昨天(1月31日)一早,蓄势已久的“盒马鲜生”在成都开业了。这也是继贵阳盒马店后,西南地区第二家智能购物店。
位于二环路南四段来蒙都会广场,面积超6000平方米的成都盒马鲜生店,对消费者并不陌生。非传统商超,而是通过数据驱动,线上、线下与现代物流技术完全融合的创新型业态。
盒马最大的优势是“盒区房”用户可以享受最快30分钟送达的配送体验,基于盒马“店仓一体”的设计,门店附近3公里范围内,最快30分钟可以送上门。消费者如果在14:50在APP上下单,可选最近预约送货时间是15:00-15:30,确定性十足。
盒马鲜生目前只接受支付宝,不支持现金。盒马围绕“餐饮体验+生鲜超市零售+基于门店配送”打造的“新零售”模式,其本质是对传统零售业和线上线下生鲜电商模式的升级和改造,核心任务在于重构新的消费价值观。
新零售巨头圈地加速
2017年被称为新零售元年,众多新物种诞生并且跑马圈地,其中永辉超市旗下超级物种、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两大新零售业态“排头兵”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进入2018年,随着传统零售企业纷纷加入“商超+餐厅”模式阵营,以超级物种、盒马鲜生为首的新零售业态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圈地”运动也将进一步提速。超级物种目前已有29家门店,而盒马鲜生截至目前已有31家门店,稍稍领先。
不过,作为对标盒马鲜生的品牌,超级物种去年就抢先落户成都了,现在已经开了三家店。
盒马鲜生VS超级物种
作为新零售的领头羊,盒马鲜生和超级物种领先其他企业,已经在全国布局,而他们两家之间的新零售之战也越发激烈。
从2018年的门店拓展来看,盒马鲜生似乎更加积极,并且盒马鲜生放话:准备五年开2000家门店。2017年12月11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腾讯入股永辉,获超级物种15%的股权。从那以后,超级物种加入腾讯与阿里巴巴角逐新零售的竞争。
定位布局
盒马鲜生定位社区人群的餐桌经济。盒马的整体布局都是围绕“吃”来展开的,主打3km范围内人群的餐桌经济,其业务逻辑、门店装修等改造的最终目的始终都是送货上门,目前部分门店线上占比也已经达到70%。
将送货上门变成消费者的依赖性消费习惯,实现从食材源头到餐桌的一站式交付。从选址来看也比较明显,盒马的选址基本都不在核心商圈,更靠近社区,大多数门店周边以居民区为主。
超级物种定位从商圈向社区演进。超级物种目前门店的定位以商圈的流动人群为主,因此它的餐饮比例更大,基因更浓,生鲜的定义是以食材向餐饮过渡。因此超级物种在到家服务方面布局也并不是很深入,因为社区用户目前并不是其主要客群。
从上海地区的超级物种分布来看,也是以核心商圈为主,选址策略和餐饮连锁更为相似。不过之后超级物种也希望往社区商业方向发展,并会针对社区商业的特征做一些演进改良。
线上or线下
盒马鲜生依靠APP搭建线上体系:盒马通过门店几乎强制性的APP支付进行引流,希望以盒马APP为核心建立起完善的用户体系。盒马APP功能强大,到店支付、扫码购、线上选购商品、会员营销优惠券等功能应有尽有,依托APP进行线上线下用户、交易、商品数据的全打通,并基于这些数据进行统筹的分析管理。
超级物种:线上服务只是标配,不是目的。永辉线上服务拥有多个入口,消费者可以通过永辉生活app、微信小程序、饿了么平台多入口实现线上下单支付,目前线上部分还不是超级物种的主力,整体线上订单量(包括到家服务和线下扫码付)占比不超过一半,到家服务配送团队也是以外包为主,但增加线上业务的比例也是其近期发展的一个重点。
2018新零售的发展趋势
未来主要的线下业态是有人便利店和生鲜生活超市。 便利店会占到20%左右的零售市场份额,为了增加顾客的消费频次,会逐步引入早餐、午餐等鲜食品类,带动其他商品消费。另外,4000、5000平方米的生鲜生活超市,以三公里为半径,遍布人流聚集区,集生鲜、服务和体验等功能为一体。
不管是有人便利店,还是生鲜生活超市,未来的挑战或者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供应链。对生活生鲜超市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进入更上游的产品采购,比如如何进入农产品种植基地。对有人便利店来说,最重要的是进入后端供应,比如用中央厨房生产早餐、午餐。
二是团队管理。不论有人便利店,还是生鲜生活超市,对人性的考量是管理的重点。给老板打工还是给自己打工,员工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差异。
新零售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店长、店员有主人翁意识,感觉到工作是为自己打工。比如新经济100人报道过的百果园和良品铺子,公司负责供应、仓储、物流等链条,保证品质和品牌,加盟的门店负责销售,很好地解决了激励问题。
根据咨询机构Kantar Worldpanel的数据,计算了英国、法国、西班牙、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零售行业集中情况,发现前五家零售商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英国约为97%,法国约为78%,西班牙52%,中国台湾地区约为39%,中国大陆约为20%。
随着支付技术的进步,供应链的完善,零售行业的地域垄断会被打破,行业走向集中,出现线上线下打通的全国性大型零售集团,市值有望达到千亿美元。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