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狼图腾一:仁怀产区总设计师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到2020年,全市白酒产量达到50万千升,白酒产值达1000亿元,实现利税300亿元以上,仁怀酱香酒市场份额在全国占比提高到5%以上,‘1314’产业发展集群基本成型,‘再造一个茅台。”仁怀出炉的这份中长期白酒发展规划,让世人对仁怀的未来充满遐想。随着仁怀“狼图腾”的崛起,仁怀不仅稳住世界十大烈酒产区头把交椅,还成为中国白酒交出的世界符号。

“到2020年,全市白酒产量达到50万千升,白酒产值达1000亿元,实现利税300亿元以上,仁怀酱香酒市场份额在全国占比提高到5%以上,‘1314’产业发展集群基本成型,‘再造一个茅台。”仁怀出炉的这份中长期白酒发展规划,让世人对仁怀的未来充满遐想。随着仁怀“狼图腾”的崛起,仁怀不仅稳住世界十大烈酒产区头把交椅,还成为中国白酒交出的世界符号。

目前,在贵州仁怀85平方公里的酱香酒核心产区内,拥有涉酒企业2800余家,其中白酒生产企业323家,拥有酒类注册商标7500多件,全国驰名商标7个,贵州省著名商标88件,仁怀酱香酒品牌价值达722亿元,酱香型白酒酿造产业在全国排名第一,产区内茅台、国台等骨干企业在整个白酒行业地位显著。

为向国际国内客商宣传推介中国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和仁怀酱香白酒,提升仁怀白酒产区产业形象,拓展酱香白酒市场,促进仁怀贸易投资和白酒销售,我们通过对仁怀最近5年的市场梳理和影像再现,发现,在“政府引领、协会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带动下,有五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共同推动支撑着仁怀产区的发展。

2011年4月9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和贵州省长的栗战书与赵克志在仁怀考察时,提出了要用5-10年的时间,把茅台酒打造成为“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仁怀市打造成为“中国国酒文化之都”,进而带动全省白酒产业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未来10年中国白酒看贵州”的宏伟目标。

然而正当仁怀打算大干特干之际,2012年一股突如其来的风暴,让白酒“黄金十年”戛然而止。未来何去何从?不可规避的,在行业最为困难的2013年,仁怀白酒产业也举步维艰。痛定思痛,从指引发展路径、条件保障、充分发挥白酒行业协会和企业自律作用三大方面,以酒旅融合、融资创新促转型的模式,按照“模式创新、产品多样、引金入仁”的思路,用政策营造企业良性发展环境,帮助白酒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可以说,在仁怀政府的引领下,仁怀市酒协以及具有国资背景的仁怀市酱香白酒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怀酒投),再加上当地企业,汇聚成了仁怀产区发展的核心力量。

指引发展路径

仁怀政府在政府工作纲领中,明确提出要精准施策,推动白酒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五年来,仁怀政府工作报告也反复提及,要着力打造六大体系,重点抓好五大方面工作,着力结构调整以更优产业放大区域经济新优势,着力改革创新以更大激情催生体制转型新动力。

遵义市委常委、仁怀市委书记张翊皓表示:“仁怀市要以打造千亿级产业和培育千亿级园区为目标,以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精准制定白酒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开展‘白酒产业战略重组和产业层次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要按照1个千亿级企业来引领、3个100亿级企业来支撑、10个10亿级企业来带动、40个1亿级企业来跟进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1314’白酒工业骨干集群的转型支撑作用。”

其实,仁怀市的历任市长也曾多次公开表示,要壮大酒业支柱,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坚持“一看三打造”引领,深入实施品牌强市、兼并重组、园区升级、现代营销“四大战略”,全面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要求,倾力服务茅台集团,扶持壮大地方酒业,做大做活市场营销,推动酒业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标准化发展,全面提升仁怀白酒产业竞争力。

回顾这五年来,仁怀政府在帮助产区转型升级谋发展最核心的两大工作当属招商引资、兼并重组促转型和调结构推动转型发展。

招商引资,兼并重组

早在2011年底,白酒产业进入寒冬和深度调整期的信号已经开始释放出来,仁怀市委原常委王强透露,敏感的仁怀市决策层和业界精英们,并没有因为突如其来发生的变化而感到恐慌,在2012年就提出了兼并重组。

2012年6月,作为仁怀市白酒产业核心区的茅台镇,在规划酱香型白酒产业发展区域布局时,就针对镇内白酒企业长期以来出现的‘小、杂、乱’现象进行了整顿和规范。而在短时间内,茅台镇还按照仁怀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猛药、出重拳取缔、关闭了非法白酒生产企业和小作坊210家,污染企业66家,并通过引入“祥康”、“贺天下”等战略投资者,推进地方白酒企业实现规范重组。现在仁怀政府依托“省直管县”优势,“引银入仁”成效明显,引入了一批500强和优秀企业落户。而2013年以来,仁怀市委、市政府分别在上海、北京、深圳、哈尔滨、长沙、广州等地举办了十多次招商引资会,吸引了杭州娃哈哈集团、上海家化集团、天津天士力集团以及吉林省祥康集团等战略投资企业以及劲牌等酒企集团单位相继落户仁怀。截止2017年末,仁怀全市工业总产值达580亿元,年均增长13%,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全市白酒产量达到33万千升,销售收入达到474亿元,新增规模白酒企业50家,累计达到92家,产值上亿的33家。而2013年仁怀地区生产总值仅384.5亿元,白酒产量30.7万千升。

调结构促进转型升级

用仁怀市酒业协会执行会长、秘书长吕玉华的话来说,2013年的仁怀酒业是哀嚎一片。对于这种情况,仁怀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提出了调结构推动转型发展。主要从产业转型优化升级、品牌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三个方向推进。

在产业转型优化升级方面,2013年仁怀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仁怀经开区)和仁怀名酒工业园区、茅台古镇文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运行机制逐步健全,产业集聚和开放平台作用逐步释放。到2017年,仁怀经开区已实现“一区多园”融合发展,主业支撑和酒类配套服务业初具规模,入园企业达到183家,为仁怀产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品牌战略深入实施方面,2013年国家酒检中心仁怀分中心建设,仁怀酱香白酒科研所组建,同时还成功申报“仁怀酱香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稳步推进“仁怀酱香酒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全国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获得“贵州省商标战略示范县区”称号,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贵州省著名商标30件、贵州省名牌产品2个。到2017年,仁怀产区品牌建设实力彰显,茅台品牌价值达2700亿元,雄踞中国地理标志品牌榜首,而仁怀酱香酒也以720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上榜品牌第一名,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个、贵州省著名商标60个,“茅台龙头引领、地方品牌璀璨”的品牌集群已经初具规模。

在创新驱动能力方面,仁怀在2013年就投入了科技专项经费4580万元,累计申请专利127件,实施科技项目20个,同时实施“千人引才计划”,启动百名硕博进酒都活动,124名专业技术人才落户仁怀。到2017年,茅台学院落户也仁怀,为当地乃至整个白酒产业提供人才储备。

提供政策、资金等支持

对白酒产能、土地供应、原料供给、基础设置建设及规划定位等条件保障认真分析之后,仁怀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支持做大做强茅台品牌,做强做优地方白酒。

仁怀以五大战略行动为发展路径,围绕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打造千亿级园区、建设茅台工业旅游创新示范区等载体,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合理选择工作方法,按照“着眼长远,更要立足当前”的原则,在支持、服务好茅台的同时,大力培育地方酱香酒产业,加大对规模企业精准化支持力度,通过开展诚信企业评比活动等方式,帮助企业提升市场信誉度和社会公信度;加大对外开放与合作,加强白酒市场质量监管。而就业界熟知的酱香中国行、完善发布仁怀酱香酒标准体系、举行酒旅融合发展大会等背后都离不开当地市委市政府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据了解,仁怀地区仅再造茅台镇就投入了250亿,其目标是将该市数百款酱香白酒集合进驻赤水文化城进行展示和销售推动,通过“酒旅一体化”创新发展模式来推动仁怀酱香酒。此外,还推进《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加快发展的意见》的出台,全力确保茅台集团实现千亿目标。在产业上下游配套方面,分管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市场监管、旅游等方面工作的仁怀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工商联主席邓帆就曾多次率队考察包括瓶盖厂、包装设计厂等在内的白酒上下游产业资源,力图解决产区企业面临的问题。而在当地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帮扶下,仁怀掀起了全市白酒工业和经开区(园区)二次创业热潮,企业的发展走上了主车道。

为提升仁怀产区价值,共赢酱香美酒商机, 中国酒业流通协会指导 ,贵州省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产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新食品杂志社、成都创智公关策划有限公司执行的《黔货出山·仁怀酱香酒产区品牌推介会》将于3月21日下午在成都帝盛君豪酒店7楼隆重开启。现场坐席有限,请提早通过(链接地址)报名,以便留位。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