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数据+酒业新特征发布外,我们用四大亮点复盘此次酒协年度重磅会议

糖酒快讯 + 关注 2018.04.18
导读:昨日,中国酒业协会2018年会暨第五届理事会第七次(扩大)会议举行。国内一线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企业的代表和相关机构负责人齐聚北京,让这里成为今天中国酒类行业关注的焦点。

昨日,中国酒业协会2018年会暨第五届理事会第七次(扩大)会议举行。国内一线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企业的代表和相关机构负责人齐聚北京,让这里成为今天中国酒类行业关注的焦点。

昨日的会议涉及:中国酒业协会2017年工作汇报、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颁发四大重磅奖项、举行中国国际“酒与社会”论坛,加入互动性极强的直播沙龙……全天密集的议程和环节设置可谓干货满满。

糖酒快讯为你在几万字的会议纪要中梳理出今天会议的核心要点:通过关键数据+四大酒业特征+四大趋势亮点,呈现这场最具价值感的行业大会。

行业迎变革节点,酒业四大特征突显

首先,我们来看2017年酒类关键数据,行业整体处于稳定增长状态。其中白酒相关数据继续抬升,而葡萄酒、啤酒行业利润再度下滑,但进口量持续保持15%以上的增长,除此之外,黄酒品类去年迎来增长跃进期,利润增长超过10%,一改多年以来的低迷。

酒类整体:2017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的酿酒总产量7077.41万千升,同比增长3.31%,处于稳定增长状态。规模以上2781家企业累计的销售收入9239亿,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0.45%,累计实现的利润1314.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24%。

白酒:1593家规模以上的企业,实现总量1198.06万千升,增长6.18%,销售收入5654.42亿元,增长14.42%。

啤酒:2017年啤酒企业是447家,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760亿,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2.3%。去年啤酒行业的利润是129亿,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83%。

葡萄酒:2017年产量101万千升,下降5.25%;销售额421亿,下降9%;利润42亿,下降11.55%。而进口量和啤酒基本一样,进口额达到27.14亿美元,进口量增长17.13%,进口额增长17.58%。

黄酒:纳入统计的121家企业销售收入195.85亿元,相比增长3.13%;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0.74亿元,相比增长13.04%;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0.0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1.95%;累计出口总额0.25亿美元,同比增长3.77%;累计出口数量1.53万千升,同比增长8.03%。

在对各项数据和行业各品类工作要点梳理后,中国酒协总结出——2017年中国酒业发展的四大特征:

第一,市场容量趋稳。2017年饮料酒总量增长是不到1%,总量趋稳,市场容量趋稳,这在白酒、啤酒和黄酒的数据中都有体现。

第二,品牌意识提高和强化。首先从消费角度能够感受到,无论是哪一个酒种的消费都在向骨干企业、驰名品牌、优势品牌集中。另外从行业数据来看,高效率增长基本上集中在骨干的企业。

第三,行业竞争加剧。随着挤压式竞争态势的形成,大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周转时期,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则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

第四,行业成本上升,利润空间收窄。这种状况在啤酒和黄酒两大品类上尤为突出,因为成本上升压力非常大,导致去年一年在价格上升、总量下降的同时,利润却是下降的。

四大亮点汇总 ,透过大会看中国酒业未来

一.中国酒业国际化道路更加清晰:本次大会上,酒协秘书长宋书玉在工作总结和未来规划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和表述,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息——未来酒业进军国际化之路虽然艰巨但应更坚定。

2017年中,以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汾酒等为代表的名酒企业陆续推出自己的国际化战略,相关品牌推广活动让人应接不暇,同时在传播的持续性、立体感和影响力上较之前有了大幅度提升。

最近两年,在中国酒协的推动下成立了一批专业研究机构和协会分会,例如中国酒业协会战略发展研究院、中国酒业协会经济联合会、中国酒业协会白酒文化国际推广联合会、中国酒业协会鸡尾酒专业委员会。它们未来将和相关政府部分和组织机构合作,加强我国酒业走出去的力度和深度。

去年以来,酒协也通过举办第一届上海国际酒交会、泸州国际酒博会以及世界烈酒十大产区评选等形式,传播中国酒业的品牌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为企业的品牌建设搭建平台。

大会透露在2018年,中国酒业协会将举行两场主题大会,推广中国白酒文化,让中国白酒的产品在世界上的亮相。并在抱团出海、调研研究国际化政策和顶层市场、侍酒师的建设和培训上强化中国酒的世界化表达和传播。

二. 警钟要长鸣,底线要坚守,反对过度促销及宣传: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摔碗酒”事件,也表明目前酒类行业在宣传和促销中存在着不健康的引导行为,特别在酒业复苏趋势加强的背景下,对利益和销量的追逐,恐造成个别企业在广告、品牌策划中的不自律行为。

而在今天的会议上,除了“理性饮酒”将继续成为中国酒业协会2018年的一项核心议题,并未来围绕理性饮酒,倡导健康的饮酒行为外,中国酒协也提出新的观点,给行业打上一剂“预防针”。

在过去和未来,中国酒协将通过和国家食药监总局合作,工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单位合作,加强企业监管力度。并提出整个产业在产品推广和宣传推广上要自律、要负责任,不能通过制造概念传递品质、传递健康,强调不做虚假宣传(正在发酵的某药酒事件便值得思考),这是行业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坚守的底线。

三.培训端展现新变化,全民参与的酒类培训时代将来临:过去一段时间,行业媒体、酒业协会、白酒大师等组织和个人都在开展面向消费者和经销商的培训活动。例如新食品牵头全力打造的“正道学院”已经在云南、内蒙古、广东、山东等地举办多期培训,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此次酒协会议也指出,在国家对职业准入和职业培训进行清理和整顿的大背景下,培训对象从传统的生产领域从业人员向市场普通消费者进行转变,在协会以及行业其他机构、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这类培训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初步统计去年培训对象的三分之一是来自于流通领域的酒类经销商和消费者。

于是我们看到今日大会的“下半场”,围绕美酒消费和美好生活为话题的论坛活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在面向消费者层面的品质、体验、个性化、收藏等环节上,消费者和酒类企业间的沟通正在变得丰富化和多样化,这也是未来酒类企业需要重点加强的版块。

四.情怀满满,不忘初心!行业需要传承与致敬:在今天的会议上,有一个特别环节:中国白酒泰斗季克良被授予“中国酒业功勋奖”,酒协希望以此号召行业学习季克良同志崇本守道、不求闻达、甘于奉献的宝贵精神。

另外在此次大会上,中国酒协还将科技进步优秀论文奖一等奖颁给了已经仙去的行业泰斗沈怡方。他生前的论文著作《芝麻香型白酒的生产实践总结》,如今依旧为众多企业提供了技术指导,为中国白酒香型品类的完善和发展继续做出贡献。

在工匠精神被逐渐社会认知、认可和敬重的新时期,中国酒业也开始有了“从内到外”的改变,逐渐在过去强调追逐利益与发展速度的局限视野下,开始更多地以人为本,以情动人。不管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还是对行业前辈的敬重与赞颂,都注重情怀的表达。

而中国酒业协会作为行业指导单位,在引领正确价值观、正能量发展观和行业情怀感中扮演着重要作用,而中国白酒也只有在传承和致敬中,才能走得“正直”,行得“端正”。这种精神的回归也是目前迈入复苏新时期的中国酒业最需要的动力与财富。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