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凌晨,山西汾酒发布2017年年度报告以及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
2017年,汾酒实现营业收入60.37亿元,同比增加37.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4亿元,同比增加56.02%。
2018年第一季度,汾酒实现营业收入32.40亿元,同比增加48.5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0亿元,同比增加51.82%。
“军令状”下,靠安眠药睡觉的李秋喜
从一张“吃方便面的照片”刷爆朋友圈,到在媒体前披露自己“从业35年第一次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汾酒在交出这一份双增成绩单的背后,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便是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
▲“奔跑中”的李秋喜
“完不成任务就辞职,两三个月都睡不着觉,吃安眠药才能去睡觉。”近日,李秋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国资委把汾酒选做改革试点是汾酒要来的,“汾老大”心里不服输,汾酒不应该是“老七”。
▲山西汾酒近6年业绩一览
得益于行业调整期间汾酒采取的“一去一降三调”即去库存、降成本、调产品结构、调经销商队伍、调营销模式的重大举措,汾酒在2016年业绩迅速增长。彼时,行业回暖态势明显,在重回“汾老大”品牌荣光的诉求下,山西省人民政府以及白酒行业对汾酒改革预期非常强烈。
去年2月,作为山西省国企改革试点之作,也作为白酒行业第一个签署如此严肃经营目标考核的企业,两份《经营目标考核责任书》的签署,客观上决定了汾酒集团未来三年的发展。
从经营目标考核目标来看,汾酒集团2017、2018、2019年收入(酒类)增长目标为30%、30%和20%;三年利润(酒类)增长目标为25%、25%、25%。此外,李秋喜还要带领汾酒集团完成包括行业地位、市场增加值增长率、资产质量指标等基本指标,净资产增长率等辅助指标,重大工作任务指标等。
根据签约规则,李秋喜可以不签,但会立即失去职务,省国资委会另选贤能。如果签约,对李秋喜而言毫无疑问是巨大压力,年度和任期目标即使差一分没有完成,他也将辞职。
从签约当日对媒体公然宣布“完不成任务就辞职”开始,李秋喜走上的显然是一条“不归路”。
背水一战,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在“军令状”下,汾酒销售公司应声而动,而组阁聘任的方式则开启了汾酒市场化用人机制的改革序幕。
据悉,山西省国资委陆续向汾酒下放了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财务预算、人事权、投资计划、薪酬管理等实权。一夜之间,汾酒科级以上干部“全体起立”、重新评选。用人机制改革旨在构建分工明确、权责统一的组织体系,建立能上能下、优化组合的市场用人机制和干部激励机制,选拔业务精英担任核心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探索职业经理人制的公司经理层选拔机制。
在获得了集团层面的充分授权之后,汾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常建伟兼任汾酒销售公司法人、书记和执行董事;原汾酒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俊升任销售公司总经理。与此同时,营销团队从大区经理到经销商不断加压,激发了“汾老大”营销的活力与斗志。
对战略执行者常建伟来说,“改革”也意味着汾酒在原来市场战略上的升级。
常建伟提出“从质量规模型向质量规模效益型发展阶段转轨的关键”的发展理念,在营销层面,汾酒聚焦核心大单品青花汾酒20年、30年,厘清市场投入费用,控量挺价等一系列措施来给高压下的渠道增厚利润;在品牌层面,推出青花系列“骨子里的中国”新广告、加码“中国酒魂”影响力、营造“清香天下”氛围等。
从人事机制革新到市场战略的更新,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执行,常建伟出彩地完成了汾酒改革给出的试卷,同时为汾酒下一阶段的奔跑积蓄了极大的“加速度”。
随后,便是我们看到的汾酒这一年可圈可点的表现。
首先是战略的制定。汾酒营销管理层,厘清了发展思路,省内市场与省外市场做出相应调整,“山西主动承担包袱,省外放下包袱”,由此省内和省外市场都得到了发展。
其次是抓两头带中间的产品布局。青花汾酒高举高达,玻汾稳扎稳打,以此带动老白汾等产品的发展,在1000元以下市场打造出自身优势。
再次核心市场表现强劲,潜力市场得到发展。其中4大板块市场(山西、京津冀、鲁豫、内蒙和陕西)2017年的销售占比达到90%以上;山西省外市场通过聚焦的十几个潜力市场,在2017年也有不俗表现。
最后是品牌形象大幅提升。在老名酒复兴大旗下,“骨子里的中国-青花汾酒”、“中国酒魂”等进一步深入人心,汾酒也得以集聚品牌势能与渠道动能,品牌、渠道双驱动,形成合力。
狂飙突进,“三年目标”有望在今年完成
2017年,汾酒集团酒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以上,酒类利润同比增长70%以上。军令状下的“开门红”不仅仅极大地提振了汾酒人的士气,更为汾酒踏上复兴之路做了良好的铺垫。
“今年一季度汾酒业绩超出预期,2018年有望实现‘三年目标’。”李秋喜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年报中,山西汾酒提到,2018年将全面贯彻营销工作方针,为“三步并两步”阶段性发展目标保驾护航。主要有以下策略:
加大对营销系统的授权力度,明确营销系统各级的责权,构建主动用权担责的责权体系;
深入落实全员营销理念,以内部市场化为导向,完善反向考核机制,强化包括采供、酿酒、大曲、贮配、成装等整个价值链对营销的服务与支撑;
加强广告宣传资源聚焦,优化品牌运作模式,推动各品牌共享市场渠道、文化及媒体资源,有效发挥品牌协同效应;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战略合作新模式,切实提高线上线下的服务能力;
持续力推产品升级,打造战略性大单品,加强新概念和个性化产品研发力度;
进一步推动营销改革,充分激发市场营销活力。
汾酒销售公司、竹叶青营销公司总经理李俊近日在郑州糖酒会名家讲坛上谈到,高质量发展下,赋予汾酒文化载体的属性是目前汾酒任重道远的任务,首先是传播汾酒的文化,讲好汾酒的故事;其次是传承清香记忆;再次是传递汾酒的诚信;最后是传承中国酒业,心系万千商户。
而也在近日,“行走的汾酒”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启动,李秋喜点燃了“行走的汾酒”的传递火炬。经历史考证和研究,汾酒的“行走”路线为“一轴两面,东穿西渐”,此次汾酒以火炬传递的方式,正是要重新行走汾酒全国四个代表站点——山东济南、河南郑州、陕西西安和内蒙古呼和浩特,重温汾酒万里传播之路,让汾酒“星星之火更加燎原”。
伴随着火炬的传递,汾酒又奔跑在传承文化新的赛道上,而通过汾酒文化在全国绽放,汾酒市场迎来新一轮爆发期将是大概率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贸易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白酒第一阵营将触角延伸至国际市场以求寻找新的市场增长极。李秋喜曾公开场合也多次透露:对内,是十指相连的兄弟;对外,是共同攥紧的拳头。
李秋喜提出希望,所有的名酒骨干企业能够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交流协作、求同存异,让中国白酒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汾酒在接下来也将注重国际化战略,在“高质量发展”打铁自身硬的基础上,大力讲好中国白酒故事,彰显出骨子里的中国气派。
业绩双增,“汾老大”加速复兴,你怎么看?欢迎在文末留言分享。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