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行业竞争加剧,消费者需求多元这一趋势,各大酒企顺应市场推出战略新品,不仅面临着对市场时局预判的考验,更要找准目标消费者,抓住其痛点。
在这一背景下,五粮液股份公司近期新推的一款具有品质高、品位高、定位高;小批量生产、小范围供应,小圈子口碑相传“三高、三小”特点的“内控”酒即将上市,引发行业高度关注。这款锁定“新中产”群体的内控酒,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内”蕴五粮精华,坚持高品质
传承五粮液几千年酿酒工艺,融入70年代经典老酒标,这款五粮液股份公司出品的内控酒,外观上以70年代鼓型瓶的造型为核心,简单、怀旧的风格,令人眼前一亮;品质上坚持传统手工匠心酿造,采用严格品质管控且纯熟数年的优质酒体作为基酒;口感上窖香浓郁、纯正净爽、醇厚绵长、饱满怡畅、余味悠长,且畅饮之后不头疼、不口干的特点满足了各类消费场合对品饮体验的要求。
基于以上“配置”来看,“内控”酒的出品不是简单意义上为了营销而生产的产品,而是集品牌价值与品质内涵于一体的一款重量级产品。也代表着对产品、品质、制度的要求。
而从近几年中国白酒市场运行的轨迹来看,消费者正在从原来讲求面子、注重包装,逐步过渡到注重品质、“返璞归真”的时代。内控酒突出的时代烙印,大师匠作的品质,正好满足了当前消费者的诉求。
“控”小批量生产,创新“代办”模式
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聚焦、定制成为当前热词。内控酒融入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人心中那款经典白酒的造型与风味,将目标群体锁定为“新中产”精英群体。精准的定位也使得其无需大量生产,可以对目标群体量身定制,保证品质,这也使得小批量生产、小范围供应,小圈子口碑相传成为其一大特点。
而内控酒使用的“内控”商标,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持有人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同时,内控酒与世界环保(经济与环境)大会达成中国官方合作,具有相当高的价值与含金量。
在这一基础上,“内控”酒创新了“代办”的销售模式,由五粮液股份公司供应,成都中进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总供应商。无论是个人、经销商还是终端商,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即可获得“内控”酒代办资质,享有优惠供货价的优势。
为了保证品质,内控酒实施计划供应。各地代办视自身需求填写提交年度计划指标申请,总代理商依据市场配置签批代办提请计划量,凡超出计划指标外增量的则按照每瓶价格上浮18%供应。
内控酒创新的“代办”模式,一方面降低了各渠道商的动销压力,没有压货的后顾之忧,并且有效控制了窜货的现象。据了解,只要有一定的基础订货量,便能从总供应商处获得代办资格。另一方面,计划供应的模式也能保证生产和销售等环节都在计划之中,降低存货压力与销售压力。
精准定位,锁定新中产精英群体
从上世纪70年代到今天,内控酒所蕴含的不仅仅是情怀,更是匠心雕琢,经典传承。定位“匠心传承、让经典更经典”的内控酒,旨在唤醒“新中产”精英群体记忆里“熟悉的那瓶老味道”。
经历白酒行业5年的深度调整,2018年迎来白酒发展的新一轮黄金期,名酒之间的竞争更多是高端酒的引领,在新的行业态势下,一高一低战略成为目前企业求稳的战略。除这两大极端之外,在这个过程中,次高端、中高端也迎来发展风口,成为更多渠道争相抢夺的产品区间。而这一个消费区间,正是以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三代人中的先行者为主力军,也就是“新中产”精英群体。
当前,“新中产”已逐步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在各行各业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除了特别的消费场合,更多日常的消费、常规商务接待,就需要品牌、品质、价格这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内控酒不仅拥有五粮液股份公司强大的品牌背书,更有千年酿造技艺和优质基酒保证品质。在这一基础上,其价格上定位于360-500的次高端价格带,核心诉求就是“既不能高不可攀,让消费者‘望价兴叹’,更不能让某些专属渠道‘望而却步’”。
尽管内控酒还没有正式上市,但据了解,目前已有不少来自江苏、浙江、北京、广州、福建、四川等地的渠道商进行了解咨询。基于内控酒品牌、品质、价格等各方面的基因与优势,其还未上市就备受欢迎的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了。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