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纪念1979,有多少战士喝了这碗酒再也没回来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这个答案可能人云亦云,在笔者看来老兵是花中的王冠,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为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立下汗马功劳,他们应该被人们标榜、传颂和敬仰。

年轻的战士即将走上战场,考虑到在战场上不方便理发以及便于包扎头部伤口等问题,他们清一色的剃了光头。

40年前的正月二十一,中国的新年刚过,一场战斗在凌晨打响,漆黑的夜被弹光点亮,上万门火炮同时怒吼,这就是1979年2月17日,爆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在祖国的山巅、沙漠之边,海岸线上、国境边防处处都有那一抹抹平凡的军绿。

时光荏苒随风而逝,纸醉金迷模糊了人们的视线,遗忘好像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家常饭,只留老兵空怀念,熟知那场战斗的人越来越少。颇为难得的是,得益于参军的经历,笔者曾有幸重温过老部队的那段光辉岁月,每每回想任然难以忘怀。

一、一碗壮行酒,多少英雄泪

颇为难得的是,今年2月下旬笔者在山西参加“时尚中国|汾酒正青春”中国新生代超级酒品发展大会暨白玉&玫瑰汾酒发布盛典时,有幸认识了曾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笔者部队服役的老班长,山西学者王文清,从他的口中笔者也再次认识到了那场战争的残酷性。

当战斗号角还未吹响,战士们为出征做着最后的准备,第一件事就是写遗书。

老班长告诉笔者,战争的开始,意味着伤亡,按照上级的指示,每位参战的战士,必须提前给家人写好一封信,如果不幸牺牲,这封信就作为遗书连同遗物一并寄送给家人。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出征前喝壮行酒的将士们

一位战士曾这样写道:“如果我牺牲了,就把我埋在国境线上,让我的墓碑为祖国再多挡几发子弹......”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走上了阵地,有的永远没有回来,留下的只有这无声的文字,诉说着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第二件事是喝“壮行酒”也叫“送行酒”。

一般来说,有朋友远行,为其举办酒宴,表达惜别之情,在战争年代,勇士们上战场的执行重大且有生命危险的任务时,指挥官们都会为他们斟上一杯酒,用酒为勇士们壮胆送行。

对越反击战,是世界上两个最擅长游击战的国家之间的对决,中国军人面对的是历经几十年抗法、抗美战争,真正“武装到牙齿”的越军。越南为了独立抗战30余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所以对越反击战,我们的敌人不容小觑。

▲27军拔点作战前的出征誓师大会

在壮行现场,只听首长一声令下,一阵沉寂过后大家双手捧碗,战友们相互碰碗高举头顶,此刻的胸腔里热血翻滚,喝下那一碗碗散发着浓浓醇香的白酒,没有眼泪,心中却流淌着一个个拳拳赤子对母亲的爱恋。

人们无从知晓这些青涩的男儿如何一个个剃了光头,照了相,给亲人留下遗言,在军旗下宣誓,喝了首长敬的壮行酒,剩下的除了无限的留恋地回望北方祖国的方向,心里喊着“再见吧,妈妈”,还有手中紧握着锃亮的钢枪,时刻等待召唤。

四十年过去了,我们对中越那场战争的起因、性质和影响有了更多的了解,才知道它是在非常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下发生的,对我们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产生了重大而又深刻的影响。我们不知道当年那批军人是不是知道自己对历史有着这么重要的影响,但他们在战场上确实付出了很多的代价,最大代价是那些牺牲的士兵,也就十八九岁、二十来岁的样子;没有牺牲的官兵们,守在艰苦的边防线上,面对着不知何时结束的战争,看着同龄人在大学里安静地学习,他们情绪上的波动、内心的苦闷,恐怕也只有用酒来抒发了吧。

二、茅台&汾酒,壮行白酒到底是谁?

翻看当年的照片,笔者发现在众多动员誓师会当中,几乎都有壮行酒的身影。记得当初当年有一个报道,现在也还在被到处转载,说的是战士们要上前线,部队首长给他们敬酒,喝壮行酒,有照片,有文字,有些地方符合想象,但也有些地方可能和人们的想象有差距;还有报道讲战士们上前线时,说没有喝过茅台酒,部队首长就请他们喝了茅台酒。由此笔者产生了疑问:上前线的士兵是否会提出喝茅台酒的要求?或者说他们喝的到底是不是茅台酒?

▲参加老山作战的济南英雄连战士宣誓

但是既然有那么多关于上战场喝茅台酒的报道,想必在某些场合,喝茅台壮行应该是存在的,笔者推测这样的事情是某些部队具体的首长做出的决定。那个年代,不少部队首长是有过战争经验的,没有经验的,打过几天仗后,也就知道了战争的残酷后果,当他们看着一群十八九岁鲜活的年轻人,从眼前走过去可能就回不来的时候,他们的心里是有波澜的,他们借助喝酒种方式,给年轻人壮行,给他们壮胆,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抚慰自己心里面临生死抉择又不得不做出选择的那种无奈和痛苦吧。

但是回想一下,在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80、90年代,又有多少的茅台酒能够供应部队使用呢?根据现有资料显示茅台之道2003年至2012年的黄金十年产量才突破一万吨,那个时代喝茅台纯粹看指标。况且1988年国家刚放开15种名酒价格时, 茅台酒由21元猛升到150元—300元,相当于大学教师平均工资的二倍,在号召部队要为经济建设做贡献的年代,战士们能喝上茅台的真不多。

通过和不少当初的越战老兵交谈,笔者越发认为现在流传下来的壮行酒照片中喝得酒十有八九都是由山西汾酒生产的玻璃瓶装汾酒,一方面做为清香“汾老大”,汾酒拥有不可比拟的产量优势和价格优势,另一方面当初南下的部队中,不少人都是清香型白酒的忠实消费者,部队也和汾酒厂携手合作买过酒,从消费习惯还是成本来说,汾酒当仁不让。

其实,40年后再讨论这些问题意义已经不大,因为那些喝完酒就上了战场的军人们,他们能喝出这酒是茅台、汾酒还是五粮液,或者就是最普通的白酒吗?笔者推测他们喝不出来,因为他们还没有多少喝酒的经验,很多人可能在此之前根本没喝过酒,不管这次喝了什么酒,上了战场,可能就再也没有回来。

这大概就是当时更实际的情况,面对生离死别,喝杯酒,或许能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可能当时无论是喝酒的人,还是敬酒的人,对酒的滋味好坏已经没有了感觉。笔者一直想知道喝壮行酒的军人他们当时的想法,现在让他们回忆,他们可能也想不起什么,说不出什么,在同一些有战场经历的军人交谈中,他们倒是能回忆起战争中很多有趣的事件,但出征一瞬间的那种悲壮却从没人说过,或许真没记住,或许是在刻意回避,尤其是在当面交流的时候不愿意说。慷慨赴死、奔着牺牲上战场和事后拿起一杯酒来怀念过去,本就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两件事情,前者太沉重,主题太宏大,一瓶酒实在是过于轻飘了。

三、看今朝,珍爱和平很重要

如今,世界格局不断发生着变化,环境与40年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珍爱和平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的价值取向。也正是得益于今天的和平环境,中国的酒类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功,清香老大汾酒被浓香大军挤下神坛,酱香王者茅台超越帝亚吉欧成为市值第一的酒企,一切都充满了偶然性。

尽管如此,也要看到,白酒行业对国家政策仍然具有较大影响。随着白酒行业的发展,民众对白酒安全和价格政策的评论也会迅速增加,从而很可能进一步放大民众对整个白酒行业的敏感性。民意也许会以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影响到相关决策,成为一种政策,甚至是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变量。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回顾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历史让人唏嘘,回顾白酒行业40年风雨变幻更让人感慨,随着行业进入新的下半场和以二次元、时尚化为主的80、90后崛起,白酒未来又将如何变化?谁又会成为未来年轻人当中的领军者?且看今年春交会期间于城市名人酒店26楼名人厅举办题为“时尚中国 | 汾酒正青春”的中国新生代超级酒品发展大会会给出怎样答案。

沧海桑田,40年前你又身在何方?同白酒又有什么爱恨情仇恩怨纠葛呢?文末留言,让大家一起聆听你的故事。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