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2019年酒类行业“潜规则”,为什么要豪称自己是“五粮液”?年产值却远不如“江小白”?

重庆食尚发布 + 关注 1个月前

    进入三月的酒类行业,总是比其它行业更加闹热。

    除了行业内那些“潜规则”不断地被吐槽、曝光外,还有那个吃吃喝喝的“春糖”值不值得继续参与下去?

    2019年的三月,重庆酒类行业又多了往年没有的、一波接一波的“闹热”,那就是创建于2016年的重庆酒哥社群,从2月26日起,几乎每天都有一场“上山下乡”的重庆酒类行业渠道融洽交流会......QQ截图20190318180858.jpg

    2月26日,受“汉丰之珠”的邀请,重庆酒哥社群5名“社员”深入开州区酒类行业发现,2018年开州消费者喝掉“江小白”1200多万元,其次是毛铺酒卖了600多万元,排列在第三名的是“泸州老窖系”。该辖区酒类行业会长傅家千接受采访时也十分尴尬地透露,自以为开州“五粮液”的九嶺香白酒乃至渝东区域“一哥”诗仙太白都还没有进入前列,而且差距相当大!自以为开启新零售商业模式的“汉丰之珠”掌门人王波也忙于“跑马圈地”,他的梦想就是想通过互联网+新零售的商业模式,立足开州,开拓全国。

    2月28日,见到任何人都豪称是垫江“五粮液”的金玉唐窖酒,也在重庆著名美食评论家、《水煮重庆》创始人司马青衫的工作室,邀请20多位重庆酒哥品鉴、提意见,以“西南花”酱香酒总代石建国为首的部分“重庆酒哥”对产品评价的表达方式一点不委婉:“42度的金玉唐窖酒的确不错,酒体干净、较完成、柔顺,但跟真正的五粮液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QQ截图20190317162718.jpg

金玉唐白酒搭配司马青衫的秘制牛肉私房菜,相当有特色

    几乎重庆每个区县酒类市场,都有两三个乃至更多的酒类生产品牌,很多区县酒类市场中总有那么一两个当地的酒类品牌被各自的酒类厂商或者消费者豪称辖区的“五粮液”。

    到了南川,总能听到有人豪称当地的“五粮液”叫“天之泉”;

    到了彭水,总能听到有人豪称当地的“五粮液”叫“龙洞香”;

    到了忠县,总能听到有人豪称当地的“五粮液”叫“乌杨白酒”;

    到了潼南,总能听到有人豪称当地的“五粮液”叫“涪江大曲”;

    到了荣昌,总能听到有人豪称当地的“五粮液”叫“直升白酒”;

    ......

    好嗨哟!感觉渝酒振兴到了重庆直辖以来的高潮?

    其实,我们静静地把真正的五粮液作为一面镜子,“反思”一下自身:究竟藏有多少五年、十年以上的老酒?一天、一月、一年下来究竟生产了多少基酒(也就是新酒)?拥有多少位国家级的调酒师?有多少亩“专供”的高粱基地?产品品牌文化的根基在哪里?......

    一连串的“问问自己”,或许让大多数各自的“五粮液”掌门人也慢慢地醒悟:同样是一个人带领一群人,都是搞同样的香型白酒,而且还比陶石泉早“搞”那么多年,N年后年产值还不如江小白在任何一个区县的市场份额,甚至还有某酒类企业营销负责人吐嘈:“我们酒厂酿酒的年龄比江小白的爹还大......”

    那些豪称“五粮液”的各个区县酒类企业中,有多少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

    小编只晓得,没有豪称“五粮液”的江小白(江记酒庄)、江津酒厂和诗仙太白早就突破年产值一亿元了。

    不晓得这些豪称“五粮液”的酒类企业为什么要傍大佬?但此举在酒类营销界的确成了“潜规则”,比如“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

    如果“傍大佬”是酒类行业的一种“特效药”,小编也期待豪称“五粮液”的每一个酒类企业早日赶超真正的五粮液,进入“千亿产值”俱乐部,成就渝酒繁荣!

我们继续征集酒类行业以下“潜规则”:

        作为卖酒的酒类经销商,有没有遭遇酒类厂家给予市场推广的“政策”没有兑现或者“缩水”?

         作为卖酒的酒类经销商,厂家招商时承诺某个区域(渠道)是“总代”,当经销商费心费力把市场基础建设好了,厂家承诺的“总代”变成“分销”乃至“易主”?......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