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糖人物·预见未来】郦波:人生快意须放歌,且将诗酒趁年华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大江东逝水,万古竞风流,巴蜀多骄子,一脉耀千秋。

“外儒内道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本质,人生如水大江东去,华夏文明在成都,就在岷江,中国古代最古老水道就是如长江滚滚而下。”这是著名文化学者郦波对蜀地的感慨。

春糖期间,郦波登上“南酱北清||登高共进”的讲台,解读他笔下的诗酒年华和盛世大唐。他将标题定为《诗酒趁年华》,从盛世大唐开始,讲述汾阳王的前世今生,通过逐一分析过去文人雅士的饮酒态度,展现白酒有史以来的迷人风采,同时也为白酒行业“南酱北清”竞合发展的态势点赞。

1.jpg

盛世大唐的诗酒年华

郦波曾经多次讲过杜甫。他解读杜甫著名诗篇《戏为六绝句》,其二最为著名,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郦波称杜甫不输李白侠气。“从性格的角度而言,大多数人可能最喜欢李白,其次才是杜甫。但其实杜甫除了诗律精细,除了诗风沉郁顿挫之外,他其实也颇有豪侠气概的!”

郦波欣赏老杜身上这种直言不讳的豪气,也看到了他诗歌中的唯美纤细。一句“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成就《佳人》一代名篇。郦波说,“这不仅是一种遗世独立的状态,一种唯美,更是一种气质、精神与态度,所以这一联一出即成千古佳句。”

“古人有一个观点,叫做酿米为炊,淘米做饭就是文章,酿米做酒则是诗,所以中华文化艺术和酒是息息相关的,”郦波说,酒在现实公用特别大,汾阳王郭子仪杯酒释兵权,讲的郭子仪杯酒退回胡。所以酒是忠肝义胆,是一种豪情,是一种大智慧。

再游锦官城,郦波的豁达与淡然

成都一直是郦波非常向往的城市,他曾感慨“我觉得四川人的坚韧和滋润是非常完美的统一。四川人喜欢说安逸、巴适、舒服!这太生活、太滋润了!”同时他也认为,在四川人安逸的生活状态下也包含着坚韧不拔。

比如杜甫在成都的四年间,他留下了两百余首不朽诗词篇章。除了为人熟知的《春夜喜雨》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外,“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无一不展示着他在成都的安稳与闲适。

在郦波的字典里,四川一直和酒神精神挂钩,他认为,中国酒文化同样具有酒神精神,日神是太阳安定寂寞稳定,酒神精神是释放创造活力智慧,中国的酒神文化同样有酒神精神,从阮籍、嵇康、山涛、李白、酒中八仙,到苏东坡他们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酒神精神,凉州词就是表现独一无二酒神的精神。这个酒神精神本质上和中国文化有很大关系,所以他每次到四川来讲酒都很感慨,因为四川其实是酒神精神一个重要发源地。

出于对成都的喜爱,他更曾感慨道,成都、四川,就是华夏文明这个族群的缩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经历苦难辉煌,屡屡凤凰涅槃。哪怕“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也不忘曾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坚持与坚守!

哪怕“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也要身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润泽与反哺。正是这种生命力与向心力与凝聚力,造就了儒家,造就了华夏,让华夏文明在今天迎来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从李冰、从诸葛亮、从李白、杜甫、东坡,一直到今天,到西南联大,到李庄的学者,到今天的知识分子,到华夏文明每一个人身上,内在的文化遗传,内在的生命基因。

为此,他在“南酱北清||登高共进”大会上还发出号召,表示酒是最能体现中国道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前民族复兴之际,当人们重新去审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重新去塑造国人精神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诗词文化酒文化,这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新时代最大商机和文化机遇所在。

2.jpg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