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过去的半个月里,为白酒行业提炼一个关键词,那么怎么都绕不开“涨价”这个字眼。告别了4月,各大上市酒企相继公布2018年年财报和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刚一进入5月,几乎全行业都开始了“断货挺价”,尤其在高端酒水市场,以名酒企业的高端产品为代表,为行业奉献了一场近乎“疯狂”的价格卡位战。
让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个“疯狂”的涨价季:
……
为何集中涨价?
5月是个酒行业的淡季,出货量可控,对于市场冲击较小,同时有利于渠道的盘整,与价盘的控制,为旺季销售做准备,是酒类主要的涨价时机。
一是茅台价格上涨的带动作用。茅台目前在市场上的价格已经突破2000元,为身后的其他名酒高端价格产品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出于“看齐”或者“补涨”等因素,其他名酒出现了普遍涨价。
二是白酒作为大消费类有着涨价的内在需求。今年以来水果等大消费类价格出现了上涨,白酒也是大消费类的支撑,在货币宽松的环境下,白酒同样存在涨价的压力。
涨价影响了谁?
随着行情开始回暖,不管是原料、运输费还是人工的上涨都是意料中事。上涨的情况迟早要来,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早。关于后市行情预测,相信做食品的人都有感觉,良好的行情延续是大概率事件,那么无论是原料、成本费还是人工,要考虑的不是涨不涨,而是涨多少的问题。
厂家涨价,最累、最委屈的当属经销商,部分经销商反应,厂家每涨一次,经销商都要磨破嘴皮给终端顾客解释,同时利润也会掉一层皮!
但同时也有企业对于涨价叫苦连天,发了涨价通知单却受到了经销商的抱团抵制,涨不上价。其实对于涨价来说,厂家最终还得看综合实力和抗压能力。
对于酒企而言,也许现阶段有着不得不涨的需求。但是更多的业内专家认为,提价是把双刃剑,在带来增长,提升利润的同时,提价也会抑制市场需求。同时,一些品牌力、影响力无法支撑高价的企业,强行提价甚至会得到与预想背道而驰的结果。
涨价的思考:
在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宏观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的时候,白酒涨价的消息屡见报端,而伴随价格的提升,产品品质是否得到同步提升、涨价背后的产品有哪些增值,则让很多消费者摸不着头脑。随着价格的不断上调,市场能否承受?消费者愿不愿意买单?
普通大众的白酒消费需求和能力是否有这么强?价格高端了,能否坐得稳“高端”宝座呢?
在业内人士看来,“高增长其实也伴随着行业价格带脱离的危险,一旦品牌力不足,容易导致消费断档,进而造成虚假繁荣,伤害整个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这些白酒企业涨价的后续效果如何?作为大众消费者的你们,怎么看待?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