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在高原上酿了十五年青稞酒,李银会却说自己才刚刚起步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7月18日上午,糖酒快讯采访组见到了李银会董事长,彼时隔壁房间里专家们刚刚对两项青稞酒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讨论,即将公布鉴定结果。李银会董事长便在房间外接受了快讯君的专访,在青海扎根20几年的他展现了自己的“青稞酒情结”以及那颗深度“技术控”的心。

31.jpg

与天佑德青稞酒董事长李银会的访谈是在一个充满学术氛围的环境下进行的。

7月17日,中国青稞酒研究院正式落户互助县,这成为天佑德青稞酒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随后的两天,国际研讨会和技术成果鉴定会相继召开,来自中国酒业协会、北京工商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江南大学以及新加坡、美国高校的博士生导师一起谋划着青稞酒的“技术革命”。而这一切的策划者正是青青稞酒董事长李银会。

32.jpg

7月18日上午,糖酒快讯采访组见到了李银会董事长,彼时隔壁房间里专家们刚刚对两项青稞酒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讨论,即将公布鉴定结果。李银会董事长便在房间外接受了快讯君的专访,在青海扎根20几年的他展现了自己的“青稞酒情结”以及那颗深度“技术控”的心。

一个有些意外的回答

在与李银会董事长交流前,我们采访了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以及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张五九,这两位行业内重要的科研学者对青青稞酒在技术层面的投入和专注度表示赞许。

特别在张五九院长看来,青青稞酒在产学研上的资源荟聚、科研设备的配置上均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加上青稞酒本身独特的品类价值和青稞作为高原重要民生保障的战略意义,如今新成立的青稞酒研究院具有不可替代性。

33.jpg

但李银会在谈到技术投入时,却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在技术上,我们还需要补课”。

在他看来,过去青青稞酒在技术研究上的的投入是有不足之处的,导致大部分时候依旧是在延续口口相传的技艺传承,这一传统的生产酿造方式虽然保持了青稞酒的神秘性和独特性,但没法真正深挖品类价值,从而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我希望我们在生产过程中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过去或许大家看重一个结果,但现在我们更要突出过程,在过程中发掘并建立自己的特征。”

事实上,青青稞酒很早便与包括江南大学在内的诸多机构进行着合作。徐岩教授在接受糖酒快讯采访时就谈到,在上市之前他们就与李银会董事长建立起了合作关系,期间进行了几个课题项目的研究,并且在随后将这一领域扩展到了国际层面,吸纳了包括美国、新加坡等专家学者的加入,充分利用了国际联合实验室的资源。此次成立青稞酒研究院,便是在之前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形成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探索。近年来,互助青稞酒引入了如冯声宝博士(任天佑德青稞酒技术总监)等在内的诸多技术人才,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科研体系。

34.jpg

不过李银会依旧充满紧迫感。在他看来,青稞酒的系统研究起点低、起步晚,如今迫切需要构建起一套专业性、科学化的认知和表达方式。这也是天佑德青稞酒“扎根青海,拓展西北,布点全国并走向世界”的核心武器之一。

“如今我们的产品矩阵已经成型,剩下的就是做好自己”

在过去的发展历程里,青青稞酒围绕青稞这一独特高原农作物,以青稞酒为核心衍生出了众多的产品品类。不管是具备大单品属性的天佑德系列,还是个性化且具有中西风味特征的青稞威士忌、还是在西藏成立公司生产的低度化产品热巴青稞酒......青青稞已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产品矩阵。

35.jpg

“如今我们已经有了够丰富的产品,未来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因为青稞的独特魅力,我们要从消费者端出发来构建品牌调性,而之前是以自我为中心。”

李银会多次强调“消费者的体验感”,包括此次成立青稞酒研究院,其本质上就是通过科学系统化的研究,将青稞的价值最大化释放,并转化为能被消费者感知和体验的产品。在7月17日下午的国际研讨会上,我们就已经看到了来自新加坡、美国、日本等高校的学者带来的相关成果展示,这些充满新奇和转化价值的研究,自然是青稞酒实现进一步市场突破和产区突破的重要后劲。

而在谈到中酒网的转型时,李银会董事长介绍了中酒网未来的发展规划。通过从过去的B2C平台向着小而美的模式进化,中酒网要挖掘出自己的客户群,以专业化的定制服务满足不同用户在技术、口感等方面的个性化要求。并且这种定制将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透明化服务。

在李银会的规划下,青青稞既保持着其这片高原上神秘而极富个性的品类特征,同时又引入先进的技术工具和科研人才,用现代化的语言来诠释地域特色和产品表达。这自然符合当前白酒特色化产区的打造理念,这种品牌力量的储备和积蓄,自然看重的是更为长远的竞争。

36.jpg

“我推崇任正非的针尖战略,把自己做得最好”

在采访李银会董事长之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张五九院长的一番话让快讯君颇为感慨,“在我们酿酒界,大家对天佑德青稞酒是很敬重的,李银会董事长是个知识分子,之前每次科技活动他都是亲自出席!”

“如果我们不能真正做好自己、坚持自己,如何让青稞酒成为流淌在青海人血液中的精神”,李银会眼中青青稞酒的战略使命,似乎早已经和这片土地联系在一起。

作为这片土地上自然、人文、地理、工艺的结晶,青稞酒是青藏文化的浓缩,而灿烂悠久的青藏文化也赋予其最为独特的精神属性。

在7月17日青稞酒研究院成立那天,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的一番深情回忆感动了在场的嘉宾:“青稞酒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它存在于春节的团圆饭桌上,老百姓的炕头上和婚礼上,定格在青藏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里......”

作为青藏高原上独有的酒类奇葩,青稞酒从原料种植到酿造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过去几十年来,互助青稞酒为青海地区的财政和民生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经济水平并不发达的西部地区,一个以青稞为根基而诞生的上市酒企,担负着重要的成长使命。

在7月18日的技术成果鉴定会上,李银会也深有感触地谈到自己对于青海的感情,以及对于天佑德青稞酒的期望。“理工科出身的我,其实很喜欢和各位专家学者一起安静地做科研......如今天佑德才刚刚找到自己的路子,未来青稞酒要在大清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37.jpg

采访后记

这次青海互助之旅,让快讯君第一次体会到了高原净土上的青稞酒香,在这片神奇土地上,天佑德青稞酒和当地地理、人文环境的深度融合,成为一道独特的酒业风景,青稞酒这一寓意丰富的特殊品类,它的发展和成长背后,承载着太多人的期望和付出。当我们在评判一个企业的责任与价值时,自然不能局限于业绩或市场数字,而是要去透析和发现企业为所在产区所带来的希望。

同时,李银会董事长的严谨和热情,也给采访组留下深刻印象。特别在成果鉴定会后,本应第一时间陪专家们离场的他主动找到快讯君,表示要继续完成采访,他的谦逊和认真里,我们看到了这个扎根青海二十几年的“外乡人”的执着,似乎也能明白这个钻进青稞酒世界的“技术控”,骨子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