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世界上赢得“美食之国”的称谓,不仅仅是菜品的丰富和色、香、味、格的奇绝,还与做菜的灶具、火料和技艺方式直接有关。
“带你一起看汾酒”系列文章之酿造篇
其实,“小灶”是一种用料讲究,灶具特殊,人工匠心,工艺精细的餐饮。本意上讲,“小灶菜”由于厨师做工比较精细讲究,不慌不忙,火候掌握的恰到好处,做出来的菜自然风味突出;而“大锅饭”因为一次性做的量较大,厨师们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精细对待每一道菜。在中国酒行业也有一种“小灶酿酒法”,这就是清香汾酒的“地缸发酵工艺”,通过这种工艺,粮食的风味特征得以提炼。民间有“小灶清香味,醉酒杏花村”的说法。
01 酿酒中的“小灶”
中国白酒主流香型中的典型代表有三个,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清香汾酒区别于其它香型体积庞大的泥窖、石窖、砖窖,采用的是深1.2米、直径0.8米的地缸,即埋入地下的圆形陶缸。小巧玲珑,精致无比。地缸缸口与地表齐平,用石板封口,防止外界杂菌进入;地缸之间保持10-24厘米的距离,便于酿酒师调节发酵温度。比如,在28天的发酵过程中,酿酒师监测到一些地缸中的发酵温度需要调整,就可以针对这些地缸逐个调整。这种特殊的地缸发酵工艺已经延续了千百年,是世界发酵工艺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地缸”由于小巧精致,工艺精细,被人们称为“酒中小灶”。
02 汾酒酿造中独特的“地缸发酵”
第一条,干净卫生的地缸发酵,能够隔离有害微生物,避免交叉感染。由于土壤中含有发酵不需要的大量杂质和有害细菌,会感染到酒体自身的气味和品质,而高质量的“地缸发酵”则避免了土壤细菌对酒醅的浸入影响,最本真反映粮食发酵的香味,使酒醅更清洁、干净、卫生,健康环保。汾酒广为人知的最著名的工艺特点就是“清字当头,一清到底”——茬次清,酒醅清,机械设备、生产工具日日清,工完料尽场地清,环境卫生清。
第二条,地缸在发酵过程中有导温作用。发酵前期,地缸有利于酒醅的温度上升,帮助有益微生物繁殖、生长和代谢;发酵后期,利于醅温降低并保持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后期香味成分的生成。同时,在不同的季节,也起到了限制酒醅升温过快,升酸过量的作用,使其达到微妙的平衡。
事实上,汾酒“地缸发酵”的清洁、干净、卫生、精致、娇贵与复杂性,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往往令目睹过的人感叹不已。
03 “地缸发酵”的娇贵之处
娇贵一,必须保证地缸的干净卫生。投料前首先用清水洗净地缸,然后用一定浓度的花椒水再冲洗杀菌一次,去异味,从源头上保证地缸容器的洁净。
娇贵二,必须每年换掉破损地缸。清香型白酒的地缸发酵,忌使用陈年老缸和破缸,千方百计减少土壤细菌对酒醅的影响和感染。这个工程量相当浩大,投入的人力财力,让绝大部分酒厂汗颜。
娇贵三,必须清蒸二次清。地缸与汾酒“清蒸二次清”酿造工艺高度吻合。“缸清”和“料清”有效保证了酿出酒体的清香干净。
除此之外,“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发酵管理规程也在地缸中得到充分体现。
有人甚至把“地缸发酵”形容为“子宫孕育胎儿的过程”。母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过程可谓百般呵护,提心吊胆。除了先天的“基因”外,决定胎儿生命质量的,与“科学合理的养胎方式”和“干净卫生的养胎环境”直接有关。而在如此精心的酿造和娇贵的培育下,所酿出的酒当然品格非凡。
这正是“清香风骨”的成因。
(转自山西汾酒)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