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徐成引荐,前天我见了叶曼老师,95岁高龄思维仍然敏捷,相坐咫尺,但感觉飘然。我无法明白一个当年进入北大为胡适钦点的探花、南怀瑾的弟子以及穿透多个时代和国家的百岁老人竟然如炽热而又平静。几天过去了,念及此态心中仍有胶晕之感。
其中的一些对话如下,她说: 2020年中国的实力一定会超过美国,国内大有可为,我劝媳妇家人美国回来…我问她秩序感的问题,她说有秩序就会不焦虑。我问她中国未来三十年是不是文化建设的三十年时,她说这个问题太大,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徐成介绍说40年前,自老师和师傅南怀瑾打坐之后就再也没有动过心了,我心中禀然而舒之,因为老人家的认可和否定你都会感觉她始终是一个相对恒定的情绪状态,没有是非高下的说服,只有善恶趋向的取舍。稻圣和夫说我们应该用善恶的标准而非是非的标准来看待问题,和老人家的对话让我切实感受到了这样的境界。倒是下午访谈的一个媒体记者总是想用自己的是非标准导向老人家的思维,但是非对错在无形之中全被老人家消融,其间没有PK,只有善恶感化。
前几天,先生发出告诫三届学子的帖子,其中看到三班同学缺勤尤为严重,作为班主任心中不安,不安不是源自失望或自责,而是因为一层窗户纸没有捅破。
记得十多年前自己在安徽大学上大二时,每天早上全校同学一起早起做早操,有些同学常常躲在温的被窝里面不愿意出来,做操时让同学将门锁上,装作宿舍没有人。院校两方对此现象深恶痛绝,就在觉做早操间隙到宿舍抓人,在生命科学学院,每每落网者我们班同学居多,院方领导就组织学生代表开思想座谈会,会上院方领导大谈素质水准和生活态度,整个过程学生代表们都低下头不说话,最后我开口反问了一个问题:我们95级的同学入学时成绩表现非常出色,整体素质很高,为何入学两年不到素质就下降如此厉害?这是素质问题还是管理问题?领导对我这个问题很认可,鼓励我讲下去。十年以后我们班级的成材率非常高,现在在哈佛当副教授的有两个,班级同学在全球顶级学术杂志发表文章的非常之多,在安徽大学这样不著名的高校,可谓成绩斐然、人才辈出了。
我说这个例子并不是为三班缺勤的同学进行开脱,这样理解就错了。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是这样理解商学院的:一批有理想、有文化、高素质的青年才俊感召于和君理想和远大抱负加入和君商学院,而和商学院因此也聚集了中国最顶级的优秀年轻人共同寻梦。我在三班的班会上对大家说过未来的社会标梁也许就在你的身边类似的话。的确如此,对此我深信不疑,而且和君商学院学子一定会在经济、文化、学术、公益等各个领域均有栋梁抗鼎之材,所以院方有了“奉为天使、尊为栋梁”的态度,但是,当我看到先生的帖子时、虽然在大学时代和院方领导有过素质之争的经历和心态,但是在“奉为天使、视为栋梁”的纯洁面前,我仍然有些丝丝的隐痛,管理问题亦或素质问题?飞达当天飞信群发的班级忏悔、许飞要承担工作的自告奋勇、冬薇电话中的沉痛心情以及班委会的迅速决议,我知道三班受到了刺激但是我仍然没有太多的言语和沟通,除去因为我在外地出差的原因之外,还有如下个人认识:
1.和君商学院只是激活、共鸣而不是拯救。和君商学院是基于理想正气而立的一个公益性教育机构,背后是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温暖,因为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遇,纵然“如茫茫黑夜中擦肩而过的流星,也会发出欢快的鸣叫" ,不是吗?寻找到同类之后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灿烂的。许三多不是培训出来的,他只是一个客观存在,后来的机缘经历只是激活他的外在。同样你的理想、抱负和浪漫的情怀在你十八岁之前也许就已经定型了,和君只是一面吸引了你同时也选择了你的旗帜而已。随着你加入和君商学院,我们一群人就开始了相守,相守一个精神的契约。和君商学院只是一个气场,将心注入和敷衍了事,看到、悟到的东西将会有天壤之别。兄弟,别着急,慢慢来!和君内部有句话:慢就是快。不要这么着急积累人脉、补充各种技能、考学位、进外企、出国等等符号化和形式化的东西,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年轻时所有的折腾只有一个价值:宣泄自己过剩的精力和欲望。人生的密码和法则不是你所理解的那样,成名趁早只是表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是什么呢?如果未能立好作为人更加本源的东西,比如爱、比如浪漫的情怀、比如做人的品德,你积累的人脉就会是过眼烟云,你的学位会变成废纸,你的外企经历只是多了你一些官僚的习气和模式化的思维习惯。上述种种符号化的东西会水到渠成,只是结果,一切尽在机缘之中。
和君文化大旗鲜明的树立,愿者来、拒者止。如果缺勤这么多次,棒喝贴发出来还需要苦口婆心,那是什么了?那是在美丽的语言下做着不真诚的承诺,想想看这是多么无聊,真诚的宣誓,一段时间之后未能信守承诺,再劝你“信守承诺吧” ,这不是无聊的老师和无聊的学生在做着无聊的游戏吗?同时我更担心在棒喝贴的压力之下会出现过激的反应,唯唯诺诺、诚惶诚恐的跟帖子、回应院方的号召,压力因素、面子因素远远大于心诚的因素,如果那样我会更加失望,因为“本末倒置了” ,一点自我都没有了,一个不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做人做事的人是没有意思的,对这个帖子反应方式会着出你未来的作为空间的。
2.和君商学院提供的是一个心灵强大的精神互砺,而不是脸上贴金的工程教育。正如先生所说“本学院从不屑于教知识” ,那么你是来学什么的呢?是感悟一种生命的状态感,是寻找勾画未来人生走向轮廓的依据,是感受商者无域的大气和磅礴…林格先生在《教育是无用的》一书中说道“一个人心中充满爱的时候,是对周围的信息最敏感,信号摄取也是最高效的” ,如果没有心灵的共鸣和认知,和君商学院对你只是一个负担,没有任何意义。二届有次上课我邀请过一个客户,一堂课竟然睡觉睡了一大半,我很后悔邀请这样的客户,因为对他不负责任,在商战征伐时他意气风发,但在课堂上他真的没有感觉,浪费了他的时间,后来邀请客户时我们会仔细斟酌这个人的偏好、知识结构、思维习惯,以避免再出现尴尬的情况。
也许你内心认可这个观点,但是因为种种客观原因还是有些细节没有做好,所以会出现种种被动的局面。先生在帖子里面引用李嘉诚的话:很多人的人生失败或状况不理想,本质上都是自我管理上的失败造成的。但自我管理问题的背后依然是一个价值认知的问题。2007年8月我带领以前创业的团队加入和君以后,常常冒犯和君的管理制度,虽然屡屡在论坛上被曝光批评,但我还是认为自己带领团队自有一套,因为团队人心齐、士气旺。有一天王总对我说:你对管理的理解还差的很远,因为“你竟然没有明白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的组织含义” ,我被当头棒喝,幡然醒悟。自那以后我对做细节管理的心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再浮躁,而且一改我情绪周期的毛病。过去总认为当下的小事很没有意义、没有成就感,有很多的时间认为自己都在做无聊的事情,情绪就不是很高涨,常常很低落,甚至心中郁郁,一次谈话竟然消化了我的情绪心病,关键是内心的价值认知的排序发生了变化。现在团队规模一路高长的同时,内部的管理仍然并然有序的进行,和那次谈话后价值认知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你在商学院期间行为背后仍然是价值权重认知的排序。
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感觉自己什么道理都明白了,工作至今十年过去,才知道十年前的浅薄。前不久看一个对禅理、商道、人性都有独到见解的资本运作高手交流,他说你永远无法真正明白你下一年的人生感悟,只有年龄到了,才能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奥妙。的确如此,净空法师说:什么是道德?道是一种客观存在,比如山和水、父和子,德是客观存在应该遵循的规律,比如父要慈、子要孝。地球博大生养万物,但是它还是要围绕太阳转,这是它应该遵循的规律,那么“你”--青春年华的你,你的道是什么?德又在哪里?蔡励跟帖里面那个《读者》中不知深浅大学生的故事,那一刻、那个场合他没有找到自己的“道",更没有找到自己应该遵循的“德”。大学时代自命不凡到现在十多年过去,自己每一年都有新的感悟,于是向团队的兄弟们分享说人要有数畏之心,因为“心存数畏才能日有所悟” ,才能在种种行为中感知“得体”,“自尊”,“分寸”。我们的成功,不是因为我们的才华,而是因为我们在 “道”上,没有在“道”上的人就无法找到德的操守,成功之路也许就飘忽不定,数十年回头再看,也许就会感慨“生不逢时”或者“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见到叶曼老师95岁高龄的状态,自己又一次感知了道和德的力量和春风化雨的境界。我们都可以进入那样的境界,只要心存敬畏,修为道德。
最后我摘了《当下的力量》中一段文字,分享给大家,这是一个心灵导师的涅繁时刻,大家用心感受一下,希望于你有益:
在我30岁以前,我一直生活在不安的状态中,时常伴随着自杀性的抑郁。但是现在,我感觉好像我在谈论我上辈子的或是别人的生活。
在我29岁生日不久后的一个凌晨醒来时,我有一种可怕的感觉。我已经有多次这种感觉了,但这次是是最强烈的一次,夜的寂静,黑暗房间内家具的模糊轮廓,火车经过传来的遥远的鸣笛声,所有的一切感觉如此陌生,如此充满敌意,如此没意义,让我深深厌恶这个世界。然而,最令人厌恶的还是我自己的存在。何苦要生活在悲惨的负担中?为什么要继续这样挣扎求存,我强烈想毁灭自己,让自己不存在的渴望远远超过本能求生的欲望。
“我再也无法忍受我自己了”,那晚,这句话一直不断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此时,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想法真的很奇怪: “我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如果我不能忍受我自己,那么肯定有两个我:我和自己,或许,我想,其中只有一个是真实的。
我被这个想法惊呆了,我的大脑完全地停止了。我完全有意识,但是思维却不存在了。然后,我感觉我被吸进了一个能量的漩涡。开始,漩涡转速缓慢,后来越来越快。我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我的身体开始颤抖。我听到了一种来自我胸口的声音“不要抗拒” ,我感觉自己被吸入了一个空洞之中。这个空洞在我的体内而不是在外界。突然,我不再恐惧,我让我自己陷入这个空洞之中。我完全不记得之后发生了什么事。
我被窗外的鸟叫声唤醒。之前,我从未听到过这种声音。我的眼睛仍然是闭着的,然后我看到钻石的意象。是的,如果钻石能发出声音的话,这就是钻石发出的声音。我睁开双眼,清晨第一缕阳光从窗帘中射了进来。在没有任何思维的情况下,我感觉,我知道,光的无限性,远超过我们所理解的。这个从窗帘穿透进来的柔和之光就是爱本身。眼泪湿润了我的双眼。我从床上起来并在房间四处走动,我认得这个房子,但是我知道我真的从来没真正地着过它。每件东西都那么新鲜,那么质朴,就像它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我拿起一些东西,一支笔,一个空瓶子,惊叹于它们的美丽和生命力……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