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秋分后第一场雨开始,葡萄酒产区陆续进入新一年的采摘季,这一年份的新酒酿造由此开始。伴随着葡萄成熟的,还有各个产区陆续举办的葡萄酒旅游文化节。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广邀行业专家、经销商与媒体共同参与,从产区发展、厂商对接、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达成宣传产区旅游与葡萄酒的目的。“造节”成为推广酒旅融合以来最常见的形式。
热闹“造节”,打造一张葡萄酒旅游名片
10月15日,第20届秦皇岛(昌黎)国际葡萄酒节开幕,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家、业界专家学者及葡萄酒相关企业代表近300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上,举行了碣石山产区认证授牌仪式、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葡萄酒学院揭牌仪式和中国国际马瑟兰大赛颁奖等活动。与会嘉宾同时参观了河北省葡萄酒产区品牌联展,观看艺术演出、参与“踩葡萄”趣味活动。
整个活动期间也安排了多个促进产区“走出去”的活动,如举办碣石山产区上海酒博会展销、碣石山产区全国秋糖(天津)展销、河北省葡萄酒技能大赛、碣石山产区葡萄酒进校园、醉美碣石山葡萄酒产区摄影大赛等,活动将从10月中旬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产区政府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参与其中的嘉宾感受到昌黎的葡萄酒文化,进而促进产区葡萄酒的健康、持续发展。
在秦皇岛国际葡萄酒开幕前一天,由甘肃省商务厅和武威市政府主办的“河西走廊第九届有机葡萄美酒节”在甘肃威武才落下帷幕。甘肃省各级政府领导、国内外葡萄酒协会专家以及各省甘肃商会的代表数百人出席了10月12日举行的开幕式。甘肃河西走廊产区的数十家企业在活动上集中展览,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经销商等可以充分品鉴河西走廊有机葡萄酒的风味。
时间再往前拨一个月,在9月份,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与内蒙古乌海产区前后举办了葡萄酒旅游嘉年华,和第三届乌海沙漠葡萄酒旅游文化节。
宁夏贺兰山东麓在西鸽酒庄举办的旅游嘉年华,请来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站台,梁振英还带来近百人的香港考察团。这个包含了香港葡萄酒商、葡萄酒重度消费者的考察团,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对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有了深刻了解和认知,进而有效地促进了经销合作。这次旅游嘉年华持续了整个9月,贺兰山东麓13家酒庄参与其中,为游客提供葡萄酒深度游体验。
9月18日,乌海举办了第三届沙漠葡萄酒旅游文化节。不同于过去两届对沙漠葡萄酒的提炼和宣传,这一届旅游文化节将促进酒庄产销作为重点工作,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代表团来到乌海,体验沙漠葡萄酒的独特之处。为了让参会嘉宾充分感受乌海及沙漠葡萄酒产区的风光,大会举办了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赛、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艺术展、2019乌海沙漠葡萄酒新酒节暨农民丰收节、世界沙漠葡萄酒可持续发展论坛等10余项活动。在旅游节期间,游客可以走进各大酒庄,体验葡萄采摘、压榨、酿造等各个环节。
在更早的七八月,烟台、蓬莱等多个城市举办了葡萄酒为主题的旅游文化节。这些葡萄酒主题有的已经连续举办20届,有的则是近几年才兴起,由政府主导的“造节”活动,将产区内的葡萄酒企业拧在一起,提炼出共同点,打造出一张张各具特色的葡萄酒旅游名片。
烤鸭还是甜面酱?中国的酒庄都要
今年五月,宁夏贺兰山东麓投资规模最大的酒庄之一西鸽酒庄对外开放,庄主张言志在谈到酒庄设计理念时,用烤鸭和甜面酱来类比酒庄在葡萄酒生产和旅游之间的关系:“我认为酒庄的主要任务还是生产葡萄酒,旅游是附带的,我们不希望烤鸭被甜面酱夺了风头。”话虽如此,西鸽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旅游接待功能。
按照设计,西鸽酒庄日接待能力在200人左右,酒庄附带的酒店有22个客房,可以供40人住宿,玉鸽有机餐厅可容纳60人用餐。多功能厅可供200人规模的会议或者宴会使用。为了不影响酒庄生产,参观路线设计成空中走廊,车间与图书馆、餐厅等区域分隔。9月2日的宁夏贺兰山东麓旅游嘉年华开幕式放在了西鸽酒庄举行,展现了西鸽的旅游接待能力。
在宁夏,有很多酒庄在建设之初就预留了旅游功能,有些酒庄甚至在葡萄酒之外,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配备了其他的旅游项目,以延长旅游停留的时间,增加酒庄游的性价比。
西鸽酒庄
与贺兰山东麓产业隔山相望的内蒙古乌海产区内,汉森、阳光田宇、沙恩等酒庄更是将酒旅融合作为增收的一大项目。汉森酒庄内有完整的酒店、餐饮、会议等配套设施。游客可以体验葡萄采摘,甚至在酒庄内举办婚礼、宴会等。
同在乌海产区的阳光田宇酒庄,将旅游作为酒庄的重要项目之一,庄园有五千余亩葡萄园,还有其他品种的果园。园区内道路硬化、绿化情况匪巢,还建造了能俯瞰整个庄园的观景台。目前酒庄内正在兴建一批小别墅,可供游客居住。隔着一条黄河的沙恩酒庄在果园和葡萄酒之外,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将沙漠旅游融入酒庄旅游中,游客在沙恩酒庄既能看到郁郁葱葱的葡萄园,也能欣赏到苍凉的大漠风光。沙漠边的蒙古包,湖边的小木屋,沙恩打造了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
沙恩酒庄的小木屋
在渤海湾边的昌黎,由政府牵头打造了一条环碣石山旅游路线,从矿坑公园进入,古色古香的葡萄小镇,家家飘香的葡萄沟,茅台凤凰酒庄,茅台葡萄酒洞,干红小镇等一系列景点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条“无尿点”旅游环线。
中国葡萄酒产区的大多数酒庄在建设时就考虑到旅游功能,将葡萄酒一二三产融合的特性发挥到最大,也让葡萄园的价值最大化。旅游不仅为酒庄带来人流,间接促进销售,更重要的是将酒庄的产品带出产区,并酝酿着漫长的口碑发酵。
酒旅融合,还差点什么?
理想中的葡萄酒旅游与当下流行的单一景点门票经济旅游不同,它归类于休闲旅游。游客到酒庄参观游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放松身心,比如很多大城市郊区的农庄、农家乐等旅游,就是休闲旅行的一种。休闲旅欧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游客对认同的目的地会保持持久的兴趣和稳定的忠诚度,会重复消费。
而现实距离理想还有一段距离,首先是物理距离,贺兰山东麓、河西走廊、内蒙乌海、新疆天山北麓……这些地方有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但也无一例外地距离人口稠密、消费能力强的地区较远。而到酒庄的游客,大多是把葡萄酒庄规划为沿途的一站,时间紧、任务重,走马观花,无法真正沉浸式体验葡萄酒的美好。产区内酒庄之间的距离也决定了大多数游客不可能一一造访,而是会选择名气最大,或者交通最方便的酒庄。
其次,很多酒庄虽然配置了酒店、餐厅等设施,但娱乐配套不足,无法延迟游客停留时间。酒庄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承载体,需要开发更多的游览项目,增加周边产品,丰富游客体验。
中国青年旅行社一位策划师认为,葡萄酒的酒旅融合需要明确对象,如果酒庄希望吸引经销商前来,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邀约,如果是针对普通人,则要与旅行社加强合作,将自己的酒庄融入某条当地的旅游线路中,依靠发烧友、自驾游的游客,难以形成旅游规模。他说:“东面山东、河北的产区发展酒旅融合会相对容易一点,而西北产区则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旅游路线,满足游客吃喝玩乐购的需求,当然也可以先营销一些网红酒庄吸引游客。”
西鸽酒庄的庄主张言志就曾表示,西鸽免费对外开放,任何想参观的游客都可以敲门进入,可以参观了就走,也可以在酒庄度过一段属于自己的时光,看看书、品品酒,或者一家人到葡萄园里体验。他希望通过这种不设门槛的方式,让葡萄酒和酒庄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简单“到此一游”。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