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专栏||塑化剂,我们“误会”了你七年

欧阳千里 + 关注 2019.12.20
导读:酒业,营收好,现金流好,股价好, 但企业的公关、应变能力差, 好比一个小孩子抱着一个金元宝, 很容易被盯上。 伴随着金融、房地产等行业不景气, 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盯上酒业, 谨以此文希望酒业更加规范, 才能扛得住更大的“风浪”。

2019年11月3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发

“关于食品中‘塑化剂’

污染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

2019年12月3日,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微信

“深圳市场监管”

刊登排查塑化剂超标的

“灵芝孢子油”。





担心“塑化剂”风波再袭酒业,

所以做了一期“塑化剂”科普,

希望能够帮助行业“排雷”。

 

关于“塑化剂”

懂的人不愿多提,

怕揭酒企伤疤;

不懂的人时常要追热点,

给行业造成诸多伤害。

即使是公众人物,时常也会犯常识错误。

塑化剂,威力大,

像一个强力手雷,每次曝出,

总会让白酒企业或行业受伤。



事件一:酒鬼与塑化

2012年11月19日,

21世纪网报道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倍,

仅一天时间,酒鬼酒股票临时停牌,

白酒股票遭受重挫。

伴随着酒业“利空”消息的释放,

如限制三公消费、酒驾入刑等,

酒水行业迎来第三次调整。

后续:

2015年4月30日,

酒鬼酒塑化剂始作俑者因新闻敲诈,

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责令停办,

其中涉案人员被批准逮捕;

2016年4月27日,

塑化剂事件中的“砖家”、

国家食品包装协会(野鸡协会)

常务副会长董金狮,

因敲诈勒索企业约650万,

判决有期徒刑14年。

董砖家的错误观点:

从技术的角度讲,白酒中加入塑化剂,

确实能改变白酒的黏稠度,

就是所谓的挂杯效果比较好。

在白酒评比中,

香味、挂杯效果等都是评比的重要因素,

这会诱导一些酒企“人为”的添加

包括塑化剂在内能够满足这些指标的化学物质,

使白酒闻起来更香,

挂杯效果更好。

 

酒业的权威声音:

江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岩

和学生志愿者通过多组实验证明,

添加塑化剂对香气和挂杯无明显影响,

排除人为添加塑化剂的可能,

酒类企业没有动机添加塑化剂来获得利益。




事件二:西凤与塑化剂

2018年11月7日,

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在官网披露

西凤国典凤香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

塑化剂含量不符合相关标准,

引发轩然大波,

西凤酒在上会前夜向证监会申请撤回申报材料,

与上市再次失之交臂。

后续:

据公开资料显示,早在舆情爆发前6天,

11月1日,西凤酒就曾对该批次白酒做出说明,

塑化剂超标是“历史遗留问题”。

该批次年份酒是2012年5月定制生产,

2013年白酒检测中不包含塑化剂指标检验项目,

完全符合当时的国家标准。

在舆情爆发以前,

西凤酒报请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示后,

启动召回。

 

读到这里,读者不禁要三连问:

塑化剂是什么?

危害是什么?

白酒中为什么会出现塑化剂???

塑化剂,又名增塑剂,

是添加到塑料聚合物中增加塑料可塑性的物质。

塑料添加塑化剂后,

可使硬度下降、柔韧性增强,

易于拉伸和做成各种形状。

塑化剂,是一个家族的统称,

包括脂肪族二元酸酯类、苯二甲酸酯类、

苯多酸酯类、苯甲酸酯类、多元醇酯类、

氯化烃类、环氧类、柠檬酸酯类、

聚酯类等多个族群。

 

白酒中常见的塑化剂是

“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英文缩写DEHP

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英文缩写DBP)。

国家标准中显示,

DEHPDBP允许在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中使用,

并规定这两种物质仅用于接触非脂肪类食品。

通俗一点讲,就是添加塑化剂的塑料瓶,

可以装水,但是不能装油。

值得注意的是,

2011年卫生部公布“关于公布食品中

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

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六批)”中,

DEHP和DBP不允许直接加入到食品中。

 

DEHP和DBP对女性卵巢有危害,

DEHP对男性生殖系统有危害,

绝大部分DEHP和DBP会在

24—48小时内随尿液及粪便排出体外。

粮食发酵成酒,本身不产生塑化剂,

玻璃瓶、陶瓷瓶装的白酒,

为什么会检测出塑化剂成分呢?

为什么!!!

 

经过专家研究,

白酒中产生塑化剂的原因如下:

 

白酒接触到的塑料制品,

如接酒容器、运输管道,

酒瓶的塑料盖、酒瓶上的涂料等;

 

新工艺白酒及配制酒中使用的

食用香精、香料等添加剂,

有可能带入塑化剂污染。

那不小心喝了含塑化剂的白酒怎么办?

别怕,

DEHP和DBP等塑化剂

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

对于60KG体重的人而言,

每天摄入DEHP 3.0mg是安全的,

DBP 0.6mg是安全的。

国家卫计委2013年通报

成年人饮酒者DEHP和DBP

初步风险评估结果的函时做出说明,

白酒和其他蒸馏酒中DEHP和DBP的含量,

分别不高于5mg/kg、1mg/kg。

也就是说,在这个范围以内,

一天喝一斤酒是没有问题的。

 

2012年,

酒鬼酒被爆塑化剂超标260%,引发恐慌。

送检的酒鬼酒中DBP含量为1.08mg/kg,

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来看,超标8%,

而当年参考的是2011年卫生部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最大残留量的函,

DPB的最大含量为0.3mg/kg。

塑化剂事件延伸:

塑化剂事件,2011年5月底爆发于台湾。

2011年5月23日,

媒体报道,台湾出现在食品添加剂

“起云剂”中加入有害健康的塑化剂DEHP。

经查实,

该起云剂是由台湾最大的起云剂供应商

台湾昱伸公司供应,

供应台湾至少45家饮料、乳品制造商,

还有健康食品的生物科技公司及药厂。

该公司被查出将塑化剂DEHP

当作配方生产起云剂长达30年,

原料供应遍及台湾,

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酵素饮品遭到污染。

此次事件引发台湾轩然大波,

被称为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

 

“起云剂”是一种合法食品添加物,

经常使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

是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

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

棕榈油价格昂贵,售价为塑化剂的五倍,

所以昱伸公司以便宜却有毒性的塑化剂替代,

加入“起云剂”。

酒业,营收好,现金流好,股价好,

但企业的公关、应变能力差,

好比一个小孩子抱着一个金元宝,

很容易被盯上。

伴随着金融、房地产等行业不景气,

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盯上酒业,

谨以此文希望酒业更加规范,

才能扛得住更大的“风浪”。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