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为什么人们总喜欢“坏消息”?
导读:2020年了,我看见旧世界仍未死亡,还在新世界里游荡,潇洒异常。
最近疫情期间,有许多好消息让人鼓舞,但是也有许多坏消息,特别可恶的是许多谣言蛊惑人心,而且颇有市场,这是为什么呢,作为一个营销策划人,我们今天简单聊一下。第一部分:从人们的心理状态来看,坏消息有三个重要作用。首先是进化的本能,人类经过几十万年的不断进化,只有那些对于环境有着足够适应性的群体才能生存下来。很明显,对于坏消息比较敏感的人群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够比那些天然乐观的群体更大概率的逃避风险,从而获得生存机遇,从而保证自身的繁衍,甚至可以说,善于捕捉坏消息是我们人类最有效的生存手段之一,它天然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其次是自我安慰,进入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压力较大,窥探别人的隐私,以及对于坏消息的获取,能够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并且释放压力,获得“幸存者心理”与“受害者心理”,前者让我们证明自身足够幸福,后者则把问题归于外界,让我逃避自身责任!最后是社交的需要,人类是群体动物,现代社会更是社交社会,每一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着信息的制造与交换,而坏消息由于伤害性更加能够让人们产生“情绪共鸣”的效果,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传递坏消息的时候我们更容易获得群体的认可,从而让自身获得更多的社交资源。第二部分:从坏消息本身的传播机制来看,坏消息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坏信息更加匹配人类的记忆模式,特别是那种与人们密切相关又违背日常逻辑的坏消息更加具有记忆性,譬如“人咬狗”就是与人们安全性相关又违反逻辑的信息。从这个角度出发,是不是就能够理解标题党那些“你还不知道?”、“XX居民注意”与“喝水会死人”之类的标题了呢,其实他们只不过让标题进行了坏消息化的改造。其次我们要知道人类的重播动力是社交,而坏消息由于往往涉及特定人群,并且具有很强的伤害意思,从而增加了坏消息价值,让我们出于关爱、感知,甚至是共情等心理更加主动的愿意去传播这些消息,并且永远乐此不彼。第三部分:当然,作者本人作为酒类营销咨询师,更多的是从营销的角度来谈一谈,为什么本该客观理性的营销咨询观点却往往是“语出惊人”与“危言耸听”。首先把中性的消息变成坏消息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策略选择,首先坏消息能够在所有消息中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所以营销界不论大事小事在某些“专家”嘴里就容易变成世界末日,那是因为我们天然对于坏消息有更高的记忆性,营销咨询本身的目的之一就是获取关注,自然更加愿意“语不惊人死不休”。其次是而伴随着恐慌心理所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坏消息能够增加发起人的权威性,营销咨询是非常讲求专业性的工作,只有那些在本行业有着深刻经验的人才能表述,而行业外的人很难辨别这种专业性所带来的知识真伪,并且由于营销人往往掌握着行业话语权,所以发声效率更高,传播范围更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坏消息的传播,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令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其实说的就是人们在预感自身受到威胁时会天然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而散播坏消息的人往往具有自圆其说的解释,从而使得其成为受众的解决方案,自然增加了营销人的权威性。最后是从传播坏消息的营销人来说,坏消息能起到自我意识强化的作用,由于现代网络社会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大多数人不愿意,也不可能成为每一个行业的资深人士,这就导致了营销人喜欢改造消息,而这种改造是基于营销人自我意识的正向激励,而人类的自我意识是趋向于封闭与自我肯定的,因此会形成新的刺激通路,无疑怀信息进一步强化了营销人的这种意识,周而复始,最后使得传播人自身深信不疑,甚至是自我洗脑。所以作者一直固执的认为,这个世界没有大师,渴望大师的人只是因为个人懒惰;这个世界没有偶像,盲目追捧偶像的人只是无知。2020年了,我看见旧世界仍未死亡,还在新世界里游荡,潇洒异常。
版权作品,未经糖酒快讯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蔡学飞 编辑:王娅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