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不灵了?涪陵榨菜五年来首次净利润下滑
导读:3月16日晚间,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涪陵榨菜”)发布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896亿元,同比增长3.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5亿元,同比减少8.55%。
一度成为网民“炫富”的网红食品涪陵榨菜,在2019年的业绩表现却没能像网络上那么“高光”。
3月16日晚间,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涪陵榨菜”)发布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896亿元,同比增长3.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5亿元,同比减少8.55%。其中,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85亿元,同比+4.33%,归母净利润0.87亿元,同比-37.09%。值得一提的是,这也使涪陵榨菜在2016-2018年创造的连续三年营收20%以上高增长、净利抬升6成左右的势头戛然而止。涪陵榨菜成立于1988年,其前身是四川涪陵榨菜集团公司,依托涪陵地区为涪陵榨菜的原产区域优势,经过20多年的生产经营,成为中国最大的榨菜加工企业,市场占有率第一。
涪陵榨菜在财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公司产品销售市场快速调整变化,传统渠道销量下滑,部分地区销售失序,导致公司产品销量同比下滑。从区域销售情况看,除华东、华中、西南大区的营业收入增幅高于营业成本增幅外,涪陵榨菜年报中8个销售大区中的其余5个大区均出现了营业收入增幅和成本增幅倒挂的现象,华北、东北、中原和华南大区在成本下降的同时营收也出现下降,而这四大区占据公司营收规模半壁江山,同时西北大区的营业收入增幅低于营业成本降幅。从具体业务来看,涪陵榨菜的榨菜产品实现营收17.12亿元(同比增长5.2%),虽然整体销量有所下滑,但因为2018年底的提价,2019年榨菜的吨价是有所上升的,推动了收入的增长。同时,从毛利率方面来看,榨菜的毛利率同比上升3.10%,主要系2019年上游青菜头的价格采购价格较2018年基本持平,成本端的压力比较小。另外,营收份额与萝卜均略有下滑。而绝对支柱榨菜份额从85.04%上升至86.07%。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升产品利润率,“提价”也是涪陵榨菜近几年频频采用的市场手段。
从2008年起至今,涪陵榨菜已提价12次,其中包括调节出厂价5次和调节终端零售价8次。近年来,涪陵榨菜提价更为频繁,自2016年起已提价5次,最后一次提价是在2018年10月,共对7个单品的产品出厂价上调约10%。涪陵榨菜产品也从0.5元/包的出厂价,一路涨至近2.9元/包。事实上,这几次提价都带动了涪陵公司业绩水平的全面提升,ROE(净资产收益率)也在2016年首次超过15%的水平,并且不断提高,在2018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26.78%。彼时,涪陵公司将提价原因解释为,原材料上涨、品牌建设的需要。包括去年5月涪陵榨菜方面仍然表示:“现在公司产品价格离天花板还有较大距离,2006年公司推出脆口产品,很多人觉得贵,但是慢慢消费者也认识到产品品质和品牌的重要性,对价格变得没有那么敏感。”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提价是提升业绩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仅通过提价而不需要管理层提高经营水平就可以提升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还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让利给经销商以提高其销售积极性。”当然,能够提价是企业具有定价权的具体表现,而定价权是企业竞争力的表现,这也是涪陵榨菜成为“小菜第一股”的底气。或受益于此,涪陵榨菜近两年股价也有较大幅度上升,在部分资金眼中,涪陵榨菜既能涨价,又能扩产,是酱菜界的“小茅台”。不过发展至今,包装榨菜行业依旧是一个小众行业。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包装类榨菜行业规模仅有67亿元。也就是说,只能容纳3个涪陵榨菜。虽然涪陵榨菜拥有原料产区优势,可获得较低的边际成本,但由于小菜本属性的原因,品类高端化的增长路径很难打动市场,比如其高端产品“五年沉香榨菜”至今都没有放弃销售,售价从2000元降至了888元依然鲜有人问津。所以,对于涪陵榨菜来说,定价权的提高要依赖品牌和渠道优势。而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的不断升级,消费者开始由关注价格向关注品质转变。出于健康需求和受涪陵榨菜涨价等影响,消费者可能转而去寻求类似的替代品。在这种情况下,其产品还有多少涨价空间,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维持企业高速发展,或是涪陵榨菜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涪陵榨菜财报显示,为了适应市场调整变化,公司按照“适应变化,主动改变,做中国佐餐开味菜行业领导者!”的战略方针,实施了渠道创新做透下县、品类独立推广、销售队伍裂变的销售策略,销售费用增加,导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管理上狠抓了标准化,生产上持续推进精品战略,并立足未来,抓技术创新,对公司业务进行了系统规划,完成了榨菜、餐饮泡菜、川调酱三大战略品类智能化生产规划,为公司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这种渠道下沉带来的则是公司销售成本的攀升。根据涪陵榨菜的财报披露,其2019年销售费用大涨45%至4.069亿元,增速远远超出营收增幅。其中,市场推广费和电商费用增幅最为显著。前者抬升近9成至2.495亿元,后者翻倍至921万元。在涪陵榨菜2019年中报就提及,涪陵榨菜公司执行“先款后货+部分授信”的回款政策,依靠20多年高品质榨菜生产经营积累,公司已拥有1200多家忠实的一级经销商客户,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设有8个销售大区、67个办事处组成的专业营销团队对经销商进行植入式指导和管理。在大润发、永辉超市、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以及农贸市场,城乡的便利店等零售终端,均可以看到乌江榨菜的身影。首先,公司从2019年初开始推进销售组织结构裂变,从37个办事处增加到67个办事处,销售人员从四百多增加到五百多(全年目标增加到六百人左右)。而在渠道开拓方面,涪陵榨菜多次提出渠道下沉的策略,即在现有经销商的基础上,向下覆盖盖10万人口以上的县城市场,实现渠道的下沉。但在实行过程中,新的渠道在铺货、陈列、考核、活动组织能力素养方面与一二线成熟经销商差距较大。目前渠道下沉虽然新增了600户左右的县城客户,但是效果并没有显现出来。还需要继续投入时间精力培育市场。对此,新媒体《调料家》品牌总监王诗咏曾在去年走访市场后分析认为,当时涪陵榨菜通过渠道下沉后,由于县乡市场对价格敏感度较高,品牌意识较弱,而且县乡市场传统作坊生产的咸菜“物美价廉”已经牢牢的占领好市场,而且很多居民都是自己家里腌咸菜,并没有形成消费习惯。很明显,提价后的涪陵榨菜价格方面在县乡市场并没有竞争力,但市场运营费用却又大幅攀升。不过,渠道下沉也并非毫无效果。一方面,2019年涪陵榨菜的一级经销商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增加了400多个。其次,涪陵榨菜也在财报中特别披露了公司2019年库存商品为2055.17吨,相比2018年库存商品9088.75吨下降77.39%。这也从侧面证实涪陵榨菜通过2019年的渠道创新下县和加大费用投放力度,实现了较好的去库存效果。不过近年来,涪陵榨菜的渠道存货量始终处于高位。2016—2018年,其存货分别为1.72亿元、2.48亿元和3.30亿元。2019年,涪陵榨菜的存货金额已达4.14亿元,其中库存商品账面余额从2018年的6250万元降至1978万元。本月13日,涪陵榨菜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立足榨菜,打造泡菜,同时在酱类等亲缘行业中找寻合适标的,以内生和外延方式推动多品类发展。”此次财报中,对于研发投入大涨944.76%,涪陵榨菜表示,增加了自动化设备和酱油产品开发投入。
涪陵榨菜在2018年年中启动了年产5万吨的泡菜建设项目、年产1.6万吨的脆口榨菜生产项目,为公司长远的发展提供产能保障,目前已完成并进入调试阶段。公司一方面通过对脆口榨菜的产能扩张,提高自身重点产品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泡菜项目的建设,加码对泡菜等酱腌菜市场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涪陵榨菜在此次年报中提出,今年受疫情影响,各种费用、成本攀升,成本控制压力巨大。若公司面临原材料不足或原材料价格波动而引致的经营业绩波动风险,采取的应对策略包括在原材料价格上升时调整榨菜产品价格。涪陵榨菜表示,根据公司经营目标及业务规划,预计2020年营业收入目标约20.89亿元,预计同比增长5.00%。有券商指出,“涪陵榨菜基本面并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除了周转和存货提高了之外,现金流、负债、毛利率、经营模式、品牌和管理层等核心因素并没有出现大幅异动和恶化,所以本质和基本价值这些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业绩只是属于短期的波动影响。”涪陵榨菜业绩疲软既成事实,考虑到需求端仍有很大的压力、公司渠道策略调整的前期市场投入不可缺少,涪陵榨菜能否走出业绩放缓的阴霾,还需要看公司渠道调整的实际效果,调整效果显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来源:糖酒快讯
编辑:王娅
版权作品,未经糖酒快讯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快讯君 编辑:王娅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