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时常发表“高”论,业内人士认为是“笑”话,而业外人士却信以为“真”。今天聊一个“谬”论,相比四川,重庆出不了好酒。重庆这块地儿,古时称“巴”,今时称“渝”,被四川、贵州、陕西、湖北、湖南等白酒大省围在中间,这里产不出好酒,肯定立不住脚。经过一番求证,重庆在中国酒史上不仅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烧酒”产量曾经长期位于全川第一,其中仅白沙镇的产酒体量就相当于泸州的一半。重庆“烧酒”产量长期位于全川第一?没看错,重庆在历史上曾经长期是四川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和四川的渊源很深,四川流域(含重庆)被人称作“巴蜀”,其中“巴”主要是指重庆。重庆最早被称为“江州”,隋朝时改称“渝州”(嘉陵江又称渝水),北宋徽宗赵佶改渝州为“恭州”,南宋(1189年)赵惇即位改恭州为重庆府(赵惇,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迄今800余年。重庆,在历史上有过三次直辖。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发出“渝255号训令”,宣布重庆市为国民政府中央直辖市。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回到人民手中。1951年2月14日,政务院批准发布了修改后的《西南军政委员会组织条例》,其中明文规定,重庆为西南大区直辖市。1953年3月12日,中央决定将重庆等10个大行政区区辖市改称为中央直辖市。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明文规定重庆改为省辖市,并入四川省建制。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作出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直辖后的重庆,成为中央政府所辖的第四个直辖市,总面积约为8.2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24.32万(2019年),成为世界城市排行榜上人口、面积名列前茅的城市。聊清楚了重庆与四川的渊源,咱们再来看重庆的酒史。重庆酒史与中国酒史大同小异,从谷物发酵酒到谷物蒸馏酒,谷物蒸馏酒又分为小曲蒸馏酒、大曲蒸馏酒阶段。最早的重庆酒,出现在周朝,成名于战国。记述古代西南地区风土人情的著作《华阳国志》两次提到巴地的酒:一处是一首诗,“……,旨酒嘉谷,可以养父;……,嘉谷旨酒,可以养母”;另一处是一个故事,秦昭王时期(秦始皇的曾祖父),秦国和巴人部落签订互不侵犯协议,其中强调“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从先秦到宋朝,历经朝代更迭,而美酒之乡“巴乡”(今奉节)一直存在。北魏晚期的郦道元在《水经·江水注》中提到,“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的地理分布,也提到巴乡清的记录,“南山峡峡西八十里有巴乡村,善酿酒,故俗称巴乡村酒也”。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笔下曾提及忠州(今忠县)的两种美酒,一是饮藤酒,二是烧酒。《春志》一诗中提到,“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长”;《荔枝楼对酒》一诗中提到,“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元朝、明朝、清初,重庆酿酒相对弱。宋末元初,四川(含重庆)是抗元的主要阵地,经过元兵的屠戮,四川人口骤减。明末清初,张献忠屠川,明军与清军之战,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历经40多年的战乱、虎害、瘟疫等,四川人口锐减至不足50万人。有史料记载,三国蜀汉,四川人口就高达百万,南宋,四川人口一度增长至近千万。历经“康雍乾”三朝,四川(含重庆)人口逐渐恢复,酿酒业再次兴盛起来。清乾隆时期,重庆江津白沙出现了糟坊街。白沙镇志记录,这条长约500米的街道上,处处是酿酒作坊。用现在的话讲,这是酿酒一条街,也是全川最早的“酿酒产业园区”。清朝、民国两个时期,重庆酒业迎来高光时刻,其中以江津地区贡献最大。清末重庆江津地区的烧酒(小曲高粱酒)产量,位居全川第一,而且是长期第一。民国《泸县志·食货》记载,泸县(今泸州)有600多户“白烧糟户”,民国《江津县志》记载,江津仅白沙一镇,就有300多糟坊。谷物蒸馏酒,分为小曲高粱酒、大曲高粱酒两个阶段。1949年以前,西南地区以小曲高粱酒为主,此时的王者是重庆酒。1949年以后,川渝两地在政府支持下,主营大曲高粱酒的国企越来越多,泸州老窖、剑南春、五粮液等酒企渐渐成为王者。读到这里,读者不禁要问,曾经的最强王者重庆酒,怎么到了今天就变身倔强青铜呢?先是西南第一酒镇“白沙镇”的没落,后是烧酒之王小曲高粱酒的没落。民国五年起(1916年),四川军阀混战波及白沙镇,军阀们对糟坊、酒商进行敲诈盘剥,有些倒闭,有些搬走。白沙镇酿酒产业迎来至暗时刻,酿酒作坊数量一减再减,从300多家降至80余家(1921年),再降至40家(1929年),后来到9家(1934年)。伴随着政局稳定,白沙镇酿酒业得以部分恢复,1937年增至25家,1940年降为21家,后续虽又有增长,但产量不足江津全县5%。 1949年以后,白沙镇酿酒迎来转机。先是江津酒类专卖事业公司在白沙饮虹街成立国营宏美酒厂,后来更名为国营白沙酒厂(1953年),再后来公私合营将主要糟坊合并在一起成立江津白沙酒厂(1956年)。曾经名动西南的白沙烧酒在白沙酒厂得以延续,2011年,江津白沙酒厂改制成功,成为后来的驴溪酒厂,以传统工艺生产的“糟坊街”“驴溪”两大品牌在江津市场销售。小曲高粱酒,香气淡雅,口感纯净,大曲高粱酒,香气馥郁,口感醇厚。无论是物质不丰富的“吃香时代”,还是物质丰富的“吃味时代”,小曲酒均不敌大曲酒。第一个回合的较量,企业级别的较量。大曲酒的生产单位最低是县级地方国营,最高是省级地方国营,而小曲酒的生产单位最低是小型社区队,最高是县级地方国营。第二个回合的较量,国家名酒的较量。自1952年起,以色、香、味等标准来评判白酒分数,小曲酒大多败下阵来。董酒是大曲、小曲混用,以独特风格蝉联四届国家名酒荣誉称号。开创米香型的桂林三花酒,属于小曲酒,蝉联四届国家优质酒荣誉称号。第三个回合的较量,白酒香型的较量。1979年起,白酒质量评分以香型分类评比,第三届国家评酒会西凤误入清香错失国家名酒荣誉,而后竖起“凤香型”大旗重回国家名酒战斗序列。反观小曲高粱酒,被命名为“小曲清香型”白酒,动辄和大曲清香型白酒汾酒等一较高下,自然有失公允。直到2011年,小曲清香型白酒才有了国家标准。当下的重庆酒,分为两大派系,小曲高粱酒、大曲浓香酒。小曲高粱酒最大的企业是江小白,厂区在江津白沙。2016年,江小白保护性收购了驴溪酒厂,至今仍传承完好的传统烧酒工艺,后推出“驴溪老酒”多次斩获国际酒类赛事大奖。大曲浓香酒最红的企业是诗仙太白,厂区在万州(原万县市,1997年由四川划归重庆管辖)。1989年,诗仙太白于第五届全国评酒会斩获国家优质酒荣誉称号,如今牵手泸州老窖。 参考资料:【1】被遗忘的光荣——大历史视野下的重庆酒史,司马青衫。【2】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②,最爱君。【3】重庆:直辖之路,唐润明。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