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着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严格的防控举措也不可避免对经济运行造成影响。在此背景下,一季度中国经济将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食品行业的发展态势如何?全球疫情持续发酵之下,国内食品行业又会是怎样的发展趋势?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今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
零售总额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50亿元,下降15.8%,降幅比1-2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
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6026亿元,下降44.3%;商品零售72553亿元,下降15.8%。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呈现增长态势,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商品增长12.6%,比1-2月份分别增加2.9个百分点。
CPI指数
毛盛勇介绍,1-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3%。其中,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4.9%,涨幅最高(衣着上涨0.2%,居住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2%,交通和通信下降1.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9%,医疗保健上涨2.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4.9%)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3%,尽管涨幅时隔三个月重回“2时代”,但依然处于3%左右的物价调控预期目标之内。
总的来看,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同时也要看到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行业消费终将趋于平稳
但从中长期来看,由于食品饮料多数子行业相对属于刚需,消费需求终将趋于稳定。因此我们无需过于悲观,有阴影的地方就有阳光。2003年非典成就了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的发展,当下饿了么、盒马鲜生等生鲜电商迎来了爆发式增长。面对这样的“黑天鹅”事件,我们不仅要对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情况保持敏锐度,更应该迎接挑战,“危”中取“机”。
后疫情时代食品工业四大机遇
疫情期间,食品行业特别是方便食品、特殊食品等行业在保障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罗云波教授所言,疫情期间,大多数人被要求在家中隔离,方便面和冷冻食品成为市民的首选。
02 装备智能化与信息化将成为食品产业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
疫情促使食品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劳动力短缺的挑战成为众多食品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这轮行业重组后,幸存下来的食品企业将对市场需求和行业新技术更加敏感,拥有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支持的企业将在竞争中极具优势。
03 “提高免疫力”为特殊食品行业创造新的增长点
从百度指数来看,免疫力一词在疫情期间的搜索量直线上升,可见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在没有新冠病毒的特效药或疫苗研制成功之前,自身免疫力是保护自己最有效的手段。食品作为满足消费者营养健康需求的重要载体,而特殊食品在维持消费者正常的免疫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提高免疫力并非一蹴而就,更不能临时抱佛脚。”
04 关注老年人健康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
此次疫情期间,65 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免疫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目前有关老年人饮食风险的问题并没有被及时意识到,更不用说及时有效地得到控制,这将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此外,老年人群体的不断增长,也是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趋势。
挑战与机遇并存。这次疫情带给食品行业诸多挑战,人们对于行业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