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白酒企业,流传着这样一个规矩,白酒勾调技术“传男不传女”,在那个时代的人看来,白酒向来是与男人挂钩。男人有力量,能够搬得动粮食,抱得动酒坛,喝下许多的酒,在他们看来,这些事是与女人不相关的。
而在茅台王国里,有着这样两位女性高级勾调师、品酒师,她们的领路人都是“酱香之父”——李兴发。
01 酱香王国里的首位女勾调师
彭茵,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勾兑师,连续三届成为国家白酒特邀评酒委员,而这样一位传奇女勾调师,竟“不懂酒”?
1975年,彭茵以知青的身份,参加了茅台酒厂的招工考试,当时对于白酒一无所知的她,只能对着酒杯一通乱猜,分不清这些酒有什么差别。事后她回忆:“我刚下乡的时候,不会喝酒,也不懂酒,也没想过会走上这条道路。”
在茅台酒厂,乃至整个茅台镇,酿酒行业的传统就是师傅选徒弟,师傅让徒弟学什么,徒弟能从师傅那里学到什么,以后从事哪个层面的技术都是师傅说了算的。
茅台首席女勾调师彭茵在对纪念酒进行品鉴
秉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彭茵在酒厂认真干了几年,不仅将酿酒流程摸熟了,还在勾调环节上显现出了极高兴趣与天赋。“一杯放在眼前的白酒,其中竟蕴藏着这么多故事。”她说,在勾调时,把不同年份的酒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搭配,就能勾调出不同口味的酒,简直就是在玩魔术。
但是,在这一行,师徒关系是很重要的,没有师傅的教导,光靠自己瞎摸索,是绝对行不通的。于是彭茵找到了茅台的酿酒大师、在勾调上拥有极高造诣的李兴发,希望李兴发能够将勾调白酒技术传授于她,当时李兴发也因她对白酒基础的酿造及勾调知识触及不深而婉拒。
心有不甘且怀揣着与白酒共此生的决心的彭茵,并没有气馁。尽管当时大多数人都不看好她,认为她这样做只是自讨苦吃,但彭茵却表现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她顶着众人的质疑,通过不断的摸索,查阅学习各种白酒方面的资料,长时间沉浸调酒室里,观察李兴发和其他勾调技术人员,继而自己不断摸索学习酿酒技巧与勾调技艺,并且时长将观察总结出来的经验知识与疑问向李兴发请教。最后,在与李兴发经过多次交流后,李兴发被面前的彭茵的执着认真所打动,最终得到了他的认可,并带领她开始系统的学习白酒酿造和勾调技术。
数年之后,一位真正的女勾调师出现了——彭茵,作为一名女性,她打破了男性在勾酒领域的垄断,攻克了茅台酒勾调中的多个难题,将茅台酒厂的基酒利用率提升到了100%,勾调的合格率远超茅台酒厂制定的合格率标准。
而在她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打破了传统规矩的束缚,进入调酒行业。
02 酱香世家里的小师妹
与师姐彭茵不一样,李明英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年少时的李明英便跟着父亲走南访北,到达过许多酒厂,跟随父亲学习并亲手勾调了许多酒,这为她以后调酒生涯奠定了极为深厚的基础。李兴发也一次又一次地指出她勾酒时比例失误的地方,李兴发告诉李明英,酿酒勾调“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哪怕是0.01毫升的差距也必须精准把握。就在这样一次次堪称”苛刻”的历练下,李明英的勾酒技巧愈发成熟。
1993年,凭借自身的不断努力,李明英通过正式考试进入茅台酒厂,在制曲车间学习。随后,李明英凭自己极强的勾酒工作能力,调入茅台酒厂酒体勾调中心,主要负责飞天茅台酒体的勾调。即使父亲李兴发在酒厂的声望极高,但李明英仍然心如止水,不曾受到父亲光辉形象的影响,一心只求能在勾调技艺上有所造诣,于是她经常向同为女性勾调师的师姐彭茵请教学习。经过长时间的虚心学习,李明英在勾调领域飞速成长,取得了属于自己的光辉成就,并获得茅台酒厂高级勾调师,高级品评师等荣誉。
2000年,在李老走后,李明英愈发坚定了自己的志向。秉承父亲的意志,传承父亲的技艺,为了能将父亲的勾调技艺延续下去,她一直严于律己,向父亲看齐。为了提高勾调技术,为了更好更准确地勾调出李世家独有幽雅酱香酒的风味,虽然身在“无辣不欢”的贵州,李明英却坚定地拒绝各种饮料茶水以及辛辣食物,甚至连带有微量香精的护肤品也敬而远之,以免影响勾酒时对酒味的判断。
03 姊妹齐出酿美酒
2020年,李明英为了纪念父亲李兴发诞辰90周年,取出了父亲当年封存于李兴发酱酒研发基地的——有着50年沧桑岁月的老酒,并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几十年的珍贵老酒原浆,制作出符合她心目中父亲气质形象的酒——一支不朽的酒。
师姐彭茵(左一)师兄吕云怀(左二)师妹李明英(右一)
于是她找到师姐彭茵,希望借酿纪念酒的机会,以表达对恩师教导和父亲哺育的感恩之情,在与师兄师姐交流经验,听取建议后,李明英采用父亲亲手相传的勾调技艺,以此50年珍藏原浆为基酒,经过多次调配,最终酿得当年父亲留下的那一抹味道,调出了这9000坛酱香极品。
90周年纪念酒即将上市,期待揭开其神秘面纱
有着几十年历史的酱香世家用50年酒龄制作的纪念酒,也必将展现出属于李世家酒的独特幽雅酱香风味,并在白酒市场中一鸣惊人。李明英必将李世家酒的名声打响,让酱酒世家的技艺与精神传承下去。
来源:糖酒快讯
编辑:邓贤辉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