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ZT总第2020年040期
本期大V:知名酒评家、酒业观察者蔡学飞
题记:中国酒的核心竞争力是品质,品质背后是产区,产区背后是产能,谁掌握了优质白酒的产能,谁就掌握了中国酒未来竞争的话语权。
10月25日,重阳佳节,历时8年打造,占地1200亩,总投入50亿元的吴家沟生态酿酒区的落成启用,意味着全国最大的单一酱酒生产基地落户郎酒。它的启用,将会对于整个中国酱酒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01 酱酒产区的产能抢位
作为郎酒庄园实力酿酒担当,吴家沟地处茅台镇至二郎镇49公里酱酒黄金河谷,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新增郎酒酱酒产能2万吨、制曲6万吨。这是什么概念?郎酒2020年酱酒产能3万吨,老酒储量13万吨,吴家沟全面投产后,酱酒产能将提升到5万吨,5年后达到30万吨老酒储量,对于郎酒,对于赤水河,这都是产区内优质酱酒量级的提升。
众所周知,2019年,全国酱酒产能约为55万千升,占白酒总产量的7%左右,却完成了行业21.3%的营业收入,实现了行业42.7%的利润总额,也就是说,酱酒以1/5的营收赚了行业一般的利润!其中从业绩来看,以茅台、郎酒、习酒为代表的赤水河流域的酱酒企业合计营收超过1260亿元,占全国酱酒销售的92%。换言之,酱酒已经成为中国酿酒业行业最具竞争力的板块,而其中赤水河产区的酱酒企业具有垄断性的优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高端酱酒的最核心产区,近年来,茅台、郎酒、习酒、国台等多家酱酒企业纷纷启动技改扩能,无非就是看中了赤水河流域的生态承载力正逐步抵达天花板。由于赤水河流域酱香酒工艺的复杂性和资源稀缺性,特别是建厂土地等自然资源非常有限,导致目前赤水河流域综合产能20万吨,未来也可能长期在此区间,也就是说,赤水河酱酒的产能上线是确定的,再考虑近几年中国酱酒品类的不断扩容,因此对于酱酒企业而言,谁的老酒多、产能大、基酒存放时间长,谁就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和优势。
产能即是利润,产能即是市场,产能即话语权!
02 优势区位的生态定位
在中国做企业,最大的趋势就是政府战略。
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川酒振兴、建设全国领先的白酒生产基地的战略布局,四川省打造千亿白酒产业、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将会是各级政府的长期战略核心,而郎酒所在地古蔺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白酒酿造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文化厚重,郎酒又是古蔺白酒行业的龙头,显然是政策红利的最大受益者,这一点从吴家沟酿造基地宏伟的基建规模可见一斑。当然郎酒在区位生态中的作用远不止于此,自2002年以来郎酒是古蔺区域财政税收,累计上缴税费170亿元,是区域内脱贫致富增收的重大支柱。
所以说,郎酒今天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规划与支持,当然也离不开企业自身的精准定位。
作为高端酱酒代表,郎酒一直在寻找与茅台酒的差异化制高点,“历史偏爱茅台,大自然偏爱郎酒”大约可以表明一部分郎酒的优势,那就是它更加高效与灵活的利用地域优势来进行产能与品质建设。前不久茅台集团刚宣布2021年产能目标5.53万吨,吴家沟生态酿酒区的启用,显然让已坐拥5万吨酱酒产能的郎酒,进一步坐实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
因此,郎酒吴家沟酿酒基地的启用,一方面对四川省加快打造世界级千亿名优白酒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国领先的白酒生产基地具有标杆意义。另一方面使得郎酒产能、储能、势能均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站在百亿起点,千亿郎酒似乎清晰可见。
03 高端酱酒的品质占位
中国酒类消费趋势绝不仅仅是几家企业简单的经营策略可以囊括,它背后是行业消费结构的调整,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人口结构,甚至是消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从最传统的嗜饮性到不断凸显的社交性,应该说,中国酒,特别是中国高端酱酒近的几年发展轨迹已经十分清晰的表明,中国酒的竞争已经从品牌与价格逐渐过渡到围绕着品质与场景为主的综合性竞争,而郎酒的一系列战略可以说正是这一大时代背景的最好注脚。
自从2018年营收重回“百亿俱乐部”,郎酒的“正心正德、敬畏自然、崇尚科学、酿造好酒”理念深入人心,从品质研究院到郎酒庄园的建设,特别是“生长养藏”一系列概念的提出,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曾经激进的郎酒围绕品质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工作,这是百亿之后郎酒的内部战略调整,其实也是中国高端白酒品质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如果说“存新酒,卖老酒”是郎酒作为高端酱酒企业从品质层面来塑造企业的产品价值,那么其坚持坚持“一慢两快”(慢销售、快生产、快储存),则是品质至上和长期主义的企业战略体现,郎酒根本思路是在提高酱酒产能与品质的同时,充分保障酱香产品的稀缺性,从而为郎酒的目标消费者提供高价值体验。
时代的先行者,必先行于时代,赤水河酱酒产区的天然资源是中国酱酒企业发展的根基所在,而企业是否能够引领时代,则更加取决于是否能够认识、利用与实践这种行业趋势,并且把外部的区位势能转化为企业的内部竞争力,而郎酒近几年的发展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