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气氛、卖水杯、“开银行”,“不务正业”的星巴克究竟多有“心机”?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星巴克炒气氛、卖水杯、“开银行”,“不务正业”为哪般?

相信很多人在路过星巴克的时候都会疑惑,为什么里面有那么多人带着电脑工作。微博上就出了个段子,说这些人都是星巴克“气氛组”的人。


气氛组这个词通常出现在酒吧这一工作场景中,顾名思义就是带动整个酒吧的气氛。去星巴克蹭网成为了不少消费者对它的一大认知,许多工作党或者学生都会拎着笔记本去星巴克工作、学习。这样一种“精英气氛”也逐渐成了星巴克的标签之一。


没想到12月21号,“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竟然把段子搬到了现实,发布了一条#原来星巴克也有气氛组”的话题微博,宣布招募气氛组30人。


1.jpg


活动时间从12月21日至12月27日,持续一周。报名条件为:第一,来星巴克门店,第二,坐得住,连着Wi-Fi上着网,第三, 在朋友圈官宣“我要报名星巴克气氛组”,第四,发微博@星巴克中国晒朋友“我要报名”的截图 。很快这一话题的累计阅读次数就过亿。


一直以来,星巴克的营销手段都是非常丰富多样的,而此次的招募气氛组活动,也成功在圣诞元旦期间的众多品牌的营销行为中赢得了大家的关注。


那么不妨一起来看看,这些年,星巴克都干了哪些“富有心机”的事呢?


人性化的服务干掉一切营销方式


星巴克会为顾客提供免费的Wifi,许多消费者点一杯咖啡或者一块蛋糕,就在店里坐一整个下午。


这会让许多人疑惑,如果当一家星巴克里全部是来蹭网的用户,那真正想要喝咖啡、吃甜品的的顾客找不到位置,又该怎么办呢?这样的方式究竟能够为星巴克带来怎样的收益?


其实,正是这种人性化的服务能够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极大好感。这些来蹭网的用户其实都是潜在的消费者和传播者。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过一句话,“学口碑,把市场营销全部干掉。”好的口碑真的很重要。


简单来说,星巴克所付出的成本极低,不需要大费周章去拍摄广告或者投放广告进行宣传。直接让这些人体验到它的舒适,营销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自然而然就会达到非同寻常的宣传效果。


提起人性化的服务,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海底捞。


近乎极致的服务,是海底捞成功的秘诀之一。网络上多的是自发在社交平台上大赞海底捞的人,免费的美甲、工作人员齐唱生日歌、甚至是为虚拟偶像庆生乃至赠送免费的水果等等。


有人说去海底捞不是为了吃火锅,就是为了享受服务。


张勇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态度好点,客人要什么,赶紧给人点好,有什么不满意,多陪笑脸。”


其实不论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商家的最终目的是看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在各种营销方式层出不穷的今天,或许像星巴克这样,简简单单提供“蹭网”服务反而最能打动消费者的心,毕竟人都是感性动物。


正业卖水杯,副业卖咖啡


去年2月26日,星巴克咖啡在其中国门店发售了2019年的樱花主题系列的杯子,在星巴克的这组春季新品中,不少杯子的造型、设计都离不开猫、狗和樱花,其中一款售价为199元的粉色猫爪双层玻璃杯,因杯子的造型独特,且数量有限,不少市民为了购买杯子彻夜排队。


复盘猫爪杯“秒没”的过程,其实从最初的宣传再到中途缺货,短视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让人看到了“萌宠经济”的巨大市场潜力。今年奈雪的茶推出的猫猫爪杯塞,也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一直以来,都有人评价星巴克其实是卖杯子的。归根结底还是“杯子营销”被星巴克玩得出神入化。


例如本月正好是圣诞季,在圣诞节期间使用专属的圣诞纸杯也成为了星巴克的一项传统。


2.jpg


“季节限定”一词在近几年总是被频繁使用,而季节限定除了让人有种错过就不再的念头之外,还会享有一种在时间范围内享有的喜悦。


就像是康奈尔大学教授Brian Wansink曾写过“像是给产品套上了一个光环,你必须在它离你而去之前买到。”


星巴克早在多年前就预见了这一点,于是在1997年开始,把普通的咖啡纸杯换成了节日限定包装。所以当星巴克的咖啡杯更换包装,消费者也就知道是圣诞节要来了,这似乎也成了一种节日来临的预告,给人浓浓的“圣诞气氛”。


3.jpg


其实杯子好看的品牌并不在少数,能够将原价两百元左右的猫爪杯买到上千,关键还是赢在了营销手段上。


星巴克一直以“限量不限购”的方式售卖杯子,渲染出“供不应求”的效果,激发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和购买欲。就像是双十一购物浪潮之下,当你在这天不购买东西,你反而会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当你没有买到物品的时候似乎就亏了。


社交媒体的传播威力不容置疑,星巴克在卖杯子时,也很注重社交媒体的力量,2013年,星巴克就在英国社交网络上发起了“Mondays can be great”活动,鼓励人们在周一打起精神,并用星巴克杯随身花园纸杯来宣传环保公益活动。


除了利用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星巴克还擅长跨界,要论品牌跨界,星巴克可以称得上是喜茶的资深老前辈了。


2015年,星巴克与美国复古时装品牌alice + olivia推出了限量版联名商品。Alice+Olivia创始人班戴把自己的自画像画在了马克杯、环保袋和星享卡上,上市第一天就被一抢而空。


兜售卡片,星巴克其实在“开银行”


当你打开星巴克的APP时,会在里面发现两种类型的卡,分别叫做星享卡和星礼卡。


两者只有一字之差,其实区别可大了。


4.jpg


通过查询官网可以知道,星礼卡是星巴克发行的预付卡产品,可供持卡人在中国大陆境内指定的星巴克门店消费使用。 而星享卡是星巴克的顾客忠诚计划推行的会员卡。当成功注册星享俱乐部帐户后,就成为了星享俱乐部的”银星级”会员,可享受所规定的“银星级”会员好礼。


简单来说,星礼卡就是先花钱进行预付,它更像是一种储蓄卡。而星享卡则是积分卡,进行消费之后可以累积“星星”,从最初的“银星级”进行不断地升级,从而提升自己的权益。


不过,就像是网上常吐槽的那样,去到理发店里最烦的就是Tony老师推荐办卡了。星巴克想要让消费者心甘情愿花钱购买星礼卡自然也要使用一些手段才行。


“颜值”一词最早源于日本,顾名思义,颜,即颜容、外貌的意思;值,指的是“指数”、“分数”。网上还有“颜值即正义”的说法。


大众都有对于美的追求,在选择产品的时候,首先是它传达给我们的视觉信息。此外,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以及消费者主要群体越来越年轻,也成为了“颜值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星礼卡单从名字上来看,就有“礼物”属性在里面,外观好看自然是非常让人看中的一点。作为蹭热点的高手,会将各种节日主题用“星礼卡”玩一遍,总有一款风格会让消费者心动。


除了颜值以外,实用性其实也很重要,星巴克曾将星礼卡做成内含芯片的情侣皮质手环,只需要用手环刷pos机就能够完成支付。当里面的钱用完之后,也完全可以当做手环使用。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实星巴克一直以来炒气氛、卖水杯、“开银行”……看起来“不务正业”实际上都是它的营销手段。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