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来自4月份“中国人口吧”里的一篇《躺平即正义》的帖子。作者以“躺平即正义”为题,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在两年内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极低的生活消费与闲散的打零工方式,维持一种看似“自由”的状态。这一人生态度,随即引起了许多年轻的人共鸣,“躺平学”思想也开始风行起来,甚至演变成了一门“学科”,还有人做出躺平学导论课程的课件。
那么到底什么是躺平?
按照网络上的解释,躺平指的是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再具体一点,就是决定放弃拼命工作、改变伤身而焦虑的生活方式,主动降低自身的追求和欲望,从而缓解压力的一种生活哲学。
在充斥着“内卷”、“996”等词汇的现实世界中,这样的“躺平”心理引来了许多人的热议。有人羡慕,选择躺平的人无疑在精神上从充满内卷的职场中解脱出来,重新发现自我。而批评的人认为这是变相的“丧文化”,是对社会对家庭的不负责任。
双方互相开火,在互联网上展开辩论。然而吊诡的是,躺平是年轻人对消费主义的一种无形反抗,却仍然有资本以将躺平作为商机,打着治愈和解压的标签推出了新的酒类品种。连年轻人的反抗也要一并消费。
汝之压力,彼之活力
尽管踏入职场时间不长,但公开数据显示,90、95后年轻人的职场压力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脉脉研究院《中国职场人压力报告2020》指出,若以压力值10分为满分计算,2020年职场人的平均压力值为6.9。
其中25-30岁职场人是对压力最敏感的群体,压力值高达7.4,紧随其后是25岁以下职场人群,压力指数7.2。而40岁以上的职场人,压力值为6.3,是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压力最小的群体。
对于解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有人选择唱歌有人选择睡觉。现在也催生出了许多新型解压活动,例如在B站上看史莱姆视频、去发泄屋进行一场发泄、听asmr放松、去猫咖狠狠吸猫……
而“微醺”则很好地体现了这届年轻人对酒文化的新型理解。打开小红书搜索 “微醺”有超过20万+的笔记和1600+件商品。小红书品牌营销策划负责人胡忆阳提到,在小红书上谈论微醺酒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并且喝酒开始与时令食材紧密绑定。
在新的消费环境下,消费者对健康、情感的需求其实没有变,五月下旬天猫食品生鲜洞察了十大趋势赛道,其中就有一类被称为解压疗愈,马力吨吨等酒饮位列其中。当被动喝酒变成主动喝酒,酒被重新冠以“精致宅”和“治愈”的概念,也就有了更强的活力。
网易数读4月底发布的《当代年轻人轻饮酒调查报告》显示,轻饮酒是当代年轻人钟爱的饮酒状态,占比超过8成;天猫新品创新中心《2020果酒创新趋势报告》也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梅酒品类增幅为90%,预调鸡尾酒与果酒品类的增幅为50%,拉动品类增长的是近70%的购买人数的增长;QuestMobile发布的《Z世代洞察报告》显示,我国95、00后Z世代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2亿,线上中高消费能力占比 74.5%。
在消费人群的变化下,年轻人更愿意选择消费酒精度数偏低的酒类产品。以95后为代表的Z世代消费者,饮酒观念更加理性、追求舒适,力娇酒、清酒/烧酒、果酒等低度酒需求上升明显……
当饮酒成为社交货币
治愈经济的崛起已是显而易见,轻度潮饮的走红引来了大批新老玩家的入局,随着可选择品类的增多,新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催生了更多与酒类相关的饮用场景。轻度潮饮少了酒局的束缚和应酬感,是“社畜们”用来自我疗愈的好选择,它带给人更多的是愉悦与放松。
在高压力的环境下,年轻人通过独居、宅居创造“能躲起来”的私人治愈时间,而独居也让情绪放大,因此不少年轻人养成了独自饮酒的习惯。
年轻人对工作的反思愈发强烈,“摸鱼”成为了今年职场文化讨论的热词,“带薪上厕 所”“带薪喝小酒”等“摸鱼”门道层出不穷,年轻人希望在工作中也能“像个人一样”享受生活。
面对被过多套路和玩法“污染”的社交关系,年轻人希望回归简单自然的联结,可以展露完整真实的自己,没有人设的压力,不被社交礼仪束缚。面对难以掌控、可能失败的生活,比起拼命掌控,年轻人更希望拥有保持日常快乐和自在的机制,通过主动激活身体与情绪来持续保持快乐能量。
为了取悦新一代消费者,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商家在“躺平”的口号下堆砌出了繁荣的治愈经济,当解压和放松成为了刚需,消费者也随之有了更多的期待,微醺产品存在的同质化现象还需要靠创新去解决,包装、口味的升级以及更多饮用场景的适配都是企业努力的方向。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