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本月3日帝亚吉欧在洱源举行威士忌酒厂项目奠基典礼之后,明天,保乐力加峨眉山威士忌酒厂也即将举行线上揭幕庆典。世界两大国际酒业巨头相继加码中国威士忌,本土企业也已渐次入局,中国能成为继爱尔兰、苏格兰、美国、加拿大、日本之后世界威士忌的一大新产区吗?
五大产区之后
中国威士忌迎风而起
威士忌的产区概念最先来自苏格兰。数百年前,一份税务文件如同摩西分海般将苏格兰的区隔成“低地”和“高地”两个区域:以泰河(Tay)入海口的海湾为界,北部人烟稀少但税负较低的“高地”上一座座蒸馏作坊正拔地而起,酒桶里流出的是来自爱尔兰的“琥珀色液体,而南部“低地”为数不多的酒厂则凭借其鲜明特色得以延续。
如今,苏格兰高地、低地两大产区之外,还有斯佩塞、艾雷岛、坎贝尔镇和岛屿区四个面积、规模都较小的产区。六个产区共同组成世界威士忌的苏格兰产区,是全世界五大威士忌产区之一。
18世纪开始,美洲大陆上的欧洲移民开始尝试用当地的谷物玉米和黑麦酿造威士忌,经过不断发展,美国、加拿大两大威士忌产区走上了与“旧大陆”完全不同的道路。
图表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报
而最早的日本产威士忌则源起于1923年的山崎蒸馏所,该酒厂由大阪著名酒商鸟井信治郎投资兴建,在苏格兰留过学的酿酒师竹鹤政孝担任所长。当时,英国政府已经明确了苏格兰威士忌酿造的各项工艺标准,是当下《苏格兰威士忌法案》的雏形。
受限于地理条件和生产成本,山崎蒸馏所生产的威士忌并不能按照苏格兰的标准执行。因此,当时日本民众并不能接受这一新兴事物:见多识广有西洋留学经验的“大正青年”们嫌其熟成时间不足,而更多民众对欧洲传统酿酒方法带来的烟熏味则敬而远之。
山崎蒸馏所的失败让鸟井和竹鹤分道扬镳,开启了各自的日威探索道路,坚持欧式酿造工艺的竹鹤远赴北海道创办了“日果”,而鸟井则在原先的基础上,试图打造复合东方人口味的日本威士忌,形成了如今“三得利”的雏形。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酝酿,到上世纪70年代,日本威士忌凭借着特殊的东方口味在世界酒类舞台上强势崛起,当时生产的日本瓷瓶装威士忌老酒,至今仍是收藏界的宠儿。我们在成都城南高端酒吧看到,这些日威经典款,雄踞在高达四米左右的收藏架正中最高处。
在苏格兰、爱尔兰、美国、加拿大、日本之后,拥有最多消费人口、更久远饮酒历史的中国会成为一个全新的威士忌产区吗?
国内外酒业资本对此似乎充满了信心,近两年,保乐力加和帝亚吉欧先后在中国大陆投资兴建威士忌厂,大芹、明珠珍珠红、百润、怡园酒庄等企业也陆续在各省建立起威士忌厂房,而台湾省的两大威士忌品牌噶玛兰和南投酒厂则早已发育成比较成熟的品牌,在各种国际大赛中屡获大奖。
“威士忌将在未来的中国市场上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是中国市场增长的一大兴奋点。”今年的进博会上,帝亚吉欧中国董事总经理艾恩华(Mark Edwards)在接受议价行业媒体专访时表示。
从宜兰到洱源
“小步快跑”的中国威士忌
清代嘉庆某年冬至前两天,两位浙江来的士大夫在府邸饮酒宴客,他们桌上是各种来自通商口岸的“鬼子酒”,包括白兰地、“惠司格”、“口里酥”等等,这场另类的雅集被记载在《清稗类钞》中,是为中国人饮用威士忌最早的记载,比日本武士在佩里准将的“黑船”上首次见到这种西洋烈酒早了三五十年。
最早尝试在中国进行威士忌酿造的工作并不比日本晚多少,1930年代,英、德两国合办的青岛啤酒厂就一度生产国威士忌。有人戏称威士忌是“蒸馏的啤酒”,二者在酿造工艺上也确有相通之处。不过,青岛啤酒在中国长盛不衰,但其对威士忌生产的尝试却并没有走出太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境内鲜有威士忌酿造的记录。直到2005年,金车公司在台湾宜兰县员山乡兴建的“噶玛兰”酒厂成立,三年后这家酒厂正式开幕,2010年即被评为“全球风云人气酒厂。”
“噶玛兰(kavalan)”是台湾省宜兰县的古称,这一词汇最早来自当地原住民的自称“kabalan”,意为“平原上的人”,这是一片位于台湾东部山区环绕之下的平原。据噶玛兰官网介绍,由于宜兰盆地较高的温度和湿度能增强酒体和木桶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风味化合物能更好地融合在酒体中,桶藏4-6年就能达到理想的饮用水平。
2016年,台商吴松柏在闽南最高山峰、海拔1544.8公尺的大芹山上建起了中国大陆首家单一麦芽蒸馏厂大芹陆宜酒业有限公司,该品牌创世酒款金牌和蓝牌今年获得世界威士忌盲品大赛银奖,受到了世界主流威士忌评测机构的认可。
同样是在2016年,四川邛崃的崃州蒸馏厂开始筹划,历时五年终于建成,刚刚装入酒桶的原酒亦然出现在今年威士忌嘉年华的会场上,其亦是全球为数不多拥有自己木桶加工厂的威士忌生产企业。
“在世界威士忌地图上点亮中国产区”,是这家酒厂在今年威士忌嘉年华上亮出的宣言。
中国产区的快速发展,自然吸引了国际酒业巨头。2019年4月,帝亚吉欧与洋河股份联手推出中式威士忌品牌“中仕忌”;8月,保乐力加宣布正式在四川峨眉山兴建威士忌酒厂,这所蒸馏厂即将在两年后的明天正式揭幕;今年11月3日,帝亚吉欧在云南洱源兴建的威士忌酒厂正式奠基。
短短数年时间,包括国内新兴酒企百润,以及帝亚吉欧、保乐力加这样的国际酒业巨头,纷纷押注威士忌中国产区的发展,这不禁让我们发问,他们看中了这个传统品类和年轻产区的究竟是什么?
价格、风土或原料
中国产区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受到关税政策影响,威士忌在中国的售价普遍比英美原产地高出一倍左右,”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们,价格可能是未来中国产区威士忌发展成熟后最大的竞争力之一。
但是该业内人士同时指出,这种价格优势当下并未展现出来,以噶玛兰为例,其售价“不论在台湾省还是在其他省份,价格都与进口威士忌产品持平。”
噶玛兰官网对其售价偏高的原因进行了介绍:因为产地的温度、湿度等各种原因,噶玛兰威士忌在桶藏陈年的过程中蒸发量远大于苏格兰威士忌,后者在桶藏过程中只会蒸发散失2%,而噶玛兰则会蒸发12%以上。
在京东、天猫等网商平台查询售价也可以发现,除噶玛兰外很多其他国产威士忌品牌价格都与其他产区的威士忌持平甚至略高。短期内中国产区的威士忌尚难在价格上占据优势,真正的竞争力还是在产品的差异化上。
与地处热带平原的噶玛兰相比,国内其他威士忌酒厂还是地处温带或山地,它们另辟蹊径,在原料和工艺上大胆创新:崃州威士忌酒厂大胆引入用中国黄酒润桶十八个月的酒桶;广东的珍珠红酒厂推出了一款用传统米酒酿造方法酿制后在法国和美国的新桶中储藏的“大米威士忌”——太珑酿,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威士忌产品。
其实从原料上来说,除日本有很多有影响力的大米威士忌品牌外,传统的威士忌五大产区都是以大麦、玉米、黑麦等冬季谷物为主。但当年以玉米和黑麦为原料的美国产区崛起,本就是对单纯的麦芽酿造的一种突破;太珑酿的大米威士忌以及同样另辟蹊径的香格里拉青稞威士忌亦有望为中国威士忌的破局之道。
——毕竟,在消费市场上,产品竞争力的核心仍是差异化。
经过多年的培育,作为一种消费品的威士忌,在全国尤其是一线、新一线城市都有持续扩大的终端体系和稳定用户群。加上近年来消费者本土意识加强,中国产区威士忌在国内市场上前景无限。
但将这一“前景”变成“前途”,中国威士忌可能比传统酒类更需要长期的资本、技术和时间的投入。
长期投资赋能“中国产区”未来可期
从某种意义上说,两三年前推动“酱酒热”的投资者们在消费端锚定的是宴席市场大扩容,而当下夜经济、个人饮酒场景的扩容,以及“国潮”概念在年轻消费群体的唤醒,则为中国产区威士忌带来了无限发展的空间。
然而与传统白酒甚至是酱酒相比,威士忌的投资周期更长、投入更大。很多早期入局的资本在茅台镇大量购买有基酒储量和产能的酱酒厂,很快就推出了不少有年份、有特色的产品,而威士忌却只能“从头开始”。
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法案”规定,苏格兰生产的威士忌必须陈放三年才能售卖,日本的威士忌新标准同样规定,日本威士忌必须在日本境内熟成三年,世界其他产区的威士忌也基本遵循这样的规范。
对当下的中国威士忌企业来说,从建厂、投产到出品可能需要5-10年时间。所以投资中国威士忌的企业往往都做了长期投资的准备:去年11月,崃州威士忌厂的母公司百润曾定增募资9.91亿元,用于威士忌陈酿熟成项目。今年11月2日,百润再次发布可转债1.13亿元,全部用于威士忌陈酿熟成项目。
对于此次募资,华创证券给出的保荐书认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推进公司国产威士忌系列产品酒的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公司的产品结构,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一位长期从事烈酒经销的专业人士向我们介绍这家酒厂时称,“他们老板对于威士忌熟成很有耐心,这也是威士忌的根本,时间才是威士忌的价值。”他认为,RIO冲锋在前,使得百润有足够的时间的精力持续投资威士忌产品。
除了百润之外,加码中国威士忌生产的帝亚吉欧和保乐力加作为国际烈酒巨头,自然具备长期投入能力。已经面世的噶玛兰、大芹等本土品牌,已经展现出了一定的价格竞争力。
帝亚吉欧洱源酒厂游客中心的酒桶与天井设计图 图片来源:帝亚吉欧官网
与国际酒业巨头之前深度经营的印度市场相比,中国威士忌虽然起点较低,但在头部企业多年的培育之下,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化程度和用户基础。
未来威士忌中国产区的崛起会给酒类市场带来怎样的变革?中国产区能否复制日本的成功经验?接下来糖酒快讯将通过测评的方式,分析当下中国产区威士忌的优势、问题和破局之道,敬请期待。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