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与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联合,共同策划举办的“全国青年散文大赛”在陕西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11月24日上午,阳光明媚。虽是初冬,却有几分暖意。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支持举办了六届的全国青年散文大赛总结座谈会在古都西安举行。
嘉宾评委和青年散文作家们欢聚一堂
当天,在座谈会现场,多位散文名家、学者、教授、参赛青年作者代表、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广大员工及新闻媒体记者,济济一堂,座无虚席。
会议伊始,与会人员观看了三集“禧福祥百集人文纪录片”,以及六届散文大赛活动剪辑视频。
此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陈长吟,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朱鸿,著名文化学者商子雍,参赛青年作家代表梁新会等从不同角度对散文大赛,以及《西安晚报》的文化现象和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的社会人文情怀,予以肯定,并对如何持续办好此项活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据悉,《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创刊68年来,扎根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沃土,坚守“文化初心”,坚持“文化立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发现、培养文学新人,宣传支持文学陕军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近年来,《西安晚报》组织举办的中国报人散文大赛、全国青年散文大赛,在全国范围产生积极反响。“全国青年散文大赛”以青年散文作家、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为主体,立足陕西、覆盖全国,旨在培养和激励青年散文创作,号召更多青年人深入生活,抒写时代。这一全国性散文赛事,从2015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
第六届全国青年散文大赛总结会现场
从2015年“时尚6年西凤酒杯”首届全国青年散文大赛以来,六届大赛先后征集到海内外青年华语写作者来稿50000多篇,平均每届有数千件来稿,参赛者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泰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每届大赛择优发表作品100篇,并正式结集出版发行。无论是来稿量之大、覆盖面之广,还是持续时间之长、专业化层次之高,在全国范围都有少见的。
通过“全国青年散文大赛”这个平台,先后涌现出甘肃青年作家张子艺,四川藏族青年作家南泽仁,湖南青年作家颜朝,陕西青年作家王小洲、马婷、徐祯霞、王洁、史鹏钊、梁新会等优秀散文作者,其中有7人获得冰心散文奖;有20多人次获得柳青文学奖、孙犁散文奖、丝路散文奖、少数民族文学奖等国家级、省部级文学奖;参赛青年作者出版散文专著50多部。
评委都是名家大咖。“我们先后邀请了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中国散文学会荣誉会长王宗仁,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孩,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陈长吟,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穆涛,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浙江省作协副主席、宁波市作协主席荣荣,商子雍,朱鸿等著名作家担任评委。”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程建设介绍,这六届大赛,有诸位大家的关心、支持、参与,为散文大赛注入了巨大能量,奠定了国内一流的标准。
同时,这六届散文大赛,先后组织600多位青年作者走进基层采风,足迹涉及陕西延安、宝鸡、商洛、安康、渭南、铜川以及山西武乡等省市。其中,在举行的第三届青年散文大赛中,还组织知名作家和青年散文家一行40人,从西安出发,历时16天到达霍尔果斯口岸,重走丝绸之路国内段。在各地的采风中,受到了当地领导、宣传部、文联、作协极大的支持,使得采风团在各地的活动圆满、丰富、充实,成果丰硕。大赛活动中,还在宝鸡、商洛、安康等地多次举办作品交流研讨,分享创作经验,相互切磋学习,受到文学青年的广泛欢迎。
西安市委宣传部经宣处处长赵庆给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颁发“文化传播突出贡献奖”
每届大赛,《西安晚报》都推出30多个散文专版,3-5个采风和颁奖专版,全方位展现优秀作品、报道相关活动。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旗下的西安发布、西安新闻网上也开设征文专题,把所有的稿件和活动进行归集整合,形成了巨大的传播合力。大赛不少优秀稿件和征稿启事还被众多的报纸和杂志转载,被中国作家网、学习强国平台等网站转发。大赛后,通过出版社出版了7部作品集,面向社会发行,为陕西文学增添了新鲜力量。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兼副社长张更武在座谈会上说,《西安晚报》是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份生活类报纸,以新闻生存,以文化立报,副刊在全国有着较高的声望,一批批著名作家的处女作、成名作都是通过《西安晚报》走向社会、走近大众、走向成功。在全国青年散文大赛这个品牌活动日渐成熟的情况下,西安报业传媒团将迈出新的一步,与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打造长期、持久、可以传世的精品项目。
王延安
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延安表示,“一个企业能否持久发展,靠的是文化,需要不断地把文化植入进企业来。”近几年来,该公司在全国青年散文大赛的基础上,创意拍摄了百集人文纪录片,用陕西的每个县市区不同的方言进行主持讲解,彰显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同时,又从千余首诗精选了613首与酒有关的诗进行拍摄。还拍摄了百集《诗书同窗》专题片,把唐诗和现代诗写出来并配音,把广大青少年从游戏中解放出来。今年,创作了话剧《原上的星》,让特殊群体的孩子们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关爱…
做为一名有家国情怀、人文思想的民营企业家,王延安董事长的讲话深深感染了会场每一位听众。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被授予了“文化传播突出贡献奖”。
陈长吟
专家学者座谈发言择录: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陕西散文学会会长陈长吟:
由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支持举办的全国青年散文大赛成功举办6届,已成了中国散文界、文学界的一个品牌。作为大赛的评委,我发现这些优秀的作品有一些特点,一是短小而不短视,虽然作品篇幅短小,但作者看的问题却是很深厚的。二是厚重而不沉重,作品主题明快积极向上,有生活的厚重感但不沉重。三是明快而不艰涩,读起来非常亲切,有身临其境感,给读者予以启发。
商子雍
著名文化学者商子雍:
西安晚报举办的全国青年散文大赛,我作为西安晚报退休20年的一员,仍给予关注和支持。走进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大门时,看到了公司大门口悬挂着“西凤酒6年15年陈酿品牌面市20载”的横幅,心里有很多感慨,2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暂短的一瞬间,作为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做得越来越好,这段历史可以说是弥足珍贵。当一个企业从所做的品牌到名牌后,他的字号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老字号,禧福祥现在也可以说是一个老字号。也希望禧福祥公司在发展好企业的同时,支持文化事业、支持体育事业、支持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朱鸿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朱鸿:
我作为一个作者对西安晚报深有感情,是一种推崇、喜欢和感恩相交融的感情,因为我的第一篇散文是1981年元月2日在西安晚报刊登。我看了今年的散文大赛作品,发现这些作品来自多个省份,覆盖面很广,作者也是各个阶层,由此可以看出大赛影响广泛和深远,深得全国作者的关注和积极的参与。大赛的作品题材很广泛,表现出难得的才华,作品语言非常流畅,显示了行文过程中的自信,反映了这个时代每个人的精神状态。
梁新会
青年作家梁新会:
我是全国青年散文大赛活动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推动者。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与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举办的“全国青年散文大赛”是给全国广大青年文学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友谊的桥梁。同时,每届大赛主题鲜明、深入人心,而且作品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我能获得散文大赛奖项,已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大家对散文的一种认可,也是对西安文化古城的一种认可。
来源:西安新闻网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松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窦翊明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