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狂飙突进后,白酒能否继续阳光灿烂

网易酒香 + 关注 2022.01.04
导读:仍需要不忘初心、保持进化

2022年,中国白酒将进入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国名酒70年

年份特殊,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个整数的纪年,而是因为两个历史关口下,白酒在命运和前途的十字路口的决策,有着惊人的相似。

  • 1952年,中国白酒从传统手工作坊向工业化制造业转变。
  • 2022年,中国白酒从民族传统制造业向内涵更丰富的高质量发展转变。

二者都处在产业深刻蜕变的关键节点上。1952年的白酒,以国内全面实施酒类专卖制度为起点,白酒行业传统技艺查定与先进技术推广并举,快速进入半工业化时代。彼时的白酒与啤酒、黄酒、葡萄酒、露酒同在酒类专卖制度之下,并没有太多的领先优势。彼时的酿酒业与其它传统产业一样,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期以后,迎来全新的发展时代。

而至70年后的当下,白酒行业狂飙突进,渐渐在这诸多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传统民族制造业之翘楚。然而未来,白酒能否继续狂飙突进,这个问题需要科学研究、认真思考。白酒这70年来,总体而言呈螺旋式上升的轨迹,产量从1996年的800多万千升降至2004年的400多万千升之后,又增长至2015年的1300多万千升,或在2022年后的几年内降至600多万千升,然后再进入新的上升阶段。就在这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白酒一边狂飙突进,一边自我调节从野蛮生长、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再到活鱼吃僵鱼,其产业价值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影响企业竞争力指数的模型也是历经多次易变。1952年的首届全国评酒会,初定的国家名酒评判标准,主要是四个方面:

一是产品品质要过硬

二是酿造技艺要独特

三是在深受市场好评、国内外畅销? 四是具有地方特色,“他区不能仿制”

目前白酒的产业价值模型和企业竞争力模型也基本围绕这四项在丰富和完善。在产品品质的认知和评判的标准方面,从感官滋味的典型性,到感官滋味的变化,到重视醉酒度,再回归到感官滋味的典型风格。螺旋式上升的背后,是企业力求产品风格与时俱进,紧跟消费者喜好度变化趋势,不断提升消费者饮用的舒适度和愉悦度的过程,同时也是白酒产业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倒推酿造技艺不断精进的过程。

白酒科研创新的方向和领域也在随之不断发生变化,从产品、到工艺、到发酵微生物,再到生态酿酒,白酒正在不断探寻“两山经济”的最佳模式。因为白酒酿造本质上是酿酒微生物与粮谷在发酵、蒸馏和陈储的过程中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适宜的生态环境,酿酒微生物就难以富集、繁衍和代谢,也自然酿不出好酒。在企业发展模式上,白酒从单一的利税贡献和社会就业,到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到以供应链为杠杆驱动区域经济,再到与区域综合发展深度融合。白酒核心产区无一例外作为特色产业,成为偏远地区均衡发展、充分发展的有力支撑而在于前沿科技相融合的过程中,白酒正在逐渐打破思维边界,把智能技术引进传统酿造的科研和生产当中,加速工业信息化的进程。与之相对应,基于白酒酿造的基础性研究越来越受行业重视

然而这些仅是白酒70年所完成的历史进程,所代表的是历史的成就。2022年以及后疫情时代,白酒或将进入一个更加狂飙突进的发展时代。70年后的白酒能否继续将这70年来的旺盛生命力继续保持,以70年来的历史发展经验来看,仍需要不忘初心、保持进化。不忘初心,时刻回望首届全国评酒会所定中国名酒四大标准的起点,时刻保持敬畏、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博采众长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