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国台品质源头| 一粒小麦的征途

导读:美酒的诞生, 原就是一粒粮的征途。 其中, 高粱是基,小麦为首。

 

一粒麦子,

如何经国台人巧手造化,

变成夏日对世间的礼赠?

微信图片_20220602094845.png

这一次,

我们从小麦的征途开始,

了解国台酒的品质故事。

 

6月前后

中原大地的沃野里

涌动着金色的麦浪

 

小麦的征途便是从这里开始

 

 

这里是我国最大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

 “小麦之乡”河南

也是行业公认的酿酒专用小麦主产区

 

国台从原粮源头抓起,

通过“酒厂+专业种植公司+农户”的

粮食基地建设模式

在河南周口、平顶山、南阳、信阳等地

甄选酿酒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

制定国台制曲原料小麦的标准体系

优选“泛麦8号”,积极推进种植

种植面积达10万亩

 

在这里

小麦从一粒种子开始

萌发出苗、生根长叶、拔节抽穗、扬花灌浆

历经240天的生长发育

完成征途的第一段旅程

“冬种夏收 麦粒盈满”

 

采收后的小麦还要经过

品种、色泽气味、容重、淀粉含量、水分含量

不完善粒、带壳粒、杂质、霉变粒等

感官、理化指标的层层检验

 

只有优质的、符合标准的小麦

才能继续踏上征途

 

 

作为国台制曲专用的小麦

其硬度系数在49-51%

容重要达790g/l  

淀粉含量在63.4% 

还有一定含量的小麦蛋白质

 

 

端午前后

小麦从广袤田间进入国台制曲车间

历经润麦磨碎、拌曲配料、压制成型

装仓培养、两次翻仓、拆曲出仓、存曲磨粉

等9个工序、26个环节

长达180多天的高温培养

捕集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

酒化酶、酯酶等各种酶类于一身

完成征途的第二段旅程

“顺天应时 端午制曲”

 

国台在制曲上

不仅能凝结匠人智慧、坚守匠心传统

更能利用自身优势在工艺上优化创新

从关键工艺节点、机械设备创新

及厂房结构三个方面出发

提炼出140项工艺指标标准

清晰解构制曲关键控制节点

实现了机械制曲取代人工踩曲

向智能制曲全面推进

 

 

从小麦-粗麦粉

 

 

润过的小麦内硬外软

磨碎成“烂心不烂皮”的梅花瓣状

在制曲时充分发挥疏松作用

 

 

从粗麦粉-曲料 

 

 

曲料吃水透而匀

“手捏成团,丢下即散”

加速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从曲料-曲块

 

 

“四边紧、中间松;四边低、中间高”

龟背形曲块有利于空气进入

满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在摊凉过程中,“收汗”效果好

 

 

曲块裹上了稻草

层与层、块与块之间也覆满稻草

以此保温保湿,增加透气性

为曲块提供重要的微生物 

 

 

在40多度的曲房内

曲坯充分发酵被培养成一块高温大曲

促成国台酒香气、香味物质的形成。

 

 

制成的高温曲,

分黄、白、黑三种颜色

在储存中充分褪去水分

稳定酶活力,有利于酒的醇香

 

 

从曲块-曲

 

 

曲粉颗粒直径标准<3mm 

计量装袋

 

 

 

重阳前后,新一轮的酿酒周期

小麦以曲粉身份登场了

它们从曲房进入酿酒车间

和蒸熟、摊凉的高粱拌在一起

堆积成丘进行4-5天的高温发酵

以此生成特殊香气物质以及前驱物质

为酒醅所要进行的入窖发酵做足准备

 

如此循环反复八次,足足八月

完成征途的第三段旅程

“八次加曲 催化酱香”

 

 

传统手工方式的摊晾加曲

存在占地面积大、卫生程度低、

温度难控制、粮食易成坨等局限

国台改造加曲摊晾设备

通过多层设计及优质选材

增加空间的利用率

彻底解决卫生和清洁的问题

精准测量和控制酒糟温度

美妙堆积发酵这段特殊的旅程

 

240余天

冬种夏收  生出一穗麦粒

 180余天

端午制曲  制成一方曲块

240余天

加曲发酵  催化一抹酱香

小麦的形态在不断被重塑

内涵在不断被升华

浓郁麦香>>纯正曲香>>幽雅酱香

一粒小麦的征途

见证着国台的品质故事

 

6月6日

致敬麦农守初心 国台智酿新名酒

2022年国台祭麦活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即将盛大启幕,敬请期待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