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酒馆+”,开启与C端的高效对话

糖酒快讯 + 关注 2周前
导读:不同的“酒馆+”模式,解不同的发展之“忧”

文 / 刘晓娟

 

小酒馆的大市场,迎来百花齐放新时代。

 

去年开始,盒马宣布全面升级旗下酒水业务,落地“盒马X18酒窖”;今年4月伊始,盒马又开始在一批城市试点“盒马夜肆”,走向烟火夜肆的盒马开始进入了“酒馆+”市场争夺的赛道。

 

同样身处此市场争夺战的中国小酒馆第一股海伦司,也试图以“酒馆+”模式,从下沉市场入手,探索全新可持续、可复刻的发展模式;雪花啤酒以“酒馆+活动”的流动型无界酒馆,为其高端产品打造影响力;而擅长打模式组合创新牌的火锅品牌湊湊,则以“火锅+奶茶+酒馆”模式,用长达13小时的日营业时长,切入全时段餐饮赛道。

 

同小酒馆的模式探索、雪花啤酒的高端体验场景,以及餐饮品牌的全时段战略不同,洋河以“酒馆+美食+文化”的解酉小馆,寻求通过与年轻消费群体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开始一场关于品牌生态与场景搭建的尝试。

 

热衷于“酒馆+”模式的入局者们,不止在“事以验名”,也在寻觅通过此模式解各自的发展之“忧”的方法。

 

不同的“酒馆+”模式

解不同的发展之“忧”

 

新需求带来新商机。聚焦小饮社交场景的小酒馆即是在“早C晚A”的消费需求之下繁荣的。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小酒馆行业发展及标杆案例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小酒馆行业市场为1280.4亿元,同比上升26.2%,到2025年有望达到1761.2亿元。

 

1

海伦司“复刻式”解法

 

作为中国小酒馆第一股的海伦司,无疑是这场浪潮的见证者与捍卫者。

 

从3月海伦司发布的首份年报来看,虽然营收由2020年的8.18亿元增长为18.36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124.42%,但利润率却由14.0%下降为9.3%,亏损同比扩大;负债总额为14.1亿元,同比增长101.52%。加之近日海伦司发布盈利预警,公告显示2022 年上半年公司依旧是增收不增利。对于已经进入资本市场的海伦司来说,扭亏为盈迫在眉睫。

 

图源:海伦司年报

 

深入布局下沉市场,打造可复刻门店新模式。

 

海伦司首店位于一线城市北京,但后期的市场布局开始聚焦二、三线城市。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海伦司在一线城市的酒馆数量增长46%至82家,二线城市增长117%至433家,三线及以下城市增长183%至266家,且未来将会加大对下沉市场的布局。

 

今年5月,海伦司于湖北开设第一家以“小酒馆+大排档”模式的“海伦司·越”门店,以酒+食使消费场景丰富化,全面释放下沉市场的潜力。

 

图源:Helens海伦司微信公众号

 

据招商证券调研显示,海伦司·越利川店单店日均营业额可达2.5万元。据了解海伦司目前已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选了20多个类似县城尝试开拓新门店,以求对新模型进行规模化验证,进一步打开下沉市场的开店空间;另一方面,将海伦司·越模式的优势将之赋能于老门店之中,计划持续于全国门店分批增加烧烤元素,调整已有的门店模型,以求带动单店盈利改善。

 

显而易见,海伦司通过下沉市场战略在继续深化,“小酒馆+大排档”新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初有成效。如今日益增长的饮酒新场景需求,除海伦司之外,也有如雪花啤酒、湊湊等新、老玩家正如火如荼加入,争相成为“酒馆+”的实验者。

 

雪花“体验式”解法

2

 

雪花啤酒于2019年开始重点发力高端酒,并在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带领下,推出了代表对传统文化表达的“雪花脸谱”、代表时尚的“马尔斯绿”,以及代表匠人精神的“匠心营造”等系列高端产品。

 

图源:雪花啤酒官网

 

以场景体验为主的无界酒馆即是诞生在为雪花高端产品扩大影响力的时间节点上。简而言之,雪花啤酒以无界酒馆的高端场景,赋能其推出的高端产品。

 

据悉,无界酒馆以“流动”为传播链,在每个城市停留一个月,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一个可以打破常规、任意想象的高端体验空间,并以酒馆营业期间的各种活动为载体,为其高端产品打造影响力。与高端产品互为绑定的场景属性,让无界酒馆对消费者来说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更有一城一会的“定制意义”。

 

3

湊湊“一站式”解法

 

据2017年高德地图发布的《中国城市夜宵消费趋势大数据报告》显示,20岁至29岁的消费者占比50%以上,是宵夜档的主力军。正是基于对年轻人群消费习惯的洞察,众多餐饮跨界入局小酒馆,湊湊也是其中之一。

 

图源:湊湊火锅茶憩官方

 

以“火锅+奶茶+酒馆”一站式消费场景,切入全时段餐饮。

 

小酒馆的生意,是面向年轻人的生意。湊湊以上午11:00至凌晨00:00的营业时间,将这场年轻人的生意进行到底,中午卖火锅、下午卖奶茶、晚上则“化身”慢节奏的小酒馆,“承包”年轻人的一天。如何“用时间赢得金钱”,凑凑用“酒馆+”的全时段营业模式作出了回答。

 

对于进入酒馆行业的新、老玩家来说,通过下沉市场布局探索可复刻经营模式,或是为产品扩势、为打造一站式场景,都只是组成品牌生态的其中一块拼图。但酒企更注重的其实是“酒馆+”模式的串联作用。

 

“创新”的“酒馆+”

架构起酒企的品牌生态与融合式场景

 

品牌的发展历程往往需要依靠渠道驱动,产品驱动,品牌驱动的递进式发展,而“酒馆+”这种专注于下沉市场的业态对于酒企来说,最重要的是串联的作用。它作为一个渠道,把品牌、产品、消费场景和新消费者进行串联,把酒企的核心资源与外围资源进行串联,从而起到构建更完善的品牌生态的作用。

 

成熟的品牌需要借助“新的形式”呈现“新的活力”,对于带着传统烙印的酒企亦是如此。特别是作为头部品牌,在品牌聚焦、升级、扩展的过程中,对新的模式做出的尝试,都将为品牌注入全新活力。

 

其次是从场景构建来说,酒企的“酒馆+”模式致力于通过物理化的场景,构建起品牌与文化、酒与文化交相辉映的融合式场景。

 

“何以解酉,唯有小馆”,以洋河的解酉小馆为例,除了品牌生态的完善,亦是将场景营造纳入对“酒馆+”的期待中。

 

图源:梦之蓝社区微信公众号

 

进入“酒馆+”赛道的解酉小馆,不只是一个品酒吃饭的场景,更是一个可以承载品牌生态的地方。它创造着一种“淮扬菜+绵柔酒”的新模式,也作为洋河面向C端的重要触点,搭建起了企业与年轻消费群体沟通的桥梁,在为销售模式注入新元素的同时,也为酒企开拓年轻市场提供了可能性。

 

再者解酉小馆“倡导”的国风文化,能让它在作为一个自有的文化传播场域之外,再对酒文化、品牌文化进行传播,培育年轻消费者的“酒涵养”,进而加固这座洋河与年轻消费人群沟通的宝贵桥梁。

 

从解酉小馆的经验来看,酒企入局“酒馆+”赛道更多的是一种“未来社交场景”的尝试。作为洋河直营的“即饮酒水类终端”,洋河可以最大化利用酒馆空间价值,打造融酒饮、酒食、酒文、酒史于一体的终端场景呈现,再以场景赋能企业的品牌推广,构建更完善、更价值先行的品牌生态。

 

借助更多小酒馆的布局,酒企或许会进入终端商业模式的常态化阶段,既满足品牌生态构建与场景搭建,又创造新的盈利板块。“酒馆+”,正在成为酒企的又一块创新热土。

 

无论是具有赛道优势的小酒馆,还是跨界入局的消费品企业,亦或是厚积薄发的酒企,都在这个正走向宽门红海的小酒馆市场,以“酒馆+”模式用不同的解法寻求新的发展增量。未来的“酒馆+”赛道中,酒企或许会以完善的品牌生态与场景构建,迎来一轮于全新场域的价值爆发。

 


来源 | 糖酒快讯(ID:tjkx99)

本文为【糖酒快讯】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改编,如需转载请后台申请。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