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李”字翻转180度,却是个“家”字,“吴”则是“吉”,“王”是“正”,“魏”是繁体字的“发”,“杨”则是“财”……
原本常见的姓氏,在经过角度变换之后,就变成另一个带着吉祥寓意的汉字。这样的姓氏字体设计,家春秋设计了200多个。
字是如此,家春秋同样如此。家春秋,中国人的家酒,只是换一个视角,就进入一片全新的天地:不只是一瓶酒,更是打着深刻国人烙印的文创产品。
家,不止是故园风雨声
家春秋品牌创始人王墙说,他们试图围绕“家”在产品层面打造一个超级符号。家是会意字,但在设计师的巧思中,上部笔画元素却是屋檐的象形。就此,瓶身设计撷取了屋檐、合院等家的意象或符号,就有了一个天圆地方的整体造型,且带着一种古老朴素的东方智慧。
设计师是家春秋品牌联合创始人、北岭俊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张朝阳,曾获2017德国红点设计大奖,而王墙亦是创意大师出身。强大的创意设计能力,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能力,是家春秋定位文创的底气所在。
家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离个体很近,也很远。远在于,家是个概念。在中国社会里,一切家族传承都与姓氏宗亲相关,王墙将家文化这一超级IP,具体到姓氏宗亲,并围绕姓氏做定制酒,如李家春秋、吴家春秋,也专门设计了前文所说的姓氏字体。就这样,他将“家”转换成产品与可实施的IP,最终成为“家酒”的代言。
这应该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集体潜意识,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一种归属感,并在集体归属感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所谓家国情怀,大抵如此。只是,人的自由和自我意识,不应泯然于集体之中。家,不只是有故园风雨声,家,应是有自我意识者萌生的土壤。
“家春秋”的灵感源于巴金先生的小说《家春秋》。品牌创始人王墙对《家春秋》做了解构——核心做“家”文化,“春秋”为产品,由此产生了新的结构——家春秋。
家春秋在精神内核上无比接近《家春秋》。它突破的是白酒传统的藩篱,而且注意到消费端每个个体的需求:既需要寻找到归属感,又要实现自我价值。每个拿到写有自己姓氏的那瓶酒,都会觉得:这就是我的酒——既有归属的荣耀,也有专属的骄傲。
现实就是这样矛盾,但不管怎么说,这依旧是当代人一次自我意识的觉醒。家春秋是以“家”为核心的文化IP,却已超越酒、文创产品的范畴,更像是对国与家、家与我新关系的拷问。厘清这一关系,我们才能发现家春秋视角之新颖,立意之深刻。将文化做深做透,才是行业对文创产品或白酒文化的正确做法。
激活天然存在的需求
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家春秋的需求不是被创造的,而是客观存在。既存在个性化的需求,家春秋进入市场切入点自然而然成为面向消费端的定制。
众所周知,产品面向企业端的团购市场更好做,且针对个体消费者很难解决规模化的问题,但家春秋的姓氏定制酒却无此虞。根据2022年公安部人口普查姓氏排名的数据显示,仅王、李大姓,全国人口就各自超过一亿。
从人文上,我们希望个体能有更加独立自我的意识,但从商业上看,这却天然地解决了TO C规模化的问题,甚至是一个比TO B更令人惊讶的市场。
家春秋出了一本姓氏设计的书,并申请了专利,但王墙说这只是1.0版本,后续还将研究每个姓氏的起源,做简易家谱,“下一步会找家族总代理,传统的理解就是全国总代或区域总代,对我们来说是找每个姓氏的合伙人,把姓氏做得更深入。我的终极目标是每个家庭有一瓶我们的酒。”
一部家春秋,半部华夏史。在王墙看来,这是中国文化的一次复兴、承继和发扬。
家春秋进入市场的另一个方式是社群,“我们有自己的产品和核心文化,天然具备社群基因,以姓氏为主的社群,几千年来就已存在,做家文化只要唤醒,再提供好的产品,就可以了。线上渠道也是和社群相关,我希望未来做消费端场景,还是以社群的方式去做。”
如今,年轻人追捧国潮是出于文化认同感,家春秋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思潮变化,“我们和年轻人交朋友。”家春秋的策略是,区隔线上线下产品,线上做爆品,由年轻人去引爆,增加流量,线下依靠社群作深度粘性,如与全国最大的宗亲姓氏博物馆合作。
“他们有500多个宗亲会,每个宗亲会下面还有很多宗亲分支,是一个庞大的天然社群。我们进去之后,家春秋(消费群体)会自然而然产生裂变和需求。”
不同于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位于金年公园里的家春秋生活美学馆,用王墙的话说,是“一种商业模式,也是我们对存在的表达方式,同时是一种创新的定制模式。”
是美学馆,也是生活馆和体验馆。这不同于酒类专卖店。传统的专卖店只陈列产品与卖酒,美学馆由家的概念延伸,并做足了场景细节,如宴请时会设计某个姓氏专属的餐具、酒具、咖啡杯等,“让专属感更强,体验感更强,服务也更精深,营造一个深度体验的空间。”
美学馆中的产品,很多是以礼品的形式出现,如开门见喜、喜柿连连,以及一封家书等。它们都有着很强的文化属性,酒反而成为载体。
文创内核极大提升了家春秋酒的价值空间,使其盈利点不再是白酒销售。家春秋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与传统白酒相比,已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它不只是一瓶酒,而是文创产品。
现在,家春秋消费群体中,25-35岁人群占40%,而女性群体占46%,复购率达到了80%。女性很少有购买白酒的理由,在王墙的观察中,“除非是颜值。”当然,这就对家春得的设计创新提出了要求。
在王墙的规划中,未来家春秋的上游,应该是生产厂,而其核心,则一定是内容工厂,“我们玩了文字,后面玩图腾,就共同构成家文化的IP,这就是我们的内容工厂。”
文创是一个庞大的增量市场,于家春秋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王墙说,要沉下心慢慢去做,对于未来的资本市场来说,家春秋不仅是一家酒业公司,更是一家文创公司。从文创视野来看,家春秋的资本道路更为广阔。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