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白SOLOJIU | 鲍勃·迪伦:天堂之门&木屋之牖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82年的威士忌烟嗓

 

 

 

 

 

 



在旷阔的秋色中,一个威士忌酒厂正在作业:日色透过木屋将琥珀色的流光照进酒厂,古铜色的酿酒器泛着幽微暗芒,橡木桶密密麻麻地排列,宁谧、朴茂,空气中似乎也散发着烈酒的气息。
这是肯塔基州PLEASUREVILLE的苍茫原野,也是Bob Dylan鲍勃·迪伦的威士忌酒厂。
停留在这方原野上,听着《Knockin' On Heaven's Door 叩开天堂之门》的慵懒语调,仿佛也叩开鲍勃·迪伦自由不羁的灵魂。

 

 

 

 

鲍勃·迪伦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词曲作者之一,他是一位杰出的作词人,有着如同小说家精辟的讲故事能力,诗人般的韵律及语言敏锐度。

迪伦对歌词韵脚有着炼金术一般的掌控能力,他卓荦不群的艺术成就被大英百科全书称为“他那一代的莎士比亚,为歌词创作设定了标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为他撰写的颁奖词中也盛赞他“在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表达”。

 

 

 

 

饶有趣味的是,他的嗓音与他在词曲创作上的成就形成斐然映照:迪伦的嗓音受到过“沙子和胶水、生锈的声音、鸦叫般的嘲弄……”等犀利评价,甚至他的歌迷也加入戏谑阵营,笑称迪伦有“世界上最好听的破锣嗓子”、“用公鸭嗓唱着款款情歌”。

 

鲍勃·迪伦的歌曲大多没有拖沓复杂的节奏,他本人的声线和音乐旋律构成了歌曲的独特气质:喑哑、忧伤却坚定,娓娓道出他想传递给世界的情绪和力量。或许,也只有带着些粗粝和“瑕疵”的迪伦式嗓音,才能承载他歌词中“神话和预言的重量”。


迪伦的声音更像是呷了口威士忌后的烟嗓,深沉、饱满,又带些被酒浸润后的苍劲与直白。
这位喝遍威士忌酒的艺术家,其创作与酒也有着深厚的渊源:遐迩闻名的代表作《Knockin' On Heaven's Door》就是在酒后创作的,而在他广博的原创词库中,也大量闪跃着着酒的身影——

 

 

 

 

 

 

 

 

 

 

 

 

 

 

 

 

 

 

在鲍勃·迪伦的词曲中,烈酒像淡黄色灯光下的树影般隐隐绰绰。他在数十年的旅行中品尝了世界上最好的威士忌烈酒,正如他的歌词总在传递不同的情绪一样,迪伦希望他的威士忌也能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一个故事。

 

 

 

这个爱酒、懂酒,并以一口威士忌烟嗓娓娓唱出时代情绪的音乐人,在2018年5月将商业触手伸向了最能体现他音乐个性和嗓音质感的「威士忌」。他与烈酒企业家Marc Bushala马克·布沙拉和Ryan Perry莱恩·派瑞合作创立了「Heaven's Door天堂之门」威士忌酒厂,并在口感和酒瓶包装上尝试了新的创作表达。
“迪伦的个人气质非常符合威士忌,”马克认为迪伦是:“典型的美国人,为人真实,会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做事。而一款好的威士忌也必须拥有这样的个性。”

 

 

 

 

鲍勃·迪伦的艺术痕迹在这款酒上既显著又幽微。琥珀色的酒体,冷冽的铁艺雕塑,迪伦的艺术创作赋予“天堂之门”威士忌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烈酒品味」。
在发布「天堂之门」系列前,马克曾给迪伦寄去一批Double Barrel威士忌的样品,结果他喝完之后神叨叨地回了一句:“在我心目中,Double Barrel喝起来应该让人感觉身处一间木屋之中。”说完便又神隐了。
马克和莱恩则开始努力猜测他说的木屋味道应该是什么:教堂?火车候车室?或者谷仓?再几个月后,酒厂生产的威士忌风味拥有一种陈旧谷仓中的气息,迪伦喝完终于肯定这就是他想要的味道。

 

 

▲HEAVEN'S DOOR DISTILLERY 天堂之门酒厂

 

 

酒瓶上展示的铁门由迪伦在他的金属加工车间「Black Buffalo Ironworks黑布法罗铁厂」创作而成,这些铁由美国各地的农场和废料场收集而来,“从农具、厨房用具、古董枪支到链条、斧头和轮子,应有尽有”。

 

迪伦在“铁矿之国”「明尼苏达州梅萨比矿山」出生并成长,在他的描述中,“笨重的器械与劳作大军往来于矿山之间,一车车铁燧石和锈色的赤铁矿被运往铁路沿线。”在那里,每天都可以呼吸到铁的气味。

 

这双演奏吉他的手抚摸上冰冷粗粝的铁,将他们改造以装饰大门、屏风、家具、壁挂,乃至威士忌酒的包装。迪伦用儿时的成长记忆与铁艺的浪漫回应了威士忌的灼烈。

 

 

 

 

“大门总是能吸引我,因为它们区隔出来的空间有正负两面。这些门可以被关紧,但与此同时它们又任由四季进入,听凭季节和微风吹拂。门可以把你排斥其外,也可以把你禁闭其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并没有差别。”
也许威士忌是迪伦创作的一道门,而今他在威士忌上烙上一道道门,铁艺的粗狂与风霜,威士忌的灼烈与橙亮,仿佛在默默低语一个个小故事,也让喝到“天堂之门”的饮酒者可以借由这瓶威士忌所讲述的故事,飞向属于他们个人的“迪伦时刻”。
而如果你尽情地品完这瓶威士忌,透过透明的酒瓶,你将会看到酒标背后一个小小的“Bob Dylan”签名,这也许是低调的艺术家为威士忌爱好者埋伏的一个小惊喜罢。

 

 

 

 

 

 

鲍勃·迪伦2016年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震惊世界时,葡萄酒大师「Ron Worsham罗恩·沃沙姆」对此却并不意外,他的笃定来自迪伦所撰写的几本关于葡萄酒的书,其中包括《Bordeaux '61 Revisited 波尔多61年重访》。

 

 

 

 

作为一名葡萄酒爱好者,迪伦将他诗人般的非凡感性与鉴酒大师的敏锐味觉融为一体。他的写作为葡萄酒带来了独特而细腻的感受力,使葡萄酒对日常饮酒者来说变得平易近人。

 

在他2004年谈论「勃艮第白葡萄酒」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Le Montrachet蒙哈榭,穿过我的大黄铜床。Le Montrachet蒙哈榭,穿过我的大黄铜床。留在蒙哈榭,和你的男人待一会儿。当你所爱的人就站在你面前时,为什么还要等待。Bâtard Montrachet巴塔德·蒙哈榭,躺在我的大黄铜床上。Bâtard Montrachet巴塔德·蒙哈榭,让我看看你让他微笑。为什么还要等待世界的开始?您也可以享用Grand Cru特级酒庄并食用它。Clos des Lambrays兰布莱斯酒庄,穿过我的双桅船黄铜面包。”

 

 

 

 

为了向勃艮第的优质白葡萄酒致敬,迪伦以「Clos des Lambrays兰布莱斯酒庄」为幌子对被高估的「黑皮诺」进行了猛烈抨击,并在此过程中提升了「霞多丽」的地位。许多葡萄酒权威人士认为,鲍勃·迪伦的这段话单枪匹马地唤起了人们对霞多丽的兴趣。

 

这是一种充满创意的葡萄酒写作,它为原本枯燥的品酒主题带来丰腴的「诗意」与「洞察力」,无怪乎连葡萄酒权威大师「Clive Coates MW克莱夫·科茨」也说,他“对勃艮第的一切了解,都是从迪伦那里学来的。” 

 

 

 

 

以Bob Dylan鲍勃·迪伦的82岁生日为由,我们走进这满屋橙光的艺术客厅,作为一本引领「充满酒趣」生活方式先锋文化视觉杂志,在探索世界范围内能诠释「烈酒精神」的时代人物时,难免感叹:

 

哪怕我们没有拥有相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但并妨碍世界各地的读者、听众和饮客,依然拥有诸多相同的的触动和感受。

 

 

 

 

回旋迪伦绚烂的艺术世界中无尽的情态,文字、音乐、美酒随个体上升为一种永恒的情致,我似乎明白了我最爱的国内歌手李健歌单里唯一的一首歌是迪伦的《Knockin' On Heaven's Door 叩响天堂之门》。

 

 

 

 

*「酒白SOLOJIU」致力于为当代酒文化爱好者提供顶级先锋有趣的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点击菜单页面查阅【转载授权】,图文(平面设计)均为我司原创,侵权必究。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