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来信 | 回望老照片里的杜康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一张照片,一段回忆;

一次翻阅,一场回望。

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都是一段看的见的历史;

 

 

 

 

旧时光里的杜康

 

从1972年,周总理亲自批示

“复兴杜康 为国争光”至今

杜康已经走过51年的发展之路

 

如今,时光低语间,回忆来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翻阅老照片

在一张张泛黄的纸张里

回望那些年杜康的鎏金岁月

 

 

 

一切,从1972开始

 

 

 

1972年,是中日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这一年,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成功访华,

两国领导人进行了“破冰”握手,

中日成功建交。

 

 

时任总理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

与田中一行主要成员举行了第一次会谈。

田中在宴会上盛赞“天下美酒,唯有杜康”,

随之表达了此行未能品尝到杜康美酒的遗憾。

 

 

对于田中首相之于杜康的感情,

周总理深表理解并亲自批示:

“复兴杜康,为国争光”。

自此被咏颂千年的杜康酒再度声名大噪。

 

 

再度发展的杜康,

畅销全国各地,

并出口52个国家,

在日本形成一股“杜康热”,

在台湾和东南亚华人中,

亦以喝到杜康酒深为感慨,如归故里。

1988年,外交部选定杜康为

国宴用酒和馈赠外宾用酒

 

 

 

 

 

美酒,从这里诞生

 

泛黄的老照片,

记录了杜康一路走来的历程。

而在新与旧的交替中,

更让人感慨岁月变迁。

 

 

老杜康酒厂大门牌坊

 

杜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酒

相较于其他名酒,杜康

多了浓重、古朴的历史感

 

这张老杜康酒厂大门旧照

在岁月的加持下微微泛黄

更能让人感受到名酒的历史感

 

 

 

老杜康酒厂生产区

 

老杜康的生产区

充斥着那个时代的特色

红砖垒起的一座座厂房

衣着朴素的一群群工人

志同道合的人们聚集在一起

用良心酿酒、用匠心生产

风风雨雨几十年

未曾更改的是这份初心

 

 

 

老杜康生产车间

 

酿酒是最讲究工匠精神的行业

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人工劳动仍然是传统白酒酿造的主要方式

劳动不仅是粮谷转化为美酒的必要手段

而且是酿酒技艺传承的载体

 

 

老杜康制曲、酿造车间

 

杜康酿酒学徒的成长

至少要经过数年不停歇的学习与酿造

酿酒车间里干练的老师傅

以四两拨千斤的力道掀起铁锹

精准有力地铲起酒糟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

后来无论科技如何发展

这份古朴的酿造工艺代代相传

 

 

 

老杜康包装车间

 

酿造,是传统技艺的一脉相承

酿酒技艺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口授心传,代代相承

而创新,则是生产的不断革新

 

曾经的灌装、包装车间人员密集

一张张笑脸沉浸在醉人的酒香中

如今,同样的空间里

忙碌着的是一台台智能、自动化的机械

不变的,仍是那醉人的酒香

 

 

 

老杜康科研大楼


 

老杜康的科研大楼里

杜康员工正全神贯注地

品鉴、检验杜康酒的品质

一张张严肃的神情下

守护的是美酒杜康的品质

也为杜康走向世界奠定着坚实的基础

 

从1972到2023

跨越半个世纪的年岁

不变的是这颗严守质量的初心

 

 

 

老杜康员工集体照

一张张朴素的面容

一次次相聚与别离

不同时代的白酒酿造者

在杜康相聚、工作、传承

为杜康的伟大复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的变换之下

这些照片或许渐渐褪去原有的色彩

但其背后凝聚的杜康精神与匠心

却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在时间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亦为后来的杜康人指明前路

让我们无论走的再远

也不会忘记当初为何出发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