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由四川日报全媒体主办、五粮液独家战略合作的“大咖话川酒”(第一季)第三期带着诗意开讲。本次活动邀请与杜甫生平相关的五省市作协主席、副主席,以及前期通过网络征集的二十多位文学爱好者汇聚一堂,以流芳千年的名句“蜀酒浓无敌”为切入点,以诗为引,以文为韵,以酒为媒,共同品味川酒人文之韵。
作为“2024年首届川酒文化周”的重要活动之一,“大咖话川酒”(第一季)从美酒酿造到品味,以及美酒与文学、诗歌的深刻关联入手,通过“好粮酿好酒”“佳酿传千年”“蜀酒浓无敌”三大主题,通过广大文化学者的交流与讨论,呈现出古往今来生生不息的美酒情缘,进而触达人与酒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和美状态。
在本场活动上,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重庆国学院院长、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明华,向现场嘉宾分享了诗与酒千载之间的巅峰共鸣、“和美”交融。他认为,杜甫是诗人也是饮者,其不仅以诗篇扬名于世,亦以爱酒扬名于世,而安逸的蜀地生活和醇香的蜀酒,为杜甫的作品增添了斑斓的色调,正是这些作品奠定了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句“蜀酒浓无敌”,既体现了诗人关于酒体风味醇厚丰富的高度认可,也包含着对于蜀地酒史文脉厚重交汇的深切推崇。在刘明华看来,川酒盛名千年,尽管杜诗中没有点破蜀酒为何“浓无敌”?但刘明华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天、地、人造就了蜀酒的浓香,天是气候,地是水分,人是勤劳聪明的工匠和潇洒浪漫的文人。自此以后,人们不懈地、执着地保持对浓香美酒的爱好和敬畏,最终形成蜀酒这个独具中国特色的美酒品类,不仅征服了全球华人的味蕾,也影响着全球酒业爱好者。
在随后的圆桌对话环节,重庆市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张者,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钟山》主编贾梦玮,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延河》杂志社社长兼执行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阎安,河南省作协原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王剑冰,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四川文学》主编罗伟章,通过三轮激烈精彩的交流,深入剖析杜甫诗歌中的川酒意象,揭示出这位千古文豪作品与千年古酝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并进一步阐释了川酒在中国文学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蜀地文脉、酒脉相互激发、共鸣,无疑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最浓、最深、最悠远的印记。”嘉宾们认为,古往今来,诗词歌赋的背后是酒的文化表达,以物化的有形之酒来表达无形的文化审美追求,而这些“美”往往也通过更多文人墨客的笔,凝聚下来,流传开来,让美酒与诗文同辉。
“从古至今人们说了不少酒话,酒话说到极致处就是诗。”张者表示,正是巴山蜀水让酒香、才情产生奇妙反应,在半醉半醒的状态中挥毫泼墨,往往能更触及心灵的深处,每一句都可以影响千年,深深触动后人的心弦。
对于中国白酒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不断,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认知不变,白酒便有着区别于其他商品的超维价值,这也是中国白酒能够持续传承的关键原因。而以五粮液为代表的白酒品牌,正是因为将自身的成长融入到历史长河中,成为文化刻度和美好印记。
“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出自杜甫《宴戎州杨使君东楼》,其中“重碧”便是五粮液前身。如今,千年已过,川酒之“浓”和五粮之“美”早已经相互交错,融为一体。作为浓香型白酒之首与中国白酒典型代表,五粮液传承历史逾千年,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无论行业周期如何更迭,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迁,五粮液通过把诗意与美好、快乐与艺术、浪漫与风华酿进美酒里,让时间的沉淀与文化的精髓在杯酒中共振和升华,得以持续书写“大国浓香”的新篇章,也续写着“蜀酒浓无敌”的传奇故事。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