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丽梅
近期,各类非标准容量的白酒不断涌现。从洋河专供京东的211ml和618ml两款高线光瓶酒,到今世缘推出150ml苏超城市小酒,再到1L装茅台酒、375ml茅台1935的上线,白酒品牌正密集通过规格多元化,垂直渗透多元消费场景,持续拓宽市场边界。
规格破局,向“大小”两端发力
长期以来,500ml被视为白酒的标准容量。无论是生产环节的标准化,还是流通监管中的税收核算、质量检测,这一基准规格被长期沿用,具备广泛普适性。
然而,越来越多白酒企业正在开始突破传统框架,用多样化规格叩击细分市场的大门。
从1L装茅台酒上线发售,到375ml茅台1935上市,再到茅台酒(1×4)整箱规格投放市场,茅台在产品规格上不断推陈出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今年6月,洋河推出专供京东的211ml和618ml两款高线光瓶酒,别具一格的容量设计引发市场关注;苏超出圈后,今世缘趁势推出150ml苏超城市小酒,小巧便携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企业也曾透露在不同规格产品上的规划:酒鬼酒在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将分步启动低端、低度、小酒“两低一小”产品战略;水井坊也计划在线上和新零售渠道试点推出小包装规格产品。
酒企推出的差异化规格产品,正从“大”与“小”两个维度强势破局。这类产品以精准的市场切割能力,深度匹配多元化、碎片化的消费场景需求,而种种实践也进一步印证,差异化规格的产品已成为酒企在市场竞争中探索增长的重要方向。
大小瓶装的消费图谱
企业争相亮出“容量牌”,市场反响究竟如何?笔者走访商超、新型零售、便利店,勾勒出不同规格产品的消费全景。
走进成都一永辉超市的酒水区,1L装的“大块头”已非罕见。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春等品牌的1L产品整齐陈列。“这种大瓶装卖得不错,尤其是一些老顾客,觉得过年过节家庭聚餐或者囤点酒很划算,性价比高。”一位超市导购员向笔者介绍道。
在山姆会员商店,名酒非标品占比近半。比如,1L装泸州老窖特曲、头曲、五粮春菁萃、海之蓝、洋河大曲等,750ml的五粮液、国窖1573、梦之蓝、习酒窖藏1988、红花郎红10、剑南春、圆习酒等。同时,这类大容量产品销量表现亮眼,950ml的“将军汾”、1L装的“绿脖西凤”、750ml圆习酒等高性价比大包装成为引流爆品,常年稳居销量榜前列。
场景切换至以年轻消费者为主的KKV等新型购物场景中,小酒和“小酒版”则成为主角。在成都合生汇KKV,摆放着洋河大曲、海之蓝、天之蓝、水晶版梦之蓝、梦之蓝 M6 + 系列产品,还有五粮液和茅台。“很多年轻人特意买来调酒喝,月销量挺高的。”店员表示,这些小酒版分量少,即买即饮,还可以尝试多种口味,很契合年轻人的需求。
渠道很快捕捉到了小酒在调酒上的消费优势。在走访中,笔者发现在伊藤洋华堂、全家便利店等店,都醒目地张贴着“调酒攻略”的宣传单页。“我们准备这些就是给年轻人更多灵感,让他们觉得白酒也能玩出花样,很多人看了会顺手拿一瓶试试。”这无疑为小酒版的销售添了一把火。
小酒与大瓶酒在细分场景中各展所长,以其鲜明的场景定位与强劲的市场表现,成为激活增量市场的关键抓手。
规格多元化的边界与未来
白酒企业规格多元化的探索,是洞察市场、锐意创新的生动写照。它通过“大小”规格精准匹配场景与人群,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想象空间。
在人群维度,年轻消费势力的崛起带来了全新的消费逻辑。小酒以其精致化外观、便携性、低单价和低尝试门槛,成为白酒拥抱年轻化的重要切口。大容量酒则继续稳固其在多人社交需求上的站位,承载更丰沛的分享情感与社交礼仪价值。
在场景维度,白酒正加速向日常品饮、朋友小聚、家庭餐桌、户外休闲等多元生活场景下沉渗透。小酒的“即买即饮”特性契合了个人小酌场景;而大瓶酒则确保了在家庭欢聚、商务宴请等场景中酒水的“安全感”。不同容量产品对细分场景的精准匹配,有效扩大了白酒的消费基盘和市场份额。
产品容量的多元化,是对传统消费场景的解构与目标人群的重新审视。它不仅是物理规格的变化,还是一场涉及产品定义、供应链优化、渠道适配、品牌沟通乃至消费文化重塑的系统工程,更是企业构建“全场景覆盖”能力、精准触达不同客群、创造新增量的重要尝试。
让每一款产品精准嵌入目标人群的生活场景,在满足功能需求之上,构建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与品牌忠诚,才是酒企打响规格之战背后的终极命题。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