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支云故事 | 植一抹新绿 护一方酱香

支云酒业2020.03.17

导读:支云故事 | 植一抹新绿 护一方酱香

大家好 初次见面

我叫云仔

是支云酒的小伙伴

我的家乡在地灵人杰的茅台镇

在这片四季弥漫着酒香的酱酒圣地

曾发生过许多魂牵梦萦的故事

茅台酒的美名

从这里走向世界

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佳话

被世人传唱

位于河谷地带的茅台镇

四面环山 形似一个巨大的酒甑

常年少风多雨 冬暖夏热

常年累月的酿造活动

孕育出了独特而复杂的微生物

你知道吗 据现代科学研究发现

在茅台镇的空气中

鉴定出微生物800余株

它们潜移默化地造就了

酱酒的醇香风味

这是我诞生的地方——赤水河

甘甜凛冽的河水

是酿造美酒的保障

土壤里的矿物质

也为粮食发酵提供了温床

每至重阳

人们都会举办盛大的祭水仪式

感谢上苍为这片土地

赐予了无价的财富

也祈求来年能酿造出

更为甘醇的美酒

这些是酱酒最初的“形态”——

红缨子糯高粱

这种高粱只在茅台镇一带才能种植哦

红缨子糯高粱支链淀粉含量高

颗粒坚实 粒小皮厚 均匀饱满

能满足酱酒九次蒸煮的工艺需求

每至重阳节前后

红缨子糯高粱逐渐成熟

也正是于此时

酱酒酿造的序幕 缓缓拉开

你们知道吗

酿酒不仅是技术活 更是体力活

支云酒的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

二次投料 九次蒸煮 八次发酵 七次取酒

酿酒师傅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都需要高温作业

在温度高达四十度的酒坊里蒸煮新酒

每一次铲起“沙”时都要抛洒均匀

每一次踩制酒曲时必须不紧不松

这一切都源自于酿酒师傅们

精准的力道拿捏和娴熟的节奏把控

所以 拥有出色的身体素质

是成为一名坤沙酒酿酒师的前提条件

感谢他们不辞辛劳的酿造

我们才能饮用到流传百年的坤沙酱酒

基酒酿造完成之后

还要经历至少五年的贮存

支云酒采用传统工艺的土陶坛贮藏

坚持古法工艺 获得更醇正酱香

土陶坛是一种会“呼吸”的神奇容器

不透光 导热慢的同时

还有着良好的透气性

空气中的氧气得以进入坛中 

与坛中的酒体产生微氧循环

酱酒也得以在贮藏期间

逐渐老熟 醇化

口感也变得柔和绵软 丰满幽雅

贮藏期满之后

便是酿造最重要的环节——

勾调

勾调指的是

将不同种类、不同轮次的基酒

与不同年份的老酒按照一定的比例

参照成品酒的酒质标准

进行混合勾兑和调味

通过勾调能获得

均衡协调、质量稳定的酒体

勾调是酱酒酿造工艺中

极为神秘的工序

调酒师凭借自己的味觉进行搭配

如同五行相生相克一般

把不同轮次的酒调在一起

寻找味道之间的平衡与层次感

看似简单的勾调

蕴藏着调酒师数十年的坚持与造诣

一位出色的调酒师 于点滴之间

便能定格酒品

达到登峰造极、无与伦比的境界

美酒酱香的背后 

一切都要归功于大自然的恩赐

鬼斧神工的大自然

造就了钟灵毓秀的茅台镇

而当地居民对茅台镇自然环境的保护

体现了天人统一、自然和谐的

崇高精神状态

感谢周恩来总理对茅台镇的关心

也感谢当地政府与人民

对生态保护的重视

赤水河水如今依旧清澈见底

“天然酒甑”的生态环境得以维系平衡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然而保护环境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我们世代努力 为之不断付出

正是因为天地与时光

对人们的无私馈赠

我们更要以实际行动去回馈、去感恩

这就是我的故事 

我和茅台镇的故事

感谢生我养我的茅台镇

也感谢人们对于环保的重视

酱香跨越了百年 来到我们的身边

也正如此 我才能与大家相逢

今后 我还会在更多的场合 与大家见面

诉说更多支云酒的专属故事

敬请期待哦

阅读 8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