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螺蛳粉,火鸡面,小龙虾、鸭脖、泡椒凤爪、辣条、素肉、鱼豆腐、毛肚等辣味食品日渐成为广大吃货的心头爱,人们变得越来越爱吃“辣”了?
辣,凭什么征服越来越多人的味蕾?今天小编带你瞧瞧辣味食品火爆的真正原因。
从去年让无数年轻人斗胆也要一试的“魔鬼辣”火鸡面,到花样百出的怪味辣小龙虾,再到今年春天火到“大红大紫”的“臭辣”螺蛳粉,辣味毛肚、魔芋、小鱼干、墨鱼仔等等,无不反映出年轻消费者越来越狂热的嗜辣情节。
辣味食品的流行,仿佛印证了“容易上瘾的食物生命力强且持久”这个投资哲学。
来自全国样本量数万的调查报告显示,近五成网友是嗜辣的“重口味”。消费群越来越嗜辣了。
不只是国内,《2018全国调味品行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全球吃辣人群达到25.24亿人,辣椒全球交易额已经超过2873亿元。
如今,老干妈、卫龙在国外成了“奢侈品”,可见,“辣”势力正风靡全球。
01 上瘾与良性自虐
辣其实并不是一种味觉,而是一种痛觉,与纯粹依靠味蕾来转换刺激信号的甜、酸、苦、鲜等其他味觉有着根本的区别。
能吃到“辣味”主要是因为“辣椒素”的存在,因为辣椒素能激活痛觉受体中的TRPV1通道,所以说辣应该是痛觉。并且这个TRPV1通道在43℃以上的高温也是会被激活的,所以我们吃辣的时候会感觉到灼热感,虽然我们的身体并没有那么热。
既然如此,为什么人们还会喜欢吃辣呢?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慢慢发现,在大脑感到疼痛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例如分泌类似吗啡的物质内啡肽,试图通过产生快感来镇痛。这样,在最初的疼痛之后,反而让人产生了一种类似上瘾的愉悦感,而上瘾则意味着复购的概率大大提高。
科学家往往用benign masochism(良性自虐)的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当人类吃下一口辣椒时,趋利避害的本能告诉我们自己正身处危险之中,然而理性又告诉我们自己很安全,这种安全享受危险的感觉,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快感。就像有人喜欢坐过山车、看恐怖电影,喜欢吃辣很多时候就是喜欢这种痛并快乐的刺激。
02 人口流动与口味流行
数据显示,以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这七个中国主要食辣主产区的向外输出的流动人口占据中国劳动人口输出的40%以上。
随着人口的大量输出到北上广深产生的集聚效应,辣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就被这样带到了全国各地。当整个食辣的人口经过人群的流动和迁移扩散到全国之后,就很容易进一步影响到周围的群体。
03 吃辣比甜、鲜的成本低,时间成本也更低
从效用上说,辣是调味品中最具有遮蔽性的味道,食材本身的不足与缺陷就很容易被掩盖掉——请想象一下在大闸蟹、高级刺身和鱼子酱中加入红辣椒后的味道。它确实是所有追求丰富细致味觉菜式的敌人。但如果想弱化食物中不喜欢的味道,大约找不到比辣椒更便宜、高效的办法了。
从时间上看,吃辣事实上其实是对咀嚼的加快,是身体节奏的加快,从另一个方向来观察,也正是生活时间更碎片化的过程。
此外,吃辣的人在食物品味上投入的注意力和时间也是低廉的。而对于鲜来说,光新鲜食材,在广大的北方和内陆就是一个高成本的投入;要品出鲜味,更需要食客分分钟钟都有一种悠然从容的心境,这在当下显然是一种相当奢侈的要求了。
但我们当下所说的吃辣与生活节奏加快以及时间碎片化,并不是说吃辣的人直接花在吃上的时间减少了。事实上,在年轻人中间,花在吃的时间相比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可能更多了。80年代相亲时,通常会说自己爱好文学以表示有生活情趣;90年代相亲,以有没有经商下海,显示经济实力。
而近几年的电视相亲节目中,相当比例的女士都会宣称自己是吃货,以此为生活的情趣。作家王小妮在其《上课记》中都注意到了她在海南大学的那些90后学生们对吃的依赖。吃一顿火锅,吃一碗热面,都会传在微信上。王小妮分析说,那些孩子往往只有在吃得满头大汗之后,感情才得到了安慰,身心才得到了热量。
04 压力与焦虑下吃辣成为一种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房价上涨等因素下,都市下人群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焦虑感越来越强烈。
吃辣和夜宵文化慢慢成为人们缓解压力、释放情绪的一种方式,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由于白天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夜晚的夜宵就成为都市人群休闲的重要时间。
无论是宵夜与撸串的真正特点并不是着眼于吃这件本身属性的事情,而更看重的是情感的交流,这就需要食物必须具有延续时间的作用,这个时候麻辣小龙虾、鸭脖就是很好的消磨时光的佳品了。
同样加班文化之下,如果不能指望咖啡跟你提升精神,辣椒也是刺激你的必备良品,毕竟辣本质是一种刺痛的刺激。
辣口味的全球流行,这对于以辣为主口味的品类是一个机会。整个辣品类细分品类还有不少的空间,辣味的口感正逐渐渗透到其他的食品品类中,从销量上看除辣条外,其他辣味食品也在不断增长。
火锅
火锅可分为北派、川系、粤系三大派系,其中麻辣火锅商户占比达 74%,是中国最主流的火锅派系。
来源:国家统计局、Frost&Sullivan、海底捞招股说明书
小龙虾
美团2019年发布的《小龙虾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国人在美团平台吃掉了约4.5万吨小龙虾。如果把这些小龙虾首尾相连,总长度可以绕赤道将近3圈。
《报告》还显示,2018年平台的小龙虾交易额是2017年的4.3倍,2019年前5个月的小龙虾交易额已经达到2018全年交易额的77%,
在“最喜欢的小龙虾口味”问题上,全国的吃货们则比较一致。麻辣味依然是当之无愧地是小龙虾的口味之最,其次是香辣、十三香、蒜蓉和油焖。
螺蛳粉
螺蛳粉作为广西柳州知名度最高的小吃,以其独特的“臭辣”让许多人为之上头。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原因火速蹿红,加上网红品牌李子柒螺蛳粉的巨大营销力、传播力,一时间整个行业的螺蛳粉订单都急速增加。
数据显示,2019年柳州袋装螺蛳粉销售额突破60亿。2014~2018年的四年时间里,螺蛳粉成为阿里巴巴平台销售排名第一的米粉特产类商品。
火鸡面
2016年起,韩流影视作品带火了以“辣度”为卖点的三养火鸡面,至今热度不减。
据韩联社报道,三养食品(火鸡面)2019年上半年的对华出口额同比增长20%,达500亿韩元,相当于对华出口韩国泡面总额的80%。预计2020全年在华销售规模将达1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23亿元)。
业内认为:辣味细分品类的市场空间不少品类还没有生出有影响力的大品牌,品类品牌化或许是一个新的占领市场的机会 。
1、辣作为主要味觉基调,让消费者有上瘾的感觉,可以提高产品复购率。
*转载、投稿:海棠花未眠(微信:suesue5230)
*商务合作:mango(微信:18980040785)
“Hifood创新直播间”作为一档聚焦于食品创新、趋势研讨及案例分享的行业节目,未来将持续为大家带来更多行业趋势、动向,成功品牌案例分享,联合业内人士、品牌方同推动行业进步,洞察市场先机,为行业甄选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品牌及产品。
如果您是辣味方面的专家
或者手持辣味产品的品牌方
欢迎报名加入「创新直播间」
第一季·风味创新之“辣潮来袭”
一同开启一场“辣潮”头脑风暴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
与我们取得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