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菏泽厚道大酒坊 于卫国
编 / 糖酒快讯
编者按
过去两年来的疫情反复侵袭,让白酒市场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加上酒业本身的调整周期与宏观经济环境,众多市场纷纷亮出“黄灯”,也无时无刻不在考验新时期下的厂商关系,同时区域品牌在名酒头部企业的挤压式、饱和攻击下,如何构建壁垒与反击策略,也是值得持续关注的议题。
近日,来自菏泽的经销商于卫国向糖酒快讯讲述了正发生在山东菏泽的酒市变迁,我们姑且以小见大,从这份流露着无奈与期许的一线分享中,看见中国白酒继续向好向稳发展的基本方向与成长逻辑,也找到区域酒企破局安身的救命稻草。
菏泽,是山东省的白酒消费大市,预估有30多亿的市场容量,同时这里作为白酒生产大市,聚集了众多生产企业,以前更是县县有酒厂,辉煌时期总数多达一百多家。
在上世纪80-90年代,菏泽的曹州老窖,巨野的花冠,单县的四君子,郓城的水浒,鄄城的陈王、亘古泉,东明的庄子宴,曹县的碧波,定陶的御思香,成武的文亭湖等品牌,都曾风光无限,享受了一段黄金岁月。
更为重要的是,“菏泽人喝菏泽酒”,是当时大家的共识(于卫国所怀念的那个年代,全国各地的众多区域酒企,都曾通过改制与市场化运作带来的变革力量,当地市场有过蜜月期)。
不过遗憾的是,这些酒厂在竞争浪潮下大部分都掉队了,有的甚至破产或者被收购,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酒厂还在继续代表菏泽站在酒业舞台上,例如花冠、水浒、四君子。
早在2002-2012的酒业黄金十年里,菏泽白酒在贵州、四川、江苏、安徽白酒的强势挤压下,已经呈现明显的落后状态,逐步掉出主流竞争梯队。
泸州老窖那个期间在菏泽乃至整个山东市场的所向披靡,而过去十年,菏泽市场里洋河成为头部品牌,拥有横扫千军之势。曾经有花冠和四君子与洋河捉对厮杀,如今只有花冠还与洋河对决,不免让人唏嘘(很显然,菏泽也是洋河第一次爆发期时,在安徽、山东、江苏等地攻城略地的缩影)。
最近几年,菏泽市场迎来了一个市场转折期,最大的表现就是外省名酒逐渐失去市场的绝对主流地位,但花冠仍没有迎头赶上,因此当前市场里潜伏着机遇与破局契机。
在于卫国看来,花冠未能快速填充名酒退出后的市场空间,主要原因是没有市场占有率更高的底部大单品,过去几年提价政策带来的效果被质疑。
“不是把价格提高就是好酒了,就是名酒了,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
另外,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菏泽至今都是山东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动辄四百多、六百多一瓶的地产酒很难被大家接受。过去几年,区域品牌被名酒带着节奏往前探索,一旦进入次高端甚至高端领域,很可能就进入了一个“陷阱”,没有品牌力的支撑,区域次高端、高端产品难以在商务宴请与礼送市场占据好位置。
大而不强,不能算是好事情,也许会成为别人围猎的目标。
“花冠也许没了四君子这个对手,就没动力了,江湖上,等你成为老大的那一天,也许就是倒退的开始。”在于卫国心里,花冠未能代表菏泽完成持续的升级与地位重塑,很大程度源自企业的战略决心与信心。
随后我们看到,花冠也在调整产品策略,在价格上与老百姓走得更近,并能够让更多人开瓶消费,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同时,另一个重要品牌水浒酒,最近几年在菏泽市场有着明显的销量提升,特别是将营销中心从郓城县搬到菏泽后,在市区很快迎来了增长,据悉未来可能围绕销售模式进行进一步调整。
不过在于卫国眼里,杨湖酒厂近年来的生存之道值得关注。杨湖酒原来是于卫国老家小菏泽县的一个酒厂,由著名的杨湖战役命名,曾经因为管理不善倒闭了。
现在的杨湖酒厂,是2008年重新在开发区黄河东路建的,新老板把杨湖商标重新激活,凭借着菏泽人对这支品牌的情怀,再次走向市场。
新生的杨湖酒在经营策略上比较有智慧,它首先选择生产兼香型和在山东有一定认知基础的芝麻香型,在酱香型大行其道的阶段开始生产酱香型白酒,今年又增加了清香型产品,一直坚持走在风口上,或直接去试图引领菏泽当地的消费口感。
“一个小酒厂同时生产三、四种香型的情况,在全国也不多。”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爆发,菏泽一家著名旅游公司和杨湖互相参股,酒厂原有业务做渠道,旅游公司的导游则聚焦做团购,一时风生水起。在于卫国看来,这或许是菏泽目前众多酒厂里的最佳模式。
关于酒业变局下的菏泽本土酒厂的未来,于卫国依旧担忧消费者对本土酒的认同感还在降低,酒厂应该注重口感与风格,要更加适应当前的消费趋势,这一点需要向全国名酒学习。
另外,菏泽的酒企们也应该多方听取意见,广纳百家言,并在消费人群改变、消费模式改变,直播带货、线上购物引发的渠道变革等环境下,尽快找到应对多重压力的对策,不要给企业的发展留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