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描绘未来蓝图,白酒产区们的加速度开局

糖酒快讯2023.02.15

导读:多地释放利好政策,助推产区高质量发展

文 / 吕代茜

 

近年来,白酒“产区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遵义、宜宾、泸州、宿迁等地,均在推动以白酒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建设,致力于打造优势白酒产区。

 

进入2023年,酒业进一步按下了“加速键”,各大产区开始拼速度拼质量,谋划未来蓝图。

 

在行业分化加剧、产业集中度提升、品牌竞争加速等诸多变局之下,产区化这股浪潮正推动白酒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扩产扩能成为热点

 

2022年,白酒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升高。1-11月,规上白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807.6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74%。其中,T8峰会成员一季度白酒营业收入占全国白酒营收51.74%,利润占比提升至76.71%。茅五洋汾泸5家企业上半年营收总额占整个白酒板块营收的78.87%。

 

马太效应不断加强,行业转变为存量竞争,在此前提下,产区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区域内企业间的恶性竞争。

 

对于承压较重的三四线酒企而言,依托白酒产区化发展的不断提速,可以寻求新的发展之路;站在行业的角度来看,通过推动企业兼并整合、改革转型等多种手段优化布局,可以使产业链各参与者之间的联系加强,分工明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命运共同体”,帮助产业实现良性发展。

 

因此,近两年来,各大产区、企业都相继对产能提出新的目标。而伴随着规划项目的落地,“扩产扩能”一词也成为当下白酒行业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

 

产能的持续扩张,为酒企的市场布局提供了有力的后期保障,名酒企业的产能项目加大投入,不仅是对名酒品质的加码,也是企业长线思维的一种表现。

 

进入2023年,扩产扩能的信号更加明显。开年以来,各产区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尤以贵州、四川等生产大省为甚,向我们传递出了酒业经济稳字当头的积极信号。

 

1月28日,仁怀市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计划开工项目共30个,涉及交通、教育、白酒、文化旅游等行业,总投资393亿元。同日,贵州酣客君丰酒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大曲酱香型白酒扩建技改建设项目同期开工。

 

1月30日,贵州桐梓27亿打造酱酒产业园迎来了首次产酒,这标志着桐梓县酱香白酒产业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1月31日,习水县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贵州中赤酒业股份有限公司1万吨酱香型白酒技改扩能(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当我们把视线来到与贵州省相邻的四川,同样能够看到省内各产区在不断整合优势资源,推进白酒产业的持续发展。

 

1月28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宜宾翠屏区酒业园区规划。2023年,翠屏区将统筹推进岷江、老城、天柏、五粮液四大片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物流怡亚通供应链整合中心建成投产。

 

泸州市酒业发展局日前透露,泸州推进1140亿酒项目建设。

 

2月6日,成都市2023年一季度“三个做优做强”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主会场在成都东部新区举行。本次启动建设项目共计26个,计划总投资163亿元,其中,蓉南新兴产业带(邛崃片区)将启动12个项目建设,总投资116.6亿元。

 

除以上两省,江苏、陕西、福建等多省都在积极推动更多经济效益好且生态效益好的项目落地投产。

 

扩产扩能之外,“酒旅农融合”等发展模式也在为酒业的未来创造更多可能。例如不久前,成都产区爆出“硬核”消息:由中共蒲江县委、蒲江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塘酒肆—中国大塘·品牌酒企西部基地开工仪式”在蒲江县大塘镇隆重举行。一个以酒带旅、以酒促旅、产城景相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问世,从产区集群化发展与产业融通共生方面,为酒业提供了新的参考样本。

 

多地释放利好政策

助推产区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白酒自身鲜明的产地意识基因是产区化发展的基础,行业竞争加剧是产区化发展的动因,那么政策层面的牵引则是产区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据《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显示,未来白酒行业要着力打造名优产区,以产区作为世界名酒品质和价值的新表达方式,建设构建和优化产业协同平台,提升产业集成水平。

 

相关指导意见的出台也让各地政府越来越重视酒类发展。今年以来,各级政府领导不断加大调研力度,促进酒业发展,为产区的经济发展谋求新的增长。

 

1月16日,江苏宿迁市发布《宿迁市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力争白酒产能达到35万千升,啤酒产能达到80万千升,酒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正式吹响向千亿级产区进攻的号角。

 

宿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擦亮酒都品牌,将酒城融合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各领域,接续实施“中国酒都”建设六大工程。加快酒都核心区建设,强化清水湾·金樽坊、酒都公园等运营管理,不断丰富城市酒元素。

 

据宿迁市人民政府官网消息,如今,宿迁产区共有白酒企业170多户、啤酒企业2户、白酒原酒产能24万吨、储酒能力127万吨;啤酒产能76.5万吨;以洋河、双沟为引领,乾隆江南、观云等为主体的“2+X”酒企梯队成长格局初现。

 

可以看到,宿迁产区正在形成以“酒”为引领的产业链条及集成化、多元化、品牌化的酿酒产业发展通道。三年目标已定,2023年举措已出,种种迹象表明,宿迁正迈向千亿产区已扬帆起航。

 

1月30日,贵州省习水县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在习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暨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大会上,2023年将加大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工作,并将白酒产业称为“首位产业”。

 

“首位产业”并非首次提出,但习水县在新年刚过就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足以证明白酒产业的重要性。在加大白酒产业发展中,习水县尝到了甜头。该县从2016年生产总值144.5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60.16亿,翻了近两倍。

 

因此,习水县首提“首位产业”是为了今后可以更全面、更科学的规划白酒产区,全身心地为白酒产业服务。

 

以上种种例子表明,越来越多的政府将白酒产业以及周边配套产业作为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要务。

 

一个品牌的增长并不能带动整体的增长,整个产区的提升才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杀手锏”。未来,在行业趋势的推动与政策层面的指引下,这些渐次登场的产区,将呈现出更为旺盛的生命力。

 


来源 | 糖酒快讯(ID:tjkx99)

本文为【糖酒快讯】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改编,如需转载请后台申请。

 

阅读 1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