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开葡萄酒时这一记清脆又沉闷的声响仿佛革命前夜的嘹亮号角,总能唤醒多巴胺分泌一些瞬时集涌又隐秘的愉悦感。
短暂的0.01秒,「软木塞」被开启,一段酿造的绯红时光在瓶中等待与它的起瓶者相逢。
至此,一枚雕镂树木年轮的软木塞结束了它毕生的使命,酿者灌注其间的殷殷叮铃与脉脉柔情也终于移交至饮者。
一瓶酒里有水果的芳香、山风雨露的呼吸和阳光的拥抱,当被馥郁酒香包裹,「酒白SOLOJIU」拈拾起一枚陷入“沉眠”的软木塞,循着它的年岁纹理,聆听遥远时空中酒的呼吸和流动,以及木塞生长的那个广袤世界。
「细胞」一词的命名者,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Robert Hooke罗伯特·胡克」在1665年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进而发展出了细胞的概念。
▲「Robert Hooke罗伯特·胡克」,1635年-1703,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他提出了描述材料弹性的基本定律-胡克定律,且提出了万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关系。在机械制造方面,他设计制造了真空泵,显微镜和望远镜,并将自己用显微镜观察所得写成《显微术》一书,细胞一词即由他命名。除去科学技术,胡克还在城市设计和建筑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胡克也因其兴趣广泛,贡献重要而被某些科学史家称为“伦敦的莱奥纳多(达芬奇)”
催生「细胞」概念萌生的软木薄片与软木塞来自同一种树木——「Sobreiro栓皮栎」,又称黑栎树、软木橡树或软木。它曾被美国葡萄酒评论家、《时代周刊》记者「George M·Taber乔治·泰伯」称为“近乎完美的自然产物”。
栓皮栎与人类渊源颇深。在生物、文化、历史、艺术、航天等领域的发展中皆有软木的身影,它伴随人类拓展对于大地、海洋、天空的想象和实践。
▲「Sobreiro栓皮栎」
古希腊传说中,人们把栓皮栎视为「自由」和「荣誉」的象征,只有牧师可以砍伐它。这种树还曾被献给众神之王「朱庇特」,它的树叶和枝桠用来为获胜的奥林匹克运动员加冕。
▲「朱庇特」拉丁语: Iuppiter、英语: Jupiter,是罗马神话里统领神域和凡间的众神之王,古老的天空神及光明、法律之神,也是罗马十二主神之首,对应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大航海时代」,栓皮栎被探险家用于打造船只。圹埌无垠的汪洋世界,颠簸的船只抵御着凌厉狂啸的风浪,向未知海域和崭新的人类经验无限跨越。
栓皮栎的生长需要大量阳光、低降水量和稍高的湿润度,葡萄牙、西班牙等地中海地区是它们青睐的生长地,其中又以“软木王国”葡萄牙为最,全球最大的软木生产商「Corticeira Amorim阿莫林软木集团」也出自葡萄牙。
▲「Corticeira Amorim阿莫林软木集团」是葡萄牙最大的、最合格的、最具企业家精神的、充满活力和创新的跨国公司之一。它成立于1870年,是一家家族软木企业的核心,在150年的历史中已经转变为全球该行业的杰出领导者
作为「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合作伙伴之一,阿莫林公司为前者提供各种绝缘方案。在「Artemis I阿尔忒弥斯1号计划」中,「SLS太空发射系统」搭载「猎户座航天器」于美东时间2022年11月16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B发射台首飞升空开启绕月之旅。
披裹着地球上泥土的润泽,衍育于地中海的栓皮栎软木,成为推动人类重返月球火箭的绝缘材料。
每年6-8月是软木的收获季节,如果走进葡萄牙「Alentejo阿连特茹区」任意一片栓皮栎林,会感受到一种浓烈的「阿斯特里克斯气氛」。
全球最大、最古老的栓皮栎即在阿连特茹区,这棵树种植于1783年,被称为「Whistler Tree吹哨树」,因有众多栖息其间的悦耳鸣鸟而得名。
栓皮栎树聚集的地方会自成一个生态系统,称作「Montado蒙塔多」,是葡萄牙一些特有野生动物,如伊比利山猫、伊比利白肩雕、筑巢黑鹳、野熊等动物的栖息地。
在暖烘烘的日光照耀下,栓皮栎林的工匠们挥动斧头将树皮撬开,从树干分叉到树根树皮被大块剥下,在葱茏树林中显露出桔黄色的树干。
栓皮栎的外层树皮被剥取后可进行再生。在采剥过程中,工匠们需把整块树皮完整剥下,且要保证仅仅剥掉表层树皮,即软木的「Phellem栓皮层」,而不伤及内里关乎树木生死的「Phellogen栓皮形成层」。
这项古老的采剥手艺已经代代相传了1000年,曾有人尝试用机器采剥,但因达不到人工的精确性而放弃。工匠们剥皮时会格外谨慎,若稍失手一棵百年老树可能便会泯没于斯。
栓皮栎树生长缓慢,据「APCOR葡萄牙软木塞协会」的生产标准,当栓皮栎的树龄达到25年才可以进行首次采剥,之后每9年再进行下一次采剥。
每次采剥后,工人们会用油漆在树干上标注时间年份,等待下一个采收的9年。通常来讲,一棵栓皮栎的寿命约为200年,可采收次数不超过20次。
前两次采剥的树皮厚度和密度尚不满足天然软木塞的制作要求,直到第三次栓皮栎树43岁时采剥下的树皮才能用于制作天然软木塞。在葡萄酒悠长的历史中,工匠与酿酒人默契协作着软木塞的最佳规格。
▲「APCOR葡萄牙软木塞协会」树龄25年的标准:树干直径达到70厘米,树高达到1.30米以上
这是一项关系子孙后代的事业。葡萄牙的南部阿连特茹区流传着一句古老的谚语:“Quem se preocupa com os netos planta um sobreiro关心孙辈,就种一棵栓皮栎。”
▲小众设计师品牌「KAOGE考格」便以这种天然温厚的材质为主角
栓皮栎林养育了世代采皮工匠,也形成了葡萄牙独特而丰饶的「软木文化」。如果信步在葡萄牙里斯本和墨尔本的街头,会发现琳琅满目的软木制品总充盈在眼前。
早在公元前3000年,当时「古埃及人」和「波斯人」就已经开始使用软木密封双耳土罐和葡萄酒。
「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提到木栓皮:“他的弟兄们曾经用软木制造拖鞋,在庞贝城的双耳瓶中找到了用软木制成的葡萄酒瓶塞。”在被火山灰掩埋的人类文明中,软木在地底默认沉寂。
▲「Gaius Plinius Secundus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古代罗马百科全书式的作家。生于公元23(一说24年),卒于公元79年,世称老普林尼(与其养子小普林尼相区别),以其所著《自然史》一书著称
世界上最古老的可饮用「香槟酒」采用软木塞进行封装,它随沉船一起落入「波罗的海」海底长达200多年,直到21世纪被发现仍然完好无损。
▲「Baltic Sea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它不单独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其四面几乎均为陆地环抱,整个海面介于瑞典、俄罗斯、丹麦、德国、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9个国家之间
软木塞是自然造物的奇迹,每立方厘米软木中含有近4000万个六边形充气细胞,每一只天然软木塞则含有约8亿个微小的、会呼吸的木栓细胞,这意味着每瓶酒所使用的软木塞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常见于现代人餐桌的「Coca-Cola可口可乐」,第一瓶于1894年至1899年期间问世时也是用软木塞进行封装(左一)
栓皮栎的树皮也是唯一没有「纵向纤维」的树皮,树皮的厚度决定了软木塞的直径,因此木塞是将树的「年轮」纵向植入美酒。当一只软木塞封住酒瓶,它携带了树木至少43年的日光和地中海工匠们世代的殷切。
在作为软木塞的生命历程中,它坚定地把守着美酒与外界唯一通道。美酒的呼吸、美酒和微氧的“秘密对话”,全在软木塞的年岁纹理中完成。
在沉没于幽暗冷清的酒库孤寂岁月里,在不被人们所注视的漫长岁月里,酒与软木塞一起度过无数个春夏秋冬,如影随形。
软木塞因其悠久的历史、人工的温度备受传统酒业人士喜爱,许多人认为软木塞的使用是“一种高贵的历史遗迹”,它让开启葡萄酒瓶成为一个“有难度且有学问的动作。”
而崛起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新世界”的「螺旋塞」们对此并不服气。便捷即刻、免于木塞污染、便于二次封存等特性让螺旋塞风靡一时。在《To Cork or Not To Cork瓶塞的去留》一书中,「乔治·泰伯」即描述了不同瓶塞的拥趸。
无论传统、革新两派关于酒塞的争论如何摇摆。在环保人士看来,软木塞的生命并没有随着酒瓶的开启而消逝。它们终将被工匠们重制,并再度以一个手工艺品、配件,甚至是一件家具的样貌出世。
我们期待着与软木塞的下次见面。
撰文 | Jen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