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引领中国餐饮供应链创新发展,盘点美味让烹饪更简单

糖酒快讯2023.04.14

导读:2023年,随着“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各地正纷纷出台政策,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

2023年,随着“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各地正纷纷出台政策,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预制菜这一被业界称为下一个“万亿级”新赛道的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盛况空前的108届糖酒会上,更是首设了预制菜展区,现场多家参展商都推出了相应的预制菜产品。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预计到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毋庸置疑,我国预制菜产业正在进入发展新时期。但加工食品并非新鲜事物,如何在这片已经形成固有模式的赛道中实现创新和抢跑?在本次糖酒会期间,糖酒快讯对“盘点美味”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伍俊峰进行了专访。

作为国内领先的标准化菜肴生产企业,盘点美味经过10多年精耕细作,积累了含畜肉类、禽肉类、水产类等即食、即热、即烹的各类中式菜肴产品库。目前,盘点美味积极实行双轮驱动战略,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健康美味的“一桌家宴”。通过本次专访,伍俊峰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有别于大多数预制菜企业的双轮驱动模式。

1.作为国内领先的标准化菜肴生产企业,盘点美味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美味的“一桌家宴”。在此,请您介绍一下预制菜的应用市场。

伍俊峰:第一,是大背景。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全年工作重点,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也是预制菜自问世以来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这传递了一个非常好的信号,也让整个行业看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第二,是ToB和ToC两个端口的春天来到。ToB端,餐饮行业蓬勃发展,复苏最快。我们认为ToB整个供应链要以数字化、标准化、合作化理念为起点,进行升级。ToC端,未来家庭的需求会更大。原先是吃饱或者吃好,将来则是养生。往这个角度去做,才会赢得更多更好的市场。

我们盘点美味,就是致力于ToB 和ToC双轮驱动——既要做好B端标准化的供应和研发能力,也要做好C端,抓取更广阔的市场。

目前,我们公司具有食品全品种生产资质,建有大型数字化工厂,具备食品深加工技术、标准化生产工艺。经过10多年精耕细作,公司积累了含畜肉类、禽肉类、水产类等即食、即热、即烹的各类中式菜肴产品库,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美味的“一桌家宴”。

2.预制菜可谓开启了餐饮消费的一个新模式。积极培育和布局预制菜新业态、新模式是发展的趋势。请您就预制菜合作的新模式、新业态方面谈谈您的见解。

伍俊峰:我觉得新模式首先是对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整合,也就是一、二、三产业的整合。这就是中央一号文件的魅力所在。其次,在新模式之下,信息差问题得到了解决。比如说农户在乡下种的菜,为什么会烂在菜地里?最大问题在于他不知道需要他种多少。这个其实就是信息不对称。

就新业态而言,可以千变万化。我举个例子,比如办公室基于无烟要求,一般是不能做饭的,但我们预制菜不像传统烹饪,一定要在锅里炒。预制菜免洗、免烹饪,一键加热后就与星级酒店的菜品一样。新业态其实就是无厨房、无厨师,就是零售餐饮化。

3.盘点美味具有食品全品种生产资质,建有大型数字化工厂,并具备食品深加工技术、标准化生产工艺。在技术、资质等方面都有自身优势。相应地,我们也想了解,盘点美味如何解决食品标准化与个性化的问题?

伍俊峰:什么是标准化?我认为标准化其实就是经典款。比如我20年前来到成都,街头上是猪头肉、猪耳朵,今天我来到成都,还是有这些菜品。我们把这个定位为经典款。

什么是个性化?中国的八大菜系都是个性化的。举个例子,一头牛卖到全世界,是全世界的味道。这个肉没有变,但做肉的辅料变了、调料变了、工艺变了,那么味道就变了。这就是个性化。但是个性化背后还是标准化,比如去米其林餐厅,不可能每次去都是不一样的口味。所谓标准化和个性化,他们之间并不能独立分割。

4.对比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我们盘点美味有哪些不同之处?

伍俊峰:第一,大多数企业是要么做ToB要么做ToC,像我们这样做双轮驱动的不多。

第二,很少有企业能给出一站式解决方案,但盘点美味可以。我们不是直接卖产品,而是把客户教会后,才把产品卖给客户。这就叫解决方案。如果是定制客户,提供三个信息:品牌定位、对毛利的要求、菜系,基于此我们才能帮客户定制解决方案。

第三,大多数企业做的是生食,我们是有生的、有熟的,有冷藏的、有半成品的。这是为数不多且难度极高的。我们做的是真正的餐桌上的一桌菜,而不是做单品。一般来说,客户在家里想吃鱼也想吃肉,就要找不同的商家。但如果找到盘点美味,从冷菜、热菜到汤品到点心全都有,我们一家就可以满足需求,真正解决客户痛点。当然,因为品种多,对技术能力、管控能力,以及对产品的理解能力都是考验。

第四,我们做菜是根据24节气而来,进行不断的创意翻新。而不是循规蹈矩,一成不变。因为商品是有周期的,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就像温水煮青蛙,产品很容易就被淘汰。

5.接下来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展望?

伍俊峰:持续深耕。B端,发力乡村振兴;C端,研发更多养生产品,走入千家万户。

阅读 18391
我的 我的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