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酒业,正青春

糖酒快讯2023.05.04

导读:白酒,不断拥抱年轻人

文 / 吕代茜

 

1919年5月4日,在首都北京发生了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运动,这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为了使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5月4日被定为了中国青年节。

 

在此后一百多年时间里,富有朝气和理想的年轻一代一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先锋力量。在白酒行业中也是如此。

 

当年轻人开始成为酒饮消费的主力军,酒企也迎来全新机遇,“年轻化”成为了老生常谈的课题。我们能看到白酒行业一直在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培育做出努力与尝试。除此之外,酒业内部也不断涌现年轻力量。

 

这个传统行业正持续迸发出与时俱进的活力与生命力。

 

白酒,不断拥抱年轻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 80 后 2.23 亿人,90 后 2.1 亿人,00 后 1.63亿人,三者合计占人口比例 42%。作为新时代“年轻人群”的典型标签,Z 世代(1995-2009 年出生 ) 人数约 2.6 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19%,其中到达法定饮酒年龄的 Z 世代占比 70%,人数约 1.8 亿。

 

同时,受新媒介及新渠道影响,年轻人的酒饮需求被充分激发。在新媒介方面,B 站、抖音等视频媒介的快速崛起,为年轻人提供了充分的酒饮教育;在新渠道方面,互联网渠道让酒饮消费更加便利,极大满足了年轻人的酒饮购买需求。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发布的《年轻人的酒——中国酒类品类创新研究报告》中指出,年轻人饮酒行为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在场景上,年轻人喜欢“主动微醺”,抵触“被动喝醉”。在主动饮酒场景下,当代年轻人爱社交饮酒,也爱个人小酌;同时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于用酒配餐,以及在酒吧里谈商务。

 

第二是在度数上,年轻人喜欢低度,但又拒绝过于低度,10 度左右最受偏爱。

 

 

第三是在酒饮类别上,报告显示,都市白领和小镇青年均最偏爱喝葡萄酒,而在校学子则更偏爱喝果酒、梅子酒。另外年轻女性饮酒呈现高度多元化,都市年轻女性爱喝啤酒,小镇年轻女性爱喝葡萄酒,在校女生则更爱喝果酒和梅子酒。

 

最后在饮酒花费上,相比于以应酬居多的白酒饮用场景,年轻人更愿意为威士忌掏腰包。学生党虽然购买力弱,但同样具备市场潜力。

 

在市场的推动与年轻人消费行为的促进下,针对年轻人的酒饮市场迎来空前的繁荣。

 

汾酒、泸州老窖、舍得、江小白等众多白酒品牌也围绕“白酒年轻化”这一课题进行过不同的尝试。从“i茅台”APP的诞生到茅台巽风数字世界、茅台冰淇淋的爆火,从泸州老窖联名茶百道推出“醉步上道”到今年春糖“吸精”的首届“窖主节”,从丰谷的“低醉酒度”到持续打造“丰谷有情节”……酒企立足于年轻人的饮酒行为现状,不断洞察背后的心智认知规律,清晰定义饮酒场景,通过品类创新助力酒品牌占据年轻人心智空缺。

 

对于“如何让年轻人饮下他们的第一口白酒”这一问题,糖酒快讯也曾明确提出过“酿好第一口酒,解决白酒消费断层;丰富消费场景,消除白酒的油腻感”的观点。而在此基础上,白酒年轻化还应重在人群渗透和用户培育。

 

酒业中的青年力量

 

除了各种白酒产品、跨界联名或者是新奇的宣传推广方式等直观的外在表现,酒行业内部也在不断“年轻化”。白酒企业要推出满足年轻消费群体需求的创新产品,同样需要技术人才从“源头”开始做出调整与改变。

 

通过查看近年来众多酒业发展动态可以发现,无论是全国各大名酒品牌还是区域名酒品牌,都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竞赛形成了完整的人才资源体系建设,同时也在通过源源不竭地吸纳更多人才,构建高质量的人才团队以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此过程中,一批年轻的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产品有了发挥的空间,也能让企业在引领年轻人消费市场上有的放矢。

 

例如在刚公布的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第十届白酒国家评委名单中就涌现出了许多年轻力量。这股年轻力量的注入,让白酒这样一个大众眼中的传统行业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年轻人最大的优势就是敢想、敢干、敢于创新,因此,技术团队的年轻化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理念,而在行业前辈的带领和指导下,新一代的技术人员也能为白酒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虽然白酒行业是传统行业,但是其对行业的发展与敏感度并未缺失。年轻化早在白酒的“黄金十年”就成为了行业的探索方向之一。

 

相信未来白酒行业还会继续打造更多的年轻化产品,产生更多的年轻化活动。而新一代的白酒行业参与者们,无论是酒企领导、技术人员、还是行业媒体……将会以勃发的青年力量,在行业中发光发彩,为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阅读 31405
我的 我的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