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严青青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安塞腰鼓舞起来。扑面而来的陕北风情,宣告着5月29日“茅台1935·寻道中国”科学探索活动来到了第四站——陕西延安。
以2023年为起点,以茅台中国酒文化城为起始,茅台1935开启了新一轮爆点制造活动,先后走进腾冲、阆中,延循“胡焕庸线”领略祖国大地之美,向美而行。
今天,“茅台1935·寻道中国”行至延安,在历经沧桑的黄河边上,以胡焕庸的“科学之道”,探寻茅台的“发展之道”。寻找串联大美中国的历史逻辑,在融合之美、共生之美中走出的茅台之道。活动现场,“茅台1935·国之大医”公益基金向延安市捐赠50万元,助力健康延安的建设发展。
向美而行,向善而行
茅台1935寻道延安
从巴颜喀拉山到山东营口,黄河承载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记忆。行至延安,靠近黄河,李白曾写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刘禹锡挥毫书就“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冼星海创作出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
行走九曲黄河,遇见诗词歌赋里的大美中国;穿越历史长河,聆听灿烂文明中的黄河故事。
乘江河波涛之势,享酱酒醇美之味。茅台1935,也如同这黄河奔流一般,激荡着历史的记忆。
黄土高原,红层地貌。黄色,是这里的面孔;红色,是这里的底色。黄色与红色,共同组成陕北的主题色。华夏文化,源发于此。而红色,正是茅台1935的颜色。当茅台1935与黄河撞个满怀,厚重历史与传统匠心从此交融,激荡起永恒而磅礴的回音。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钟正强进一步阐释了茅台对匠心、品质的追求。“品牌源于品质、传奇始于传承。‘质量是生命之魂’,茅台人一直践行着总书记的科学论断,凝萃于千年智慧的卓越品质,经受住了起起落落的市场考验。一杯茅台1935,是茅台匠人们崇本守道、顺天应时,取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匠心而造。”
与此同时,“茅台1935·寻道中国”科学探索活动,还是一次公益盛事。茅台集团一直奉行“大品牌大担当”的社会责任观,始终把承担社会责任根植于自身企业文化。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茅台1935酒全国经销商主动联合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设立了“茅台1935国之大医公益基金”。此次行至延安站,“茅台1935国之大医公益基金”向延安市捐赠50万元,进一步支持延安市中医药事业,助力健康延安的建设发展。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延安站科考成果。茅台1935与《中国国家地理》合作,从地理之美、人文之美和生命之美三个维度,领略“胡焕庸线”延安的大美之道,并讲述了当地的高原之美、黄河之美、候鸟之美、演化之美等独特的自然地理与人文风情。
红色风暴来袭
茅台1935向百亿级单品进发
1935年,中国人文地理学家胡焕庸画出了一条起自东北黑河到西南腾冲的分界线,定下了中国的人文地理格局;这一年,茅台酒从赤水河畔出发,在西南各省博览会上荣获“特等奖”。
相同的年份,不同的传奇,多年后在一抹红色中被定格。
自2022年1月28日上市以来,茅台1935掀起了一股红色风暴。无论是以“喜相逢”为关键词,占领营销高地、赋能品牌价值;还是以“寻道中国”为关键词,向美而行、共赴山河,以“胡焕庸线”探寻大美中国要义,提升茅台文化内涵,茅台1935都走出了一条美则美矣的稳健发展之道。
两大IP助力,强势赋能茅台1935,使其上市短短一年,便一跃成为茅台酱香系列布局千元价格带的战略产品,且销售额已突破50亿元,是茅台旗下百亿阵营的种子选手。市场数据的反馈,是茅台1935红色风暴的有力印证,也是茅台对品质始终如一追求的结果。
茅台 1935,以卓越的品质、厚重的文化和精致的服务,凝结着贵州的匠人匠心、人文山水,以一抹“中国红”引领消费者切身体验美酒之美、生活之美,共享美好生活、共赴美好未来。
同样,这也是茅台文化破圈,走近消费者的结果。尤其以今年为全新起点,茅台1935实现文化之旅再升级。以“胡焕庸线”为脉络,联动茅台1935与中华地理之美,在山河大地之中探寻文化的共鸣,以创新思维实现文化破圈,扩大茅台文化的外延。
未来,“茅台1935·寻道中国”科学探索活动还将走进山西平遥、河北承德、内蒙古乌兰浩特、黑龙江黑河,在这些城市串联起中国极致风景的实体道路,领悟中国内敛深远的文化与智慧,丰富茅台“五线”发展道路的内在涵义。
向美出发,共赴山河。茅台1935将在寻道之旅中,强化品牌内涵,丰富文化深度,朝百亿级单品的征程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