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苇
苏格兰艾雷岛上呼啸的海风浸润着泥煤威士忌的香味,法国干邑的白兰地散发着幽静神秘的果木香,而来自江苏宿迁的双沟曲酒,则永恒流淌着温润绵厚的回味与诗意。
不同的地理坐标,迥异的原料、工艺、风味,这世界三大湿地烈酒却因同样稀有的湿地生态,涌动出自然与生命的交响乐章。
当一瓶酒独自倚靠在酒柜上时,它澄澈的酒液仿佛在默默酿泽一段透亮的美妙时光。
如果有一双手握住酒瓶,将美酒倾入酒杯,回溯的思绪按下暂停键,酒液流动、在杯中自如地调整身形和轮廓。它的生命荡漾起来,气味开始发散,味道浸入喉舌……
瞬间,烈酒荡漾起流光,释放出流动的生命,流动——是它们共同的生命之光。
艾雷岛(Island of Islay)坚定地戍守在苏格兰西海岸上,凛冽的风浪掠过海面,涌动的海潮掀起波澜,苏格兰艾雷岛的威士忌,翻涌着一股流动的狂野。
这座位于斯贝河流域湿地水系,面积只5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3000余人的小岛,物产丰饶,盛产优质鲑鳟鱼类,也被称为 "赫布里底群岛女王"。岛上入目是连绵起伏的山丘和广袤的沙滩湖泊、泥煤沼泽,而它更为世人所悉知的,则是蓬勃发展的凯尔特文化和强烈深沉的泥煤威士忌。
如果说艾雷岛是“苏格兰威士忌的心脏”,那泥煤就像是艾雷岛的毛细血管。这个像土块一般的“植物化石”在漫长的时光里沉眠于广袤的湿地沼泽中,堆叠了恒河沙数的生灵与水土,沉陷于沼泽底下,却如流淌的血液一般,将触手伸向艾雷岛每一处,融和、滋养了艾雷岛人的生活日常——
湿地沼泽边,一群黑面羊和高地牛散在灌木丛静静地吃草。山谷背风处,一排苏格兰乡村小屋静静伫立在金色的原野上,夕晖映照下,坡屋顶折射出泥煤般的土橘色,蒿本植物和灌木的影子映在小屋墙壁上,被海风吹拂得摇摇晃晃。
一个披着红色卷发的女士从一扇摇动的影壁后走出家门,她抻直手臂朝着太阳落下的海平面打了个长长的哈欠,呼出的气体凝结成一团白雾,又很快散开。冬日的夜晚马上就要来了……
在她身后的小屋里,一个高大的男人蜷着长腿窝在灶炉边,往里添了些泥煤,燃烧生起的烟雾和废气沿着烟囱飘向天际,锅里的奶油蘑菇卷饼生出一股馥郁的香气。
壁炉中泥煤燃烧的火光映在他们被岛上寒风吹得通红的脸颊上,暖融的气息在房间里弥漫开,仿佛把冬日寒风也挡在了屋外。两人就着卷饼喝着苏格兰热茶、威士忌,男人手中的威士忌散发着泥煤、烟熏和海盐的混合气息,这里的威士忌遐迩闻名。
在艾雷岛漫步,完全能感受到为何这里生产的威士忌拥有这般复合的口感和风味——
岛上大部分时节呼啸着来自海上的风雨,站在海滩边还能清楚地吸嗅到海洋的咸鲜气息;湿地的地下,丰富的泥煤为岛上的生活和威士忌的酿制提供了燃料和热量,麦芽在泥煤的烘烤中绵绵不绝地传递出干燥的泥煤和烟熏香气……
此时,在夏洛特街1号的威士忌里酒吧里,泥煤火堆烘烤着,气氛随着室温升高渐渐热络,酒客们三三两两散在各处,静静喝酒或在娱乐区玩着台球、飞镖。
“艾雷岛上享用美酒的最佳地点是哪里?”在这座以威士忌蜚声的岛屿上,酿酒师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户外的任何地方”:在呼啸的雨声中,在泥煤沼泽上;在大西洋里狂游之后,在海滩上的野火旁;在乘坐刚性充气船前往阿贝大旋涡的路上,或者在日落时分攀登艾雷岛最高峰贝因·贝盖尔山顶时 ……
或许,正是这片苍莽的原野、蓬勃的文化以及骁勇热血的凯尔特人,才孕育了泥煤威士忌最原初的生命与活力。
法国干邑(Cognac)同样位于亚欧大陆西部、毗邻大西洋,这座小城被普尔图湿地环绕。与艾雷岛的狂野苍凉不同,有着“历史和艺术之城”、“白兰地之都”之称的干邑总是散发着浓重的人文艺术气息和馥郁的白兰地氛围,这里的生活节奏显得庄严而缓慢。
夏季是游览干邑的最佳季节。夏朗德河沿岸遍布了蓊郁的橡树林,树干高大挺拔,树冠翠绿浓密,穿行其间,可以尽情感受干邑的夏日风情。
沿河岸一路前行,可以看到湛蓝的天空和翠绿的橡树倒映在夏朗德河水中,白色的轩尼诗游船缓缓驶过,葡萄园的白玉霓在阳光下闪着青绿的光泽……环城皆湿地的风土气候,让干邑的夏日散逸着悠闲蓬勃的生命力。
在干邑老城漫步,会感受到干邑浓郁自然风光的另一番景象。
干邑有鲜明的中世纪风貌,狭窄的街巷、古老的建筑、石头铺就的街道……构成了这座法国小城独特的城市景观。老巷深处的墙壁、屋顶上生着斑驳的黑色印记,像披着一层陈年的黑色绒毛。展馆画廊、艺术工作室、绘画雕塑、陶瓷艺术、弗朗索瓦广场的国王骑士雕像……丰富的艺术气息为干邑厚重的历史增添了几许浪漫和轻盈。
中世纪罗马教堂前是一片开敞的草坪广场,人群三两而聚,或坐或躺,悠闲地在草坪上晒太阳。转过街角,一曲法国香颂和咖啡的香味从一家装潢复古的咖啡店传来,细细嗅闻,咖啡的气息中还带着一丝果香和花香的微酸甘甜。在干邑,总能感受到一些舒风送爽、微风不燥的法式浪漫。
干邑的人文、自然风光引人沉醉,然而钟爱烈酒的酒客一定不会错过干邑的白兰地。这里有世界知名的白兰地酒厂,有轩尼诗 (Hennessy)、马爹利 (Martell)、人头马 (Remy Martin)、卡慕 (Camus)等赫赫有名的白兰地品牌。
独特的湿地气候,让干邑养育出了少有的白垩土,也因此生长出白玉霓、鸽笼白、白福尔等酸度极高的葡萄品种,用以酿造出珍贵的干邑白兰地。
在一些古老的酒厂里,我们可以看到双重蒸馏技术的革新历史,品尝不同口感和风格的白兰地。走入地下酒窖,可以看到石头和黏土打造的墙壁,以及堆叠成小山似的橡木桶,从这些裹满酒香的空间里,我们似乎能追溯到白兰地的历史和生长痕迹。
作为白兰地之都,干邑的大多数居民都从事着与酒相关的行业:酒厂导游、蒸馏师、酿酒师、橡木桶匠……若赶上一年一度的干邑节(Fete de Cognac),还能在这里看到来自所有地区的干邑白兰地和生产商,沉浸式体验地道且各具风味的白兰地、法国美食、沸腾的音乐会。
这款风味独特的白葡萄烈酒,或有着柑橘类水果的清新活泼,或具备干果和烘焙香气的复杂性,其温暖、圆润、丰满的口感也正如干邑这方水土一般,给干邑的生活和人文带来持续的滋养。
而在亚欧大陆的另一头,洪泽湖湿地镶嵌在江淮大地上,宛如一只振翅欲飞的天鹅。鱼米水乡、渔歌晚照,江苏双沟流动出一曲温润绵软的清歌。
如果一只迁徙的候鸟飞过洪泽湖,它会看到一幅广袤无垠的绿色画布。当它低飞俯瞰这片水域,会发现这上万亩的芦苇荡浩浩汤汤地扎根在洪泽湖上,参差错落如一张巨大的不规则棋盘。
薄幕时分,赤橘色的天空倒映在洪泽湖上,野生鸬鹚密密麻麻地降落在沙洲边的杨树上,脚蹼弯曲牢牢扒着粗糙的枝干,静静窥伺着水中的猎物,一眼望去像是缀在枯枝上的累累红橘。
余晖洒在江面上,芦苇深处传来清亮渔歌,一艘艘小巧的渔船在宁静的江水中荡漾起伏。渔民们整齐地划着桨,船影点点,随着逐渐下沉的落日飘往村镇所在的方向。
在这片由湿地孕育出的水城上,自然天光是最好的生物钟。
青砖灰瓦的院落内,一家三口围坐在木桌边,桌上摆放着当地特有的卷饼、糁汤、擀面皮、水煮羊肉,以及今天当地渔民刚从湖上打捞回的螃蟹、白虾和银鱼。
小孩顽皮,不肯好好吃饭,大眼睛咕噜噜直盯着桌上那一小碟炒螺蛳,小嘴一吸溜,螺蛳肉带着酱料一起滑进嘴里,小孩吃开心了,还意犹未尽地嗦一口手指上残留的汁水……
在双沟镇上的许多人家,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柔情时刻。午后闲暇时分,唤三两好友,踱进茶楼戏院,沽一杯酒,来碟盐水虾或糖醋鱼块,便是快活自在的一个白日。
淮剧、昆曲、评弹、渔歌、苏北梆子,戏曲咿咿呀呀,迂回婉转间夹杂着当地人压低的谈话声。宿迁话简捷爽利的语调仿佛薄暮时分汩汩流淌的洪泽湖水和双沟酒,泛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妥帖与安定。
早在900多年前,一代文豪苏轼数次途经淮河,就曾因双沟的灵秀和双沟酒的绵柔醇厚而三次驻足,甚而吟诵出《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并流传至今。“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这位千古词人的从容旷达仿佛为居于洪泽湖湿地上的双沟曲酒,做了最恰如其分的注解。
透过艾雷岛上泥煤缭绕的烟雾,干邑述说的古老往事,洪泽湖上双沟酒绵延不息的诗意与从容,我们发现——
凡自然与人类的造物,总藏着生命的指向、文化的律动和生活的肌理。
美酒,总能追溯它的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