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人工智能酿造的“酒”好喝吗?

糖酒快讯2023.10.01

导读:人工智能的手术刀划在了酒业身上

文 / 吴明辉

 

身处传统赛道中的酒业正通过人工智能与时代共舞。近日,波兰朗姆酒品牌Dictador宣布,已聘请名为米卡(Mika)的机器人作为公司首席执行官,负责包括产品开发、品牌传播和战略规划等工作,比如领导该公司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项目、帮助寻找潜在客户、挑选酒瓶设计师等等,引发了酒与人工智能的热议。

 

其实在酒业诞生全球首个人工智能CEO之前,包括中国白酒行业在内的全球酒业便已出现了人工智能的重重身影。如日本清酒品牌南部美人开发了一款计算大米最佳浸泡时间的人工智能工具、美国帕尔马斯葡萄酒庄应用了用于监控和分析酒庄发酵罐的人工智能发酵罐控制系统Felix、瑞士威士忌酒厂Mackmyra在2019年和微软以及芬兰技术咨询公司Fourkind合作开发了一款由机器学习算法设计的单一麦芽威士忌、2017年中科院研发了酒醅上甑机器人……

 

从管理到生产再到营销与运营,从清酒、葡萄酒、威士忌到朗姆酒、白酒,人工智能正大肆侵入酒行业。但酒毕竟不仅仅只是一种工业饮料,还承载着传统和工艺带来的人文价值。酒行业或者将目光聚焦到中国的白酒行业,它与人工智能的奇点应该控制在何处?

 

酒业正在进行人工智能的“手术”

 

酒业是一个古老而又传统的行业,以至于身上散发的历史气息掩盖了骨子里与时俱进的创新基因,这也让多数消费者认为“传统酿造”“古法酿造”更好。但事实并非如此,酒业对人工智能这种颠覆的创新技术已有较深的探索。

 

从酒的品类来看,无论是葡萄酒、啤酒、洋酒还是白酒,都有在酿酒、卖酒的多个环节中都应用到了人工智能技术。

 

例如今年为庆祝集团旗下贝克啤酒创立150周年,百威英博创造了一款完全通过人工智能制作的啤酒——Beck‘s Autonomous,根据百威英博透露的信息,这款啤酒在产品设计以及品牌营销上使用了ChatGPT和Midjourney技术。此外,在产品后续的营销中,还通过人工智能为产品生成图像和新开发容器的360度旋转视频等宣传物料等。

 

日本的著名清酒厂家“久保田”在2020年也联合一家小型的日本科创企业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各位日本酒爱好者们解决口味判断的小问题。除此之外,这套人工智能系统还可以在帮助客人获取到喜好的判定结果后,向某一特定类型的客人推荐适合本人口味的餐饮店铺,一些体验过这套人工智能系统的消费者给都出了较为正面的评价。

 

在白酒方面,洋河在2021年也启用了智能酿酒115车间,车间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酿酒生产进行改造,实现了物料自动输送、精准配料、自动装甑、智能流酒、智能控温等全流程数字和信息化。除了洋河,近些年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古井贡酒、今世缘等更多白酒企业,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智慧工厂的建设中。

 

而从工序流程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也已渗透到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营销运营等各个环节。在产品设计环节,已有部分酒企通过人工智能前期的消费者调研设计相应风味的酒体以及容器,譬如华润雪花啤酒在2022年一口气推出了5款由人工智能主导设计包装的啤酒——X-code意识代码。

 

在生产制造环节,国内的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等头部白酒品牌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在部分生产制造环节实现了自动化与信息化等智慧工厂的特征,如国台通过MES系统和SCADA系统,从进粮、润粮,到上甑、蒸酒、接酒、摊晾,再到加曲、起堆、下窖等都基本实现了自动化。

 

在营销运营环节,酒商河南豫速达商贸有限公司在今年也引入了AI电销机器人,让机器人负责拨打电话并进行营销推广。根据河南豫速达商贸透露的信息,AI电销机器人取得了获客效率提升2倍的好成绩。

 

而在更底层的白酒产业研发与研究环节,也渐渐看到了人工智能的身影。根据美媒报道,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 的研究人员,已创造出以95.3%的准确率虚拟“品尝”葡萄酒的人工智能,未来可能用于人工智能侍酒师。而在国内,去年江南大学的研究团队联合泸州老窖团队发表论文,也总结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在TFABs中的应用,认为人工智能方法可推动 TFABs 链的工业化和自动化进程。

 

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正在静默地、大规模地侵入酒业的每一寸肌肤,为这个古老而传统的行业注入与时俱进的活力。

 

白酒与人工智能有限融合发展

 

尽管当前各界关于人工智能的热情分外高涨,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人工智能发展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的阶段,从代表人类目前最强(之一)人工智能ChatGTP各种魔幻的回答便能窥见一二,也因此使得其在不同环节的应用取得了差异较大的效果反馈。

 

在生产端,人工智能目前已发挥出的最大的作用是“降本增效”。以大规模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改造工厂的洋河智能酿酒115车间为例,其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酿酒生产进行改造后,车间生产效率提高2.5倍,人员节约57%,能耗节汽40%,节水34%,出酒率提高2-3%,优级率提高10-15%,年降本4000万元,降本增效的同时也推动酒业向ESG方向发展。

 

但一方面受限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还不够智能,另一方面酒行业,特别是白酒行业是一个人与自然、文化所交融的行业,使得人工智能在诸多环节、诸多场景无法完全代替酿酒工匠们的工作。例如在最重要的勾调环节,尽管目前已能查询到数篇关于利用人工智能勾调白酒的论文与专利,但到目前为止仍然需要老师傅、老工人人工勾调。而在高端产品上,消费者购买的并非只是产品本身,还有这瓶酒背后所蕴藏的非物质文化(包含历史记忆、文化传承、记忆传承等)。

 

更何况不少白酒企业身上都肩负着带动当地就业与乡村振兴,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任务,白酒行业在生产端并不合适人工智能的全盘应用,能够有利于“将本增效”的环节才是人工智能改造白酒的主场,如改善工人工作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

 

而在消费端,人工智能应用于酒业能够显著提升消费体验。例如社区式菜谱网站AIIRecipes与Ste合作,基于人工智能上线了即时的食谱葡萄酒配对推荐功能,即虚拟侍酒师,通过算法向抖音那样千人千面地为消费者准确提供个性化的葡萄酒食谱搭配,极大改善了消费者浏览酒类信息时漫无目的的空洞感。

 

以4C营销理论(消费者、成本、便利和沟通)来看,此案例中人工智能的探索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首先是成本,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侍酒师在数据的滋润下近乎可以无限成长,且可以一对多服务,而实体门店中要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招待需求则需要聘请更多的专职侍酒师,人工智能的运营成本是相对较低的;但它却同时兼顾了便利与沟通,消费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使用虚拟侍酒师提升自己在酒场景中的体验,并且还为品牌方、运营方与消费者之间搭建了从消费特征这些最底层沟通的桥梁。

 

因此,在消费端应用人工智能的优先级应该更高。当前白酒行业正处于新一轮调整期,竞争愈发激烈后竞争已上升到了更多维度、更细致的维度,特别是在消费主权时代,品牌方培育、运营消费者工作变得更加迫切,所以看到近年来白酒企业们纷纷将重心转向消费者培育,而人工智能在消费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加快这一转变的过程。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门面对未来的技术是酒行业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但作为一门技术该怎么用、用在何处仍需要根据行业的特殊性酌情选择,对于不仅仅是酒精饮料的白酒而言,消费端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或将是最佳奇点。

 

阅读 119601
我的 我的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