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演唱会+酒,当代年轻人的清醒蹦迪

糖酒快讯2023.11.08

导读:酒精浓度拉满

文 / 关尔

 

如果场景也分酒精浓度,那么演唱会一定名列前茅。

 

在“关于当代年轻人精神状态”的描述中,“发疯”“朋克养生”“清醒蹦迪”等成了热门关键词,这其中都少不了酒精的友情出演,场景、情感、社交、仪式感,演唱会更是集齐以上几个关键词的重要元素,这也不难理解,演唱会带酒为何成了粉丝间的风潮,甚至愈演愈烈。

 

“清醒蹦迪”,一个同时适用于精神层面和生理层面的流行词,似乎正好切中“演唱会+酒”的狂欢、迷幻氛围。日常在丧与爽之间反复横跳,而在演唱会上,一点酒精,微醺而不沉醉,就能将气氛烘托得更加热烈。此时此刻,“演唱会+酒”就是致敬青春和热爱最恰如其分的暗语。

 

演唱会的狂欢、迷幻氛围可以让人松弛下来,而酒精可以进一步放大感官,置身于热烈的人群,尤其是“我们都有共同的偶像和记忆”所带来的身份认同,那么此时,干杯就成了粉丝们心领神会的默契,酒精作为情绪物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寄托这种情感和仪式感最恰当的载体。而这些体验,是酒精之外的其他饮品难以替代的。

 

与其说,人们是在追求酒精对感官的松弛和放大,不如说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中的“具体的真实”。不是遥远的观望,也不是对美好生活或困苦人生的假设和想象,而是走到线下、接触人群、亲身体验。

 

除了演唱会气氛与酒精高度契合外,歌词中对情绪恰如其分的点缀,也促成了“演唱会+酒”和“清醒蹦迪”的发生。

 

伍佰演唱会就是兼具两种元素的佼佼者。独特的“KTV”式演唱会引得无数观众踊跃参与,而在他的代表作品《突然的自我》中:“那就不要留,时光一过不再有”以及“来来来,喝完这一杯,还有一杯;再喝完这一杯,还有三杯”,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以及喝酒的“邀约”都激发了观众“微醺”的热情;

 

而在五月天演唱会上,带酒的限制让带养乐多《干杯》成了五迷们不约而同的默契,酸奶代替酒精,喝出了浓烈气氛下的醉意。但仍有粉丝想要坚持“干杯”,偷偷带酒也成为了一条专属于五迷们的演唱会潜规则;

 

李宗盛《给自己的歌》中歌词写道:“我问你见过思念放过谁呢?不管你是累犯或是从无前科,我认识的只有那合久的分了,没见过分久的合。”歌迷取最后一句的谐音成梗:“‘汾酒’的’盒’”,带着汾酒及其包装盒进场。

 

狂欢气氛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太过稀缺,而现实也往往要求我们展现更为理性的一面。但人的情感、情绪需要找到契合的场景、节点、媒介才能得以释放。惟此,人对现实的感知才能有更具体、更真实、更有温度的触碰。

 

于是,也就有了年轻人演唱会带酒清醒蹦迪的场景,有了惊现花样COS的上海万圣节成为“万梗节”的笑谈。

 

“在温柔里干杯,在倔强中知足”,演唱会时,手中和心中的酒,就是最真实的存在,它的温度、气泡以及滑入喉头时的刺激,都在真实地提醒——

 

我们活着,且热烈。

 

阅读 94502
我的 我的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