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晓娟
“刀姐,最近流行***的这个牌子的酱酒可以屯不?”
“如果想屯,要看屯来干啥,您是做生意还是屯来自己喝?如果是自己喝,建议您先买一瓶试试,看看口感是否喜欢,如果屯来想做生意,不太建议,毕竟品牌沉淀和张力不够,未来预期不太明朗。”
“刀姐,这款酒值不值得入手?”
“稍等,我打开尝尝。后调偏甜,我自己不太喜欢偏甜的酒,看您平时偏爱什么口感的酒,能不能接受它的甜”
……
22:01,刀姐的抖音直播间“星刀姐说酒”准时开播,身穿居家T恤、脚踩拖鞋、手握蒲扇的邻家范刀姐和酒友们开始了今天的“畅所欲言”;
00:13,“星刀姐说酒”直播间“到点收摊”。在今年已经完成的140余场直播中,像这样的跨夜直播屡见不鲜,但对于直播间的朋友而言却仍有些意犹未尽。
大家都喊的“刀姐”,在圈内的名字叫做“胡一刀”。仅凭想象,人们很难把金庸笔下那个满脸虬髯的糙汉和她联系起来。但当你看过刀姐的视频和直播,她就会用豪气与细腻告诉你,侠女之名,名不虚传。
2020年,胡一刀看到了线上渠道的机遇,决定放下传统终端,去开拓新的世界。经过四年多的坚持,“刀姐”这个IP已经成为了酒圈的“金字招牌”,她身上的“侠味”也为这个IP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无畏前路,星光终不负
胡一刀的身份是乐见传媒创始人、星刀姐说酒矩阵账号的主理人。作为酒圈内大家熟知的kol,她的账号全域垂类粉丝数量达到100万+,陪跑和孵化成功数十个中小型品牌、酒庄和酒厂,并先后受聘为多家知名酒企的品鉴官和推荐官。
要想成为高手,内功修炼必须扎实。今年是刀姐做酒的第19年,也是踏入线上的第四年。正是在酒行业的深厚积淀,给了她游刃有余的资本。
刀姐所经营的公司主要涉及供应链、培训和直播,除此之外便是“乐见酒评”短视频与文章的输出。在对外培训方面,她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酒厂必须要有足够的优质酒储备,保证酒质;其二,是只选择由一把手或者有话语权的酒二代直管的酒厂。酒厂实力要过硬、领导要懂行,这两点看似简单,却给出了品质和保证沟通顺畅,项目落地的核心门槛。
在自营业务方面,刀姐的内容输出扎实,粉丝粘性强,无论是分享还是带货都能获得高流量与高曝光。而这个在酒圈颇具知名度的IP,则是她40岁后,更换赛道二次创业的成果。
2020年,乘着抖音爆火的东风,她开始拍酒类短视频并在抖音平台发布。之所以没有选择入驻京东、淘宝,刀姐有着自己的考量。她说:“在西凤就职期间,让我对京东、淘宝这类货架电商有了充分的了解。这两者是偏向供应链的,适合经销商,但绝不适合打造IP和人设。”而自媒体时代,需要做的,是打造个人IP,获得一定的话语权。
2020年,刀姐专注于酒厂拍视频,只注重输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酒厂与网友的距离。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她意识到:如果只是一直在拍视频,没有变现的路径,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很难坚持。
于是到了下半年,她开始尝试做直播。当时,抖音电商还尚未真正崛起,更不用说比其他行业滞后的酒行业。如今回过头来看,刀姐毋庸置疑地成为了整个酒行业最早开始做自媒体电商的一批人。
那时,抖音甚至直播电商还属于新生事物,刀姐在收获打开创业新路的激动与欣喜之余,面临着对新渠道的探索需要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身边还充斥着诸多不理解与质疑的声音。
刀姐回忆道:“早期我拍了很多古装、反串的视频,但后来都没有发布,因为我家人反对,不让发。”开始直播后,这种不理解开始从身边人扩散到了圈内好友,“刚开始,好多酒行业认识的朋友都给我打电话,第一句话就是问我‘刀妹你是不是遇到事了’。”
随着短视频的普及与抖音电商的飞速发展,不被家人和行业内的人理解的局面很快扭转了。刀姐说:“2020年酒行业的朋友还觉得我是遇到困难了,2021年有些在劝我,2022年不再劝我了,到去年、今年,有些朋友开始让我去他们公司或者酒厂做培训。”
对于最开始受到的阻力,今天的她表现得很淡然。她说:“无论是拍视频还是做直播,我是系统地去学习过的,绝不是脑门一热的决定。而他们当时都还没有接触过、了解过,所以也很难从同一个视角来看待新事物,这也是正常的。”
“网红”这个词是很多人都向往的,但对刀姐而言,她不愿意被这样称谓,在她看来,这是一份需要敬畏心和认真对待的事业。不仅需要沉下心修炼自我,更要向前看、向远看,要比别人看得远,要可持续发展才行。
人生如酒,快意且徐行
对于酒,刀姐总是充满感情。在她的回忆里,小时候为父亲打酒不小心洒身上的场景总是在脑海里浮现,就像身上的酒香一般挥之不去。那些岁月和酒在她的身上悄然刻下烙印,而这,也成为了她选择酒业作为创业赛道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她身上另一个显眼标签就是“胡一刀”的名字。据刀姐介绍,之所以叫“胡一刀”,一方面是因为她从小就被父亲当做男孩儿培养,并十分崇拜武侠剧中主角们快意江湖的潇洒;另一方面在酒业这个男女比例极不平衡的行业,胡一刀的“中性”恰到好处,且刚好能贴合自己爽快的性情。
和“爽快”相比,刀姐在事业上呈现出更多的则是“沉静”和“果决”。
2005年从房地产跨界做酒,五年时间下来,刀姐的酒业公司已经小有成就,但在她看来,公司的快速发展下潜藏着很大的瓶颈。
2010年,在一次1919杨陵江做东组的酒局上,让她坚定了要换赛道的决心。
她说:“很明显地感觉到我跟其他人没在一个圈层,当时的我作为乙方很难有品牌方和甲方的思维和高度。这让我真正意识到,乙方只是一亩三分地,边界很狭窄。”
这场局之后,刀姐开始寻找换赛道的契机。
2012年得到了去西凤酒厂任职进修的机会,仅考虑了两三天,刀姐便放下当时仅3岁的孩子和仍处在快速上升期的公司,“清空”自己只身往北入职去了。直到2016年,由于身体原因,离职酒厂,此时的她是一名癌症患者。但是,她乐观的感觉“死不了”,所以不能停滞不前,于是开始攻读MBA提升自己。
2019年,抖音热潮引发了刀姐的好奇,短视频自媒体的巨大势能让她意识到:这个赛道值得研究,从此开启了她人生新的篇章。
除了儿时的回忆加成,选择白酒作为终生事业,刀姐还有着更朴实也更洒脱的理由:“白酒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有基础,有故事,纵观所有行业,酒业的品牌溢价能力更强,是天生适合深耕的行业之一。而且酒业作为典型的传统行业,在很多方面都更滞后,从商业思路、销售体系、营销方面都更有机会。
爽快、洒脱,刀姐的人生如大侠一般恣意,每个转折点都充满着快意和果决。但也如一坛美酒,经过时间的培育与历练,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呈现出别有的醇厚饱满、甘冽芬芳。
虽然当年是为了“谋生”奔赴山海,但对于人生追求,刀姐说:“每个人追求是不一样的,如果全部把追求放在钱上面,我觉得这个人是空洞的,能找到既喜爱又能谋生的事业,是人生一种幸事!”
后记
从入职房地产行业,到进入酒业创业,再到入职酒厂,最后扎根酒类电商领域,胡一刀每一步走得都很稳,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也许在外界看来,这是一种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但只有她知道,这是因为看到了行业的变化,并对整体的经济形势有一定预期。
她说:“虽然现在很多经销商都在说不好做,我们的销量也受到影响,但我个人来看是没那么悲观的,甚至是未来可期的。我们现在走得很扎实,既不为收割酒厂,也不为收割消费者,只为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与酒业结缘19年,胡一刀不再只是为酒厂提供服务,更成为了酒业在C端的发声口。这样充满酒香与侠气的“刀姐”,在一方小屏中闯出属于自己的大江湖。
如今,在星刀姐说酒直播间的消费者,不仅有资深酒友,甚至还有喜欢cosplay的“二次元”;不仅有国内酒友,还有常居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华人华侨。大家是因为喜欢酒、喜欢刀姐才聚到一起。这是她的“酒谷”,更是她的能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