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行业很冷,酱酒很热
观点持有人:左右脑策略咨询董事长权图
关键语录:“目前酱酒市场实际还是处于一个培育阶段,这个市场若想要被放大、成熟,还将需要五年时间。”
回归是必然趋势
这次白酒行业调整深度和强度均大于1998年-2003年的那一轮调整。从今年的形势来看,二三季度会更加困难,因为一季度厂家还可以压货给经销商,但二三季度被资金占压的经销商无法再抽出资金进货,厂家将感到严峻的压力。不过到2014年,随着库存逐渐被消化,供需进入良性阶段,主流品牌价格将逐渐回升,茅台、五粮液还将是价格参照的标杆。到2015年,行业会基本完成修复,开始进入稳步回升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中小型企业会被淘汰,高端政务市场会持续受到压制,企业回归市场、回归消费者、回归渠道是必然。现在对于行业来说,可怕的不是调整,而是调整中行业没有一个积极应对的办法。
酱酒前景广阔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品类都会面临同样强度的调整,在我看来现在行业遭遇的寒冬并不会完全发生在酱酒这样品类上。
首先,酱酒溢价能力依然很强,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高品质、健康型白酒的增长一定是未来的趋势,我所掌握的数据表明,2011年酱香型白酒销售额超越了清香型白酒,成为市场第二大香型,这说明酱香型白酒已经从以前的小众小型向大众香型转变,未来五年,酱香型白酒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千亿元,酱酒将持续稳健发展。
其二,资本将成为推动酱酒走向规模化的一个驱动力,据我预测,到2015年新进入的酱酒资本将达到500亿左右,而这500亿将成为推动酱酒的成本。而进入酱酒的大资本都拥有产业进行调整的资金实力,将对整个行业有大的提升,而今年行业的变化,也将会挤掉部分中小资本的泡沫,但有利于行业发展。
目前酱酒已经形成茅台镇的核心产区,赤水河也成为了一个黄金产区,多产区的形成,会导致酱酒风格多样化,导致酱酒细分品类的出现,并且主产区的形成将快速提升酱酒产业的升级,导致酱酒的市场规模效益将快速放大。酱酒目前在四个价格带中都有空间,主力价格带虽然形成,但是还有大量的价格空白。主流酱酒品牌应放眼全国,不要集中于单个市场,酱酒应形成贵州50亿的核心市场,山东、河南、广东、福建等30亿的重点市场,陕西、内蒙、辽宁上10亿元规模的扩展市场。
茅台一枝独大将被打破
不过,酱酒的前景虽然好,却有着品牌和渠道资源缺乏两大短板,所以应该走品质、品牌、文化的营销之路。主流酱酒的品牌要围绕消费者,才能拥有渠道,让品牌饱满。
去年,排名前十的酱酒企业中,茅台占据了酱酒整体销售额的一半,郎酒的酱酒销售规模超过60亿元,习酒和国台规模超过10亿元以上,除此之外金沙回沙、青酒、武陵、珍酒、丹泉、仙潭等排在前十位的企业,销售规模均达到数亿元,这在五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在未来酱酒市场茅台一家独大的情况将会打破,中国酱酒的规模效益将快速放大。目前酱酒市场实际还是处于一个培育阶段,这个市场若想要被放大、成熟,还将需要五年时间;未来五到十年,中国酱酒阵容一定会拥有5到10个具有全国性市场的品牌,而酱酒本身具有的全国性基因也将使其出现10-20个泛区域品牌。对于经销商来说,应该选择可操作性的产品,并关注有抢跑意识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