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寒冬·活法(上)

糖酒快讯2025.10.03

导读:“领先半步”的智慧,顺境中的扩张策略。

文 | 阿锦

 

没有人能想到,张先生和朋友在2011年合伙开的那个大小不过几十平米,总投资不过几万块钱的烟酒店,能成长为华东某城拥有7家门店、年销售额达到2亿元的企业。

 

2011年,白酒行业正处于“黄金十年”最好的时候,而处于时代潮头上的他们相信,只要肯干,就一定能开创一番事业。

 

张先生公司的成长没有秘密,用他的话说,是永远比竞争对手快一点。

 

是以当同行还在坐等客户上门时,他们开始送货上门;当同行开始送货时,他们已系统化地开展客情维护;当同行也维护客户时,他们开启专业化服务和异业合作。

 

那时的机会似乎俯拾皆是,而如今酒业寒冬,无人幸免,张先生和他的合伙人同样面临生意难做的困境。

 

时代剧变,过往的经验法则面临挑战,一个问题自然浮现:他们赖以成功的“领先半步”的智慧,是否还能指引他们穿越周期的迷雾?

 

本文希望通过回顾这家企业的成长轨迹与当下抉择,探寻其如何将“领先半步”从顺境中的扩张策略,转化为逆境中的生存指南,并思考这一理念在行业周期波动中的持续生命力。

 

逆势增长的电商

 

在行业艰难的2024年,张先生公司的电商业务却逆势增长,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他们电商起步不算早,2023年才开始,当时还面临厂家亲自下场,不愿授权等问题。

 

但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他们在几个外卖平台做即时零售,“比如进驻京东,以前叫‘京东到家’,后来叫‘小时购’,客户下单之后,就直接配送。”

 

张先生公司在当地的几家门店,成为即时零售的根基——实体店能背书,也能快速配送。

 

线上线下联动,推动业务攀升,便有了一个还不错的开始,“当年做了四五百万。”

 

后来,他们公司申请到五粮液一个视频号的授权后,便在抖音开了两个直播间。

 

虽然不是8代五粮液,而是周边和开发品的授权,却也在2023年做了近千万元的业绩。

 

2024年,他们加大投入,增加网点数,注册新品牌,引进人才,正式成立电商公司。

 

电商业务就做到了2000万。

 

电商利润微薄,像他们一样上了规模的,其实很大概率会亏钱。

 

2000万的业绩,基本保持盈亏平衡,也是很能打了。

 

尽管短期并不能带来可观的利润,但在行业周期性调整的当下,增加电商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规模,保证现金流的正常滚动。

 

当然也是这家企业试图构建一个更加多元的业务矩阵——长期来看,借助线上渠道能抢占市场入口、沉淀用户,以及增长品牌曝光,能为未来的行业复苏提前卡位。

 

这是一种风险分散策略,毕竟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仅仅是电商业务,已足以让人窥见这家公司领先半步、主动破局的风格。

 

显然张先生及其合伙人的思维,从未局限于做业务,而是做企业。

 

正是有此远见,这家企业的战略优先,始终高于暂时盈亏,且贯穿企业发展始终。

 

扫楼扫出大客户

 

2011年刚入局,他们以团购为主,当时就面临所有创业者都要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没有客户资源。

 

张先生有近十年的销售经验,却长年出差在外,并没有太多本地人脉。

 

“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销售工作,最早在某快消品企业,后来跳槽去了一个家电企业。”

 

他在那家家电企业担任市场经理。因为销售调动频繁,以及家庭因素,他打算自主创业。

 

“合伙人有我们当地酒厂工作背景,非常了解酒水行业,我们就开始做酒”。

 

酒水行业太吃人脉,“这个行业没有技术含量,没有专业壁垒,门槛低,但凡有点关系、有点资金就能开店。本地有近2万家烟酒店,行业竞争大,这是最难的。”

 

好在他们有销售经验,而且张先生的合伙人在酒厂也负责销售业务。他们选择一种最原始的方式开拓市场——上门找客。

 

“就印传单,到写字楼、产业园区去扫楼。那时很少有烟酒店会去主动跑客户,主动拜访单位客户,但我们那时就这样去做了。”

 

只是他们走进任何一栋写字楼,敲开任意一间办公室的大门,都有极大可能被前台拒之门外,又或遭遇冷眼相待。

 

很多人难以忍受,这却是销售的日常。他们必需习惯在拒绝中寻找机会,在冷眼中建立信任。这是一个合格销售应有的看家本事。

 

张先生他们扫楼极有效果,“好多合作至今的大客户,都是当初扫楼跑来的。”

 

最让他自豪的是几个医疗行业的客户,“达成成交后,他们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客户,这些关系维持到了今天。”

 

而且2011年前后,很多烟酒店还是传统坐商,他们就已开始送货上门。

 

不是坐等生意上门,而是主动开拓。原始的销售方式,为他们积累了第一批忠实客户,“我们的经营理念,比普通烟酒店要领先一点。”

 

服务的壁垒在专业

 

越来越多的同行也送货上门,张先生他们的优势不再明显。2014年前后,在客户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他们开始做客情,着手建立客户档案。

 

客户档案包括姓名、电话、地址、生日、家庭住址等等基本信息。他们那时还没有专门的业务员,记录信息都是门店店员。

 

到了月底,张先生他们会核算销售和利润。会员达到一定级别,可以进店领土鸡蛋,“核心会员过生日,就送生日蛋糕,甚至组织客户旅游。”

 

店员还会跟客户聊天,“家里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有没有喜事,就是闲聊,要聊到有用的信息,就在那之前去做回访。”

 

他们就是这样维护优质客户,增加消费者粘性,且维护客情的同时,又增加一次到店销售的机会。

 

这是一项很细,且需要长期去做的基础工作,张先生他们做得很实在,且一直坚持至今。

 

现在,每个月开例会,他们的业务员会重点分析客户情况,“和去年同期对比是什么情况,该做怎样的客情。我们有一套完整的客户资料,应对也比较精准。”

 

 “刚开始的时候蛮难的,但只要做到品质保真、服务到位,是能得到他们认可的。认可我们,认可你这个人,他们会帮你转介绍。”

 

做客情张先生有自己的见解:别人都有的服务,不叫服务,只有别人没有而我们有的,才叫服务。

 

这家烟酒店渐渐上了规模,团队不断扩大,开始了公司化运营。张先生公司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变得专业、深入,“服务的差异化,是突出专业,我们的定位就是专业做酒的酒商。”

 

早在疫情之前,他们公司就提供了酒水鉴定服务。酒水鉴定需要资质和专业度,而他们为此专门培养了人才。

 

“我们业务员,整体学历、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我们愿意花钱,让业务经理、销售骨干去进修、学习,考取国家级品酒师、红酒认定、老酒鉴定的资格,就是要提供不一样的服务。”

 

酒水鉴定这件事儿,他们早在疫情之前就在做了,至今也有六七年的光景。服务是免费的,客户反馈很好,据说实打实地帮他们避了坑。

 

张先生说有个人在山西某酒商手里买了30来箱青花汾20,价格很顶,每瓶才200多块钱,而当地当地正常进价是在370元左右,市场售价大概是400元。

 

他们业务员看了,知道是买到了假货,但对方不信,自己找了鉴定,“结果全是假的。”

 

他退了所有的酒,重新在张先生公司下单,生意就这样成了。

 

“我们就是一个一个去积累。很多人不理解烟酒店,觉得没有人气还能生存,其实只看到表面,没到背后的努力,没看到我们去跑客户,去维护客情。”

 

当所有人习惯“坐商”,他们送货上门;当所有人做服务,他们强调专业,“跟竞争对手比,我们总有一点优势。其实这两年很难,但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了。”

 

只是,市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转向。就在一路向好时,敏感一点的已察觉到行业的寒意。张先生那曾经顺风顺水的事业,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在下篇中,我们将着重探讨这家企业在酒业寒冬时,是如何应对的。

 

阅读 1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