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卫东密集亮相央媒,“金句”背后隐藏什么硬逻辑?
“茅台时空”详尽梳理了央媒以及茅台内部报道,管窥这位茅台新帅的思路与方向。
01 “生产是我们的天职”
“生产是我们的天职,疫情期间抓好生产就是对抗疫的最大支持。”从人民日报的报道中,可以看到,高卫东对茅台发展的首要思考,在于如何做好主业稳增长。
高卫东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介绍,从2月13日开始,在保安全、保投入、保质量的前提下,茅台按照应开尽开、能快则快的原则,启动了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到4月底,全集团已经复工项目48个,复工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总投资超过了100亿元。复工复产至今,集团没有发现一例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其实回溯高卫东履新茅台集团后首先调研的11站,茅台酒扩建技改项目现场、制曲一车间、包装车间、茅台职工医院、习酒公司、201厂、301厂、中国酒文化城、质量部、勾贮车间、制酒十八车间,可以看到,生产质量和产能提升早已成为他最先关注的内容。
无论是3月30日的三轮次产酒还是5月9日的四轮次产酒,高卫东等集团高管都在第一天清晨5时30分,走进车间班组尝新酒问生产慰员工。
每个轮次产酒第一天到车间,这是茅台的传统,但是从高卫东两次调研报道相同的“关键词”,可以看到一些信息。
第一个关键词是“传帮带”。
茅台作为生产型企业,产质量一直是茅台发展的重中之重,每年茅台酒的销量很大程度上由产量决定,只要产量提升,就会影响未来4年的茅台营收和业绩。
2019年度的茅台酒产量,较近30年来的历史平均水平,高出了 3 吨多;2020年二轮次基酒达到自2015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在茅台生产逐年向好的基础上,如何稳定并提升产质量,茅台酒生产作为传统工艺,经验传授很重要。
“茅台时空”曾在制酒车间了解到,同样的上甑摘酒工艺,只要方法稍有差池,不仅会减量,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一滴酱香都没有的极端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高卫东在调研时会着重强调,“车间技术骨干要沉下身,做好技术指导;班组骨干和老员工要精诚合作,带好队伍,让年轻员工尽快成长起来。”
第二个关键词是“立标杆”。茅台酒基酒优质稳产,离不开每一个车间的共同努力。因此高卫东要求,各车间要在产量质量、管理、创新、党的建设上争当排头兵,争比进位,凝聚战斗力,提高产质量。只有立标杆、树典型,才能给落后者压力,进一步推动全公司生产高质量发展。
第三个关键词是“建队伍”。无论是通过程序化制度建设,培养一线技术骨干力量,还是通过“找问题找措施找目标”讨论解决员工后勤实际需求,在高卫东看来,这些都是生产质量的保证,也是茅台高质量发展的抓手。
“所以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唯有静心做好产品,做好准备,方能接受考验、化危为机,以不变应万变,所以茅台将始终坚持质量为本,一丝不苟地做好这瓶酒,矢志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最放心的产品。”面对疫情大考,这是茅台给出的第一份答卷。
正因为稳住主业,茅台集团和旗下习酒公司、茅台生态农业公司等相继发布合计近700人的招聘启事,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扩大就业保民生,彰显茅台担当。
2020年一季度“开门红”的事实也证明,茅台只有防疫情、保复工、抓品质、强品牌,做好主业稳增长,才能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02 “这是我们最想做的事情,也是茅台最该做的事情”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关键就是要做好分内的事,2020年,也是我们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年,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所以就茅台而言,怎么样做好主业稳增长,扩大就业保民生,怎么样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做得更多做得更好,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我想这就是我们最想做的事情,也是茅台最应该做的事情。”
从高卫东在央视阐释的观点中可以看到,助力脱贫攻坚做贡献是茅台面对疫情大考给出的第二份答卷。
茅台对口帮扶的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2019年虽然已经摘帽、出列和清零,随着贵州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打响,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于茅台有着重要意义。
除了主持召开党委会,4月1日,高卫东赴道真县实地调研。“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特别是90天的关键期,茅台要进一步提高站位,保持头脑清醒,盯死看牢。在重点帮扶的六个村已经实现减贫摘帽、全面清零情况下,要确保不能出现一户返贫情况,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高卫东调研讲话已明确,“全力支持道真县发展,坚决防止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是茅台接下来要抓的又一件大事。据悉,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今年茅台又专门明确了79个支部,在历年来累计支持近3亿元的基础上,又安排了4000万元资金,帮助道真县发展集体经济、特色产业,抓好疫情防控。确保“真帮实扶、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的“三真”帮扶不打折扣。
除了致力于帮扶道真,茅台还捐赠 28,144.41万元用于支持仁怀市茅台酒酿造用有机高粱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
这些举措的意义,在人民日报报道里高卫东的表述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站在新起点,我们深知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筑牢‘质量、安全、环保’这三条生命线,也离不开‘担当’这个精神要素,因为我们代表中国品牌。”
03 从“尖刀连”到“攻坚队”:疫情时期抓营销
疫情之下白酒行业的改变,目前有一个观点比较集中,那就是行业龙头集中度会不断提升。
5月10日,高卫东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明确阐述自己对于疫情当下白酒行业趋势的研判:“习近平总书记讲,这次疫情是一次大考。以茅台所在的白酒行业,考得最为直观、最为直接的,应当就是消费场景、消费方式、消费理念的变化,我们同时感到,唯一没有变、也不会变的是,人们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对于包括茅台在内的白酒行业,行业趋势确定后,营销是生产之外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高卫东其实已给出了面对疫情大考的第三份营销答卷。
早在3月26日,高卫东在调研时称营销系统是集团的“尖刀连”“攻坚队”,事关企业战略和发展大计。在近年来有关茅台的报道中,这是第一次看到以军事术语形容营销系统的地位,也凸显当下空前特殊的市场环境里,营销系统在茅台工作中更为重要的使命。
会上,高卫东对营销系统下步工作提出的五方面要求包括:一是优方式,主动学习、科学设计、系统谋划,精准把控市场,把“茅台销售”打造成行业领军模式;二是聚客户,转变销售方式,建立同客户间的平行关系;三是调结构,促进销售工作提质增效;四是解难题;五是守底线,建好团队,管好队伍。
4月底,高卫东等集团高管在深圳同广东经销商交流座谈时,再次表示,茅台集团营销系统员工和经销商朋友要进一步以“找问题、找措施、找目标”为方法和抓手,优化市场营销工作,调整营销策略与模式,开拓工作思路和方法,形成团队合力。会上,高卫东还提到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茅台家族产品的聚合营销。
04 “千亿不是终极目标,而是新的起点”
疫情后作为行业“定盘星”和“风向标”的茅台,到底怎么走?茅台这位酒业“老大哥”,如何带领众兄弟恢复伤口、笃毅前行?
高卫东给出的回答是:深挖根源、刮骨疗毒,全力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提升茅台活力、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做久。
无论是与华为战略合作推动新基建发展和“智慧茅台”建设,促进现代科技与传统酿造企业深度融合,还是发起自下而上、覆盖全集团的“找问题找措施找目标”大讨论,都彰显出高卫东通过夯实基础推动茅台高质量发展的第四份答卷。
“茅台的管理水平,与一流的品质不相匹配,与一流的品牌不相适应的问题;以及茅台发展质量还不够高、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梳理高卫东最近的讲话可以发现,守住“质量、安全、环保”三条生命线,成为高频词。
在他看来,“千亿”不是终极目标,而是新的起点。在千亿光环下,如果看不到茅台的问题,看不到茅台发展中的风险,看不到茅台前进中的危机,这才是最大的问题、风险和危机。
由此可以看到,茅台找出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不只是契合2020全面开启的茅台“基础建设年”,更要找到疫情当下企业成长的方法与经略,不断提升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除此,高卫东于4月29日主持的党委会还提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词:既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落实孙志刚书记“定位、定向、瘦身、规范、改革”和谌贻琴省长“高质量发展,大踏步前进”的现实需要。要以当前正在开展的“三找”活动整改为契机,纵深推进企业改革,进一步优化调整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着力从体制机制破解企业改革发展难题。
2020年,贵州茅台集团正站在全新的起跑线上。高卫东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明确指出,未来将紧紧围绕“定位、定向、瘦身、规范、改革”的战略要求,筑牢“质量、安全、环保”三条生命线,积极倡导白酒行业“竞合”发展,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大踏步前进。
在观察人士看来,高卫东提出的四个思路,契合“高质量发展和大踏步前进”这一重要课题,不仅是推动茅台行稳致远的迫切现实需要,也将继续助力茅台应对疫情大考,为全省发展大局不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来源:茅台时空
编辑:王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