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渡宋宴·我适物自闲 | 美酒启示录14

1个月前
白酒极致雅集

文 / DJ

周六乱翻书,从顾随《中国经典原境界》到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偶感于前日“李渡宋宴·彭城怀古”、今日“李渡宋宴·(南昌大夫第)我适物自闲”,随手录下《诗品二十四·清奇》一则: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

晴雪满竹,隔溪渔舟。

可人如玉,步屧寻幽。

载瞻载止,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

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诗酒一味,此即一种写照。

顾随心中,宋诗有种“石磬之音”,也让我们显见李渡宋宴的“清樾之色”,其声色之清奇雅丽,层面之高蹈别致,若用《诗品二十四》之“典雅”、“绮丽”两则形容也无不可。

《诗品二十四·典雅》: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诗品二十四·绮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馀水畔,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尊酒满,伴客弹琴。

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眼下《白酒总裁参考》正为“李渡宋宴”及“李渡酒庄”书写前尘往事。文首一节即是“从诗文的津口进入千年李渡”。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吟唱着晏殊的《浣溪沙》转入李渡、李渡酒、李渡宋宴的历史溪流,虽一苇亦可僦渡。

历史上,李渡镇一直隶属临川而非南昌。临川,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名声显赫——晏殊、王安石、汤显祖,竟都出自临川。作为中国文脉上的重镇,临川堪与临安、金陵、成都媲美。

临川四梦,是汤显祖一生最大的成就,最得意的《还魂记》,也便是今天戏曲舞台上长盛不衰的《牡丹亭》。

于今,昆曲《牡丹亭·游园》的经典唱段与“国宝李渡宋宴”如影随行,于江西名胜滕王阁低吟,“江南第一官厅”五凤楼浅唱,这一意蕴如宋瓷,泛着温润的人文之光;声情似昆曲,令人心醉神迷的“沉浸式体验”,被业界誉为白酒极致雅集。其立意之高妙脱俗,细节之丝丝入扣,让人置身筵席之中,却神驰于“文化造极的赵宋之世”。

此“造极”之论,出自陈寅恪先生对宋朝文明的推崇。他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另一位当代学者余秋雨以更宽广的历史视角,对宋代文明生态重申着这样的尊崇。他在《中国文脉》一书中,一语截断世界历史的横卷面,写下“宋代的辉煌,在当时的世界上实在堪称独步。”并饱含深情的描述:“宋代,最值得重视的是它的文明生态。一提它的文明生态,它完全改变了形象,立即成了一个繁荣、富庶、高雅、精致、开明的时代,稳坐在中国历史的高位上蔼然微笑。”

当众多中外文化大家倾情于宋代文化,他们的心中同时充溢着流动千年的华夏精神高格,以及从士族心灵的高峻流淌而布的文化恒沙,它们可以是灵妙的绘画、雅致的书法、致极的瓷器……当然也应有品极的美酒。

这也有理由让我们相信,虽然李渡国宝窖池遗址目前被考古界断代于元代,但古窖之下,一定还藏在更为繁盛的宋代李渡酒“前世”,因为只有在宋朝这样的前世今生中,才有成就元代李渡美酒以及当今李渡宋宴的精神高度和风仪细别。

版权作品,未经糖酒快讯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糖酒快讯
8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