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都很难,上市公司中,包括白酒、啤酒、红酒、黄酒等酒水企业,除了像茅台、五粮液、张裕这样的头部企业外,大多数企业都受到了影响,区别也就是业绩下滑的比例不同而已。
而对于各个地区域,担负着主要就业岗位的提供者和地方财政的支持者,这些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而言,今年的日子会更难一些,如果还按照传统的思路、不能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很有可能会消失一大批、、
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如果能与时俱进,抓住这次机遇,能利用这次危机,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比正常情况下,要高的多。
1、重新定义你的企业
从实践的角度来讲,任何企业的重生、突破都是企业家本人的重生、突破。因为瓶颈总是在瓶子的顶端,如果你想你的企业成为华为那样的伟大企业,那么你首先要有任正非的格局和情怀。
企业的重生之路,首先是企业家个人的觉悟、 重生。
市场是个好老师,一方面给你出各种各样的难题,一方面又能让你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快速成长。
因为今年疫情的原因,被很多人看衰,但所有的新机会都躲在“黑天鹅”的危机背后。个人的判断,眼下恰恰是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将会出现国产品牌代替进口品牌,健康属性的品类代替传统不健康的品类,不接地气的老品牌也会被新场景标配下硬性刚需的新品牌所替代,小众品牌来势汹汹,也在不断的蚕食传统企业的市场份额。
这个时候从新定义:
我是谁?
我的企业是做什么?
是最怎么连接客户的?
依靠现在的提供商品的方式,是否能保持现有客户不流失,新客户持续增加?
怎么才能保持企业业绩的持续性增长等?
光想好了还不行,还得干,想干事找对人是关键。
2、找对人
一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也就是个从0到1的过程。能够发展的又快又好,要么是企业老板很能干或者请的总经理很有水平,又或者第三方的咨询公司很厉害,但不论谁在中间起的作用比较大,最重要的一定是干对了一件事,就是通过快速试错,快速迭代,找到了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除此没有其他可能。
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发展模式,这个过程无疑是很痛苦的阶段,迈过去了就能迎来快速的发展期,探索不出来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要么倒闭,要么一直在温饱线边缘挣扎。很多企业自己探索了很多年,依然迷茫,找不到方向。
全国有几万家中小酒水生产企业,做好这一步的企业,比例非常的小,为啥这第一步这么难,原因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a、这个事情只有企业老板干最合适
大多数中小型白酒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都不太乐观,而快速试错、快速迭代,需要企业完全信任和放权,但资源的使用和调配,在一般中小企业视为老板的禁脔,所以这个活老板干最合适
这个环节核心能力是:需要有创意有拼劲,能玩命尝试各种机会,找到企业发展的基础。创意方面的重要性能占70%,所以最好找个经验丰富的商业咨询顾问就非常的重要了。执行层面,需要有个能干的销售副总狠抓执行力。
这个阶段企业最需要的能力是会干,能干会增加结果的确定性和修正执行过程中的瑕疵。
b、能力错配是常见的矛盾
一般中小企业,喜欢使用在大企业工作过的各级经理,来企业做管理,觉得大企业出来的人,见识广、水平高。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绝大多数合作都会在磨合期就分道扬镳,少数能留下的也不会超过3年。
很多老板和经理人对这个事情想不通,企业老板觉得请来的人,工资高、要求高、脾气大、本事小,加上身边三亲六故等等的“忠言”,觉得请人亏了。
经理人也很难想通,不外乎觉得企业不正规,老板朝令夕改,公司各种不干正事又团团伙伙的人特多,开又开不掉(都是老板的亲属或者什么关系的人),自己抱着极大热情来工作,发现想做事没资源、想干事没团队,跟老板沟通好的事情没下文等等。
其实问题出在哪了?是企业发展阶段和经理人具备的能力,出现了错配。中小企业需要通过“快速试错、快速迭代”的方式,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经理人的能力范畴,一般经理人是在已经验证可行的模式基础上,去做复制和扩张,但要求他去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这个他们真的做不到,因为这是老板(商人)和高级操盘手的才具备的工作能力。
具备这种能力的操盘手,市场上非常的少,一般都自己创业去了。即使你能请的来这种人,你确定你能付得起高额的薪水以及不确定的出成绩的时间周期?
c、咨询公司和商业顾问的作用
其实这个阶段,大多数企业是请不起咨询公司的,自己资源太少,咨询公司费用又高,完全不对等。
而一年花个几个员工的工资,请长期合作的商业顾问就非常划算了,因为干的活都差不多,但费用要低得多。而且长期合作的商业顾问,能利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高认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迅速帮企业梳理出发展方向、路径,在执行阶段既能提供多种思路方案,又不牵涉企业内部的人事和利益,是这个阶段企业发展的好帮手,也是老板的贴心人。
3、做对事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整体上还处于订单来源的不稳定期间,说是靠天吃饭、凭运气发财也不为过,那么对于中小企业来讲适合的发展路径是什么?
a,洞察力
人与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认知上的差距,带来人生结果的不同。
普通人是为了不能预知结果、改变结果而焦虑,优秀的人会为了改变结果而去改变原因,而最优秀的人改变思维模型。洞察力其实就是用模型化思维,透过现象快速看透事物的本质,自然做事的成功率和效率要高的多。其实做企业同样如此,这也是为什么能持续增长的企业,都会长期请认知水平比较高、实战能力比较强的咨询顾问或者咨询公司合作的原因。
b,消费者感知到你“产品或服务”的好,才是真的好
就像人是通过理解一个个有自身含义的词汇组合而成的语句,去了解一件事情本身一样。消费者也是通过受到特定的引导、体验、共鸣、认知、认可、认同等方法论,被品牌商拉进统一战线,最终达成“共识”型的名酒,这个路径跟茅台、汾酒、五粮液以及所有流行酒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你看茅台酒的好,是怎么从自己说好,到变成高端酒的好。
海底捞服务的好,是怎么从自己说好,到消费者都说的好。
格力空调的好,是怎么从自己说好,到使用者都说的好。
产品的好是基础,是否成为流行酒,酒好只是一部分因素,怎么通过文化、社会、体验等各种因素变成了消费者“感知到的好”,才是营销的核心所在,才是流行的关键。
c,怎么做到消费者“感知”到的好,又能通过这个过程完成市场培育和渠道构建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无论是产品还是通过样板市场的验证,形成适合企业的模式,然后去做复制和扩张而已,这本就是现在中小企业的强项,难得是怎么寻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也就是找到创新和营销最佳契合度的结合方式。
在洞察到机会后,从MVP(最小化产品和市场)--快速试错--反馈(KOL绑定)--迭代--试销(KOC种草)--传播密度--穿透--引爆=(PMF产品和市场完美契合)模式成型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从创新+营销=中小企业成功路径底层逻辑的组合玩法,实战型强,成本很低,成功率非常高,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复杂对不。但核心在实际操作中的几个注意点:
1、不同量级品牌力的企业,不要去瞎学,只有思维参考意义,没有任何实践的意义。
比如,全国性品牌的实践模型,一般中小企业学的越快,死的越快,多少企业都是这么倒闭的,自己去查数据。
因为一家企业需要两只手,一个负责手负责把产品放进消费者心里面,一只手负责把产品放在消费者面前。而中小企业,最缺的就是把产品放进消费者心里的那只手,自然学不来、学不成、学不真。
2、选对合适的试验田,要有耐心,根扎不稳,风一吹就倒了。
3、最最核心的成败,在于实际操作中的“现场技术”是关键,希望你能看的明白、、、
综上所述:我们今天一共聊了三个事,首先就是要坚定信心,实体生意不会倒闭,但要抛弃过去想赚快钱、走捷径的投机思想,以后是踏踏实实做实事企业赚钱的时代。
其次是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情,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做企业越来越复杂的年代,一定要转变过去的传统习惯,用现代企业的游戏规则才能做成现代化的企业。
最后,想要做成事情,一定让高认知、洞察力强、实战型的专业人士,参与到做事的过程中,你的事情自然更容易做成。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