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作为我国历史上实力出道的文坛诗仙,李白同学酒后一言不合就写诗,人们在称赞其文笔的同时还惊叹他的酒量。
武松打虎,上景阳岗前他一口气喝了十八碗,带着醉意迷迷瞪瞪连夜爬山,稍顺手的事儿,打死了一只老虎!!这些酒量惊人的人物,真的如传说中一样能喝吗?
其实,唐朝的酒和今天的白酒不可同日而语。那时候的酒更类似现在被昵称为“液体蛋糕”的黄酒,度数上嘛……也就不超过10度。
算一算哈~一斗酒约12斤,要是按照52度的白酒计算,这一斗酒下去也就相当于不到2斤白酒。不过,喝了将近二斤白酒还能写出流传千古的金牌文案,也绝对是码字员们的大神级偶像了。
经后人研究,武松打虎的年代,人们所喝的酒多为今天的“醪糟”之类的小甜酒,只有几度,智取生辰纲时英雄们用它来解渴。如果按照每碗三两10度酒计算,武松也就喝了一斤多50度白酒。
那些历史上被传为“海量”的人其实并没那么能喝,都是酒的度数从中“作祟”。今天,九院长就来和大家说说酒的度数。
酒度,是指酒中纯乙醇(酒精)所含的容量百分比。比如100毫升酒中纯乙醇含量为10毫升,那么它的酒度就是10%vol。酒的容量是随温度高低有所增减的,我国规定在温度20°C时检测100毫升酒中纯乙醇含量百分比,即为该酒的酒度。
约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时候,中国出现了谷物酿酒,那时候用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在度数上也就几度。到了宋代,开始用曲酿酒,酒的度数可以达到十多度。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这说明元代时出现了蒸馏酒。还有说法认为,宋代文献中”烧酒“一词出现频繁,已经很符合蒸馏酒的特征。蒸馏酒究竟源于何时还存在争议,但这段时期蒸馏酒的出现让高浓度、入口辛辣、饮后发热的高度酒逐渐成为主流。
现行标准白酒通行度数一般有28度、33度、35度、38度、39度、40度、43度、45度、48度、50度、52度、53度、56度、60度、68度。大多数成品酒在38-65度。
酒的度数虽然有不同,但白酒度数的高低并不代表着质量和风味上的好坏。有人偏爱低度酒温文尔雅,也有人独爱高度酒的辛辣热烈。
粮食在经过发酵后酿出的酒度一般为十几度,经过蒸馏能达到八十多度,通常被称作酒头。除去蒸馏的两头,取中间部分的酒精度可达55度。
关于白酒的度数,在酒界认为不适合超过68度,否则不适合饮用。在我国上市的白酒中,最高出现过73度的原酒,但在市场上很少见。
从健康饮用的角度来讲,有研究表明,40.9度的白酒既不失去风格,又比较适应现阶段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美国在1978年对一万多名30-79岁的男女进行调查,认为饮用40.9度的白酒或接近这个度数的白酒,每次饮用30-60毫升死亡率最低,且适当饮酒可降低患心急梗塞是几率。
俄国门捷列夫用了20年时间发现,接近40.9度的酒最有益于人类身体健康。
日本医学家表明,白酒使人体产生溶解血栓的物质“尿激酶”,对预防心肌梗塞和脑血栓有利,所以日本还称40.9度的白酒为“长寿水”。
事实上,酒的度数与好喝程度根据个人口味的不同,酒质的不同和个体差异的不同都是存在差异的。无论你喜欢多少度数的酒,都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切勿拼酒,小酌怡情,大饮伤身,一定不要因为贪杯而伤害身体健康。
已有0条评论